設計前沿 九地國際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城市...
師妹華
一、緒論
(一)研究的起源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不斷擴張,都市生活變得繁忙而擁擠,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需要城市公園來緩解他們的不適,城市公園中融入了大自然的因素,讓人與自然能夠相協調,使得人們能夠與城市的喧嘩隔離開來,從而緩解壓力,調節精神狀態,充實體能。生活水平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上升,使得人們對自己工作、生活以及棲身區域的環境有了不同且更高的標準。但是土地資源稀缺,怎樣在不多的城市空間中有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來滿足市民的需求成了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口袋公園的出現無疑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城市微觀環境,呈斑塊狀分布在城市中,能夠改善城市環境,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并且能隨時隨地為市民提供親切、宜人舒適的開放區域供他們休憩游覽。因此在面臨中國而今城市景觀規劃建設的狀態下,認真對口袋公園的規劃設計進行研究是很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首先,只有伸手可及,容易被利用的公園才能真正地為城市市民生活做貢獻,微小、便捷而無處不在的口袋公園的建設能夠貼近市民日常生活并使他們更親近自然,達到人、自然、城市三者和諧共處的效果;其次,口袋公園占地小可以很好地調節稀缺土地資源的應用,改善城市用地緊張的狀態并且能很好地發揮它幫助解決環境問題的作用;最后,口袋公園營造了一個可以放松自我,進出方便、自由的環境,從而無形中促進了城市中人們關系的發展。口袋公園的建設是社會成長前提下的必然產物,口袋公園作為城市景觀公園建設系統的良好補充,對它的規劃研究也是更好地改善城市公園系統的一個良方。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精神壓力不斷加大,他們迫切地需要可以天天進行身心放松并且方便可及的休閑空間來緩解自身精神生活的壓力,暫時回歸寧靜。所以好好地研究口袋公園的規劃研究有著實際的意義。
(三)城市口袋公園概述
1963年5月,園林師羅伯特·宰恩在公司展覽會上提出了最初的口袋公園概念,它是呈斑塊狀散布在城市高密度區的小型公園。他在此次主題為“紐約的新公園”展覽會上展示了這種公園的最初設計:“面積只有(50*100)英尺,位于建筑物之間,能夠使累的工人和購物者得到短暫的休息”。1967年5月公園開放后不久,他提出,“作為紐約人,我相信,建筑物中間需要留出一些場地,白天時,我們的城市人民能夠找到地方坐下來休息交流并從中獲得愉悅”。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口袋公園也可稱之為袖珍公園,是范圍非常小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經常呈斑塊狀分布在城市中,服務城市各地居民。城市中的各類區域,如小型綠地、街心花園、小型公園等都是我們周邊普遍常見的口袋公園。
二、口袋公園、城市和人
(一)口袋公園是城市景觀的“配角”
如果城市是一個面,那么口袋公園就是這個面上的一個小點,相對于那些大型廣場、公園、建筑來說,它僅僅起了一個點綴作用。和那些城市中大型的景觀作比較,它只是一個“配角。”但是普通民眾的生活組成了城市的生活,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無論是建筑還是城市規劃設計首先都應該考慮社會大眾的利益。當然正如一句話所說:“小場景往往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真正的生活和特色!”那些微小的城市“角落空間”會使整個城市更顯朝氣活力。
(二)口袋公園是城市生活的“主角”
口袋公園雖然相對來說很渺小,但卻往往體現了城市中最真實的生活,同時也是城市印象的縮影,讓人一目了然。那些所謂的城市的“主角”們并不能真正體現城市的空間價值品質,反而是這些呈斑塊狀散落在人們平常生活中的小公園才能做到,它們才是城市生活的“主角”。
(三)人是口袋公園的價值所在
何為城市空間美?筆者認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而在筆者看來城市空間美應該是動靜結合的,既有靜態的自然環境,又有動態的城市人民生活。而口袋公園作為最貼近城市人民生活的場所,如果無人使用,那它也就失去了價值。這種較新型的開放空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堅持它出現的初衷和它的服務對象,時刻記住它真正的主人是普通民眾。要完全發揮城市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口袋公園就要充分融入大眾。
三、城市口袋公園規劃設計
(一)城市口袋公園設計原則
口袋公園的設計應該遵循一定的美學設計原理,盡量做到在色彩、空間、尺度等方面與周邊環境氛圍相協調。避免口袋公園華而不實,設計一些投入低、貼近大眾生活的設施,力求較高的社會效益。在小規模的口袋公園中進行合理的布局,注重精巧適度、簡約大方。口袋公園是對大眾免費開放的作為平常休閑娛樂的地方,應該設置在對市民來說便于活動的地方,人們只要通過步行就能快速地在短時間內到達。作為人們平常使用的休閑空間,口袋公園應滿足人們必要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時為了更好地了解滿足大眾的需求,應該讓大眾參與到整個公園的運作與維護管理中。
(二)城市口袋公園構成要素設計
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往往會成為人們青睞的逗留地,所以我們應該從邊界入手去創造這種空間,通常有幾種處理方法:綠籬,能夠與城市景觀相協調,出入口處的綠籬一般0.8-1.5m高,這樣就能在不阻擋視線的同時很好地分割空間;欄桿,相對簡單的手段,比綠籬要通透;矮墻,往往在臨街面設置,不過不宜設置太多,阻擋視線。小型入口廣場對于口袋公園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入口的設計要自然,給人一種進入公園是順理成章的感覺,是自由隨意的到達。公園小注定了要精打細算地利用每寸土地和考慮其用途,做到集觀賞和實用于一體,形成方便不同市民交流、使用的多類型小環境,要根據不同地方不同的使用人群設計相符的功能區。既要豐富內容細節同時也要保持一定的通透度,方便市民看到里面的設施和活動。人流路線的設計應盡量以簡潔方便為主要宗旨。首先考慮周邊整體環境的交通情況,其次考慮與公園內部景觀間的串聯,方便人們進入并游玩。
(三)城市口袋公園常用景觀要素設計
植物作為一種既可以維護生態環境又可以營造斑斕景觀的園林要素,它在口袋公園中的比例應該較重,往往以植物為主體,小品為輔助。植物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根據色彩搭配:單色配置或多色混搭;可以按景觀功能、生態特性配置,口袋公園中的植物與人是近距離的,植物的特性往往能影響人的感受;也可以考慮植物四季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景觀來配置,同時也要考慮冬季夏季的采光與遮陽問題,當然植物的種植要因地制宜。
一些面積相對較大的口袋公園里都是綠化種植,再配以園路,平淡,缺乏活力,不夠貼近市民的平常生活。在面積不大的口袋公園里設置各種缺乏與人聯系的現代景觀,并且這些景觀往往因缺乏價格不菲的維護費而黯然失色。口袋公園設計在植物種植方面沒有考慮人們的季節變化需求:冬季取暖,夏季遮陽。由于口袋公園選址的問題,出現了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需求量大的地方口袋公園不足,另一種是大量的口袋公園無人使用。口袋公園設計沒有根據其使用人群做合適的功能規劃,導致使用率不高,資源浪費。
(四)細部設計
1.邊界
外部邊界用欄桿圍合,內部用綠籬或種植池圍合,既能保持其通透性,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2.植物
考慮季節需求,將遲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相間種植,既能滿足夏季遮陰,又能滿足冬季光照取暖。當然既要考慮生態,也要考慮一定的植物藝術造景觀賞。設置樹池木質坐凳,既能滿足種植需要,又能提供交流休息空間,靠近道路區域欄桿邊種植一些低矮灌木,既不阻擋視線,又能減少外界噪音影響。
3.水景
水景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中心廣場設置一個中心動態水景,作為主要景觀,吸引視線,其他地方設置一些靜態的水池,為了安全起見水深不能超過0.5m,在里面放置一些鵝卵石。在一些地方設置少數特色水景小品。
4.鋪裝
由于大廈主體為灰色,為了使環境協調,公園主要鋪裝采用灰色花崗巖,為了更好地排水,結合使用灰色透水磚,為了分隔空間豐富景觀,用鵝卵石拼成一些圖案鋪設或鋪成小道,兒童活動區的鋪裝應該用軟質的,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保護兒童。
5.休息設施
因為口袋公園空間有限,所以設計樹池花壇坐凳能更好地節約空間,當然可移動的戶外桌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們在座椅材質的選擇上往往更傾向于木質。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口袋公園的建設變得越來越普遍,成為了一種趨勢。雖然就其綜合規劃設計建設來說還比較艱難,但是這一趨向也可看作是一次機會。不僅可以通過筆者論文的設計實踐來證明成果的可行性,也可以在規劃設計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從而促進研究的發展。隨著周邊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甚至是惡化,綠地環境漸漸在人們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口袋公園的建設常常出問題,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事,我們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理性地去促進城市口袋公園的規劃設計發展,采用更科學的辦法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從而為我們的后代創造更美麗和諧的城市。
參考文獻:
[1][美]克萊爾·馬庫斯,卡洛琳·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日]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3][丹麥]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戴志中,劉晉川,李鴻烈.城市中介空間 [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