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謝文婷+童沁+段然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設備的全面普及,移動互聯網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高額的利潤催生出一大批移動互聯網產品。大量開發周期較短的產品的現狀并不理想,這些移動互聯網產品在設計與使用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互聯網產品在設計中面臨的問題,梳理了造成該現狀的原因,并將其與工匠精神的內涵相聯系,運用工匠精神中的有益元素提升產品的品質與設計師的技能。
關鍵詞:工匠精神;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
如今,移動互聯網產品行業發展迅猛,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200萬款產品,涉及出行、飲食、新聞、藝術等一切用戶日常基本需求的活動領域。在巨大的利潤誘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搶奪用戶,在低耗時、不完整的流程中設計產品,這一系列的行為導致諸多的問題出現,最后致使用戶流失。本文將基于工匠精神的積極價值對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展開系統分析,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理論參考。
1 目前移動互聯網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個完整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從戰略規劃到上線運營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策劃階段、開發階段、運營維護階段。而移動互聯網設計階段可細分為以下幾步:立項(戰略規劃)—用戶研究—概念設計—原型設計—界面設計—視覺設計—前端開發—用戶體驗測試—產品完善—產品上線。
在如今“快魚吃慢魚”的互聯網經濟時代,大部分公司將“快”視為致勝原則,有些產品從研發到上線甚至不足1個月。眾多以低耗時為原則的公司并不會按照嚴格的設計流程來研發產品,它們可能會直接跳過其中一兩個流程或者縮短某個環節,以節省時間。用戶研究是整個流程中最容易被忽視但又最重要的環節。移動互聯網產品不同于傳統產品開發,它們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他們是誰、有何需求、使用習慣是什么等,都需要真實的調研觀察作為支撐,而不能僅靠產品經理的經驗。
在這種浮躁的以“快”為原則的設計現狀下,產品經理、設計師、研發人員普遍缺乏一種沉下心思做設計的“工匠精神”。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筆者將這一理念引入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中。
2 工匠精神
在介紹工匠精神對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之前,有必要對工匠精神等相關概念進行厘定。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是指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1]“互聯網+”時代的新工匠精神與產品創新的界定,我國學者肖群忠和劉永春在《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一文中就總結道:“尚巧”的創造精神是工匠獨具一格的精神特質之一,“求精”的工作態度也是工匠精神所體現的特質之一。[2]
工匠精神通常體現在傳統手工藝生產中,對產品精雕細琢,對精進品質不斷追求。在現代社會,對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解讀,它提倡不斷地去探索、創新,不斷地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優質的服務,不斷學習、堅持把工作做好的基本精神值得各行各業學習。本質上與粗制濫造、馬馬虎虎相對立的工匠精神對“浮躁”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有指導性意義。
3 工匠精神對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的啟示
3.1 有助于移動互聯網產品體驗的提升
在工匠精神中講求做好每一個環節,不管多繁雜也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因為僅注重效益,產品的質量便會下降,隨之用戶購買量也會減少,這將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以“快”為原則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中催生了一大批產品,但那些在不完善的流程中或者在不真實的調研數據中生產出的產品往往壽命不長。在移動互聯網產品中,用戶希望從快速的研發中放慢腳步,追求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創新,企業希望快速上線搶占市場、搶奪用戶,兩者的關系看似對立,卻相互關聯。產品的優質體驗決定用戶對于產品的黏性,用戶量的增多促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利潤,從而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需要吸取其精神,完善每一個環節,不因眼前利益而忽略某些環節。
3.2 有利于設計師能力的提升
人們容易將工匠與手工造物的匠人聯系在一起,但匠人的所指范圍較大,它代表一群專注從事某行業的人,他們不追求眼前利益,著眼于長遠發展,設計師也應該具備這種精神,并將這種精神滲透入血液中。設計師需要抱著對設計對象的美好期盼,對設計能力的不斷革新和積累,經過長期不息的探索和沉淀,形成了一種刻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它促使設計師與設計對象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使設計對象不再像一件無生命的物體,設計師將豐富的情感注入產品中,注重對細節的完善,提高用戶體驗。這是當今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應該推崇的。
4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下,工匠精神是值得傳揚的,但并不是讓我們回歸手藝生活,而是取其精髓,吸取其對當今設計有益的元素運用到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中,將其精神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雖然其不一定能決定產品的成功與否,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品起到保障作用,保證優質精品的產出。可見,弘揚傳承工匠精神對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剛.互聯網時代的新工匠精神與產品創新[J].清華管理評論,2016(10):38-45.
[2] 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11):6-10.
[3] 李硯祖.工匠精神與創造精致[J].裝飾,2016(5):12-14.
[4] 王小茉.論工業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