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學科服務在高校書館中得... 隨后,南京大學書館邵波副館長...
李慧 張麗媛
摘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民族舞蹈實踐作為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國高校民族舞蹈發展水平也不斷提升,民族舞蹈發展的整體水平伴隨著民族舞蹈實踐水平不斷變化。團體動力學理論為此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試著通過探索和應用,分析了團體動力學在高校民族舞蹈實踐中的目的和積極意義,碰撞出新的火花,給以后進行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期待能夠引起相關各界對高校民族舞蹈實踐活動的研究和關注。
關鍵詞:團體動力學 高校民族舞 實踐應用
一、團體動力學與高校民族舞實踐的概述
團體動力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把團體作為一種心理學上的有機整體,在這種整體水平上探索人的社會行為的潛在動力是團體動力學的根基,探求團體的發展,團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個體間的相互影響以及相互作用的關系,團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是構成團體行為的主要動力。團體動力學所表現的積極意義有三個方面:第一,它指出了團體行為的主要動力在團體內部。認為團體行為的引起以及強弱,有外部力量的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內部力量。第二,把團體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看作是團體成員合作起來的動力。第三,團體動力學重視人的因素。
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是指在高等教育學校中以民間舞為素材的專業性舞蹈比賽、大型文藝晚會演出、課堂教學及社團文化活動演出等方式。本文試著從兩個方向去分析了民族舞蹈實踐的方式,分別是民族舞蹈課堂教學和舞蹈專業性比賽:課堂教學是指民族舞蹈被用在高校課堂里面教學,老師們通過“單元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單元劃分,編排組合,以及通過民族舞蹈歷史文化講解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到具有風格特色的民族舞蹈片段。專業性舞蹈比賽是指在系統的學習民族舞蹈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組織專業性的舞蹈比賽,通過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舞蹈表演水平及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兩者相輔相成,以學參賽,以賽促學,以提高高校民族民間舞蹈表演水平,并進一步弘揚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這些實踐活動,都具備團體動力學所包括的五個方面的內容,即團體內聚力,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力,領導與團體性能,個人目標與團體成員動機以及團體的結構性,因此,嘗試從團體動力學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高校民族舞蹈實踐是有據可尋的,也是一個全新的角度和思路。
二、團體動力學在高校民族舞蹈實踐中具體范例的分析
在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實踐中,本文試著從兩個方向去分析民族舞蹈實踐的方式,從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專業實際出發,根據它專業的特性,筆者總結出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實踐體系的結構包括兩個主要內容:民族舞蹈專業課程教學實踐和專業性舞蹈比賽舞臺表演實踐。從團體動力學方法來看,團體氛圍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氛圍影響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團體成員間關系體現在專業性比賽中,強調團體成員增加協作以贏得比賽。
1.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團體氛圍
高校民族舞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圍繞所學的專業課程進行“教”與“學”的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民族舞蹈教學的核心出發點就是如何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在課堂教學時強調了學習者自學和教師指導等雙向互動、開放的知識結構,建立一個良好的團體氛圍和行動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教育情景相互作用的過程,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取決于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取決于一定的教學情景。在民族民間舞教學過程中,如絲巾、扇子等這些舞蹈道具都是硬情景,而課堂氣氛是軟情景,它通常是指在課堂中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表現,老師根據各民族的歷史背景、生存環境以及宗教信仰等設立場景,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給學生更多自主權和選擇的自由,形成一個良好的團體氛圍來解讀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動律特點和差異。這體現了團體動力學理論中的團體氛圍,理論中認為不同的領導方式創造不同的團體氣氛,不同的團體氣氛對于團體效能的發揮,團體成員以及團體的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良好的氣氛能最大程度發揮團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即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也會注重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舞蹈動作中,在舞蹈中可以表達出自己的詮釋。
2.專業性比賽體現了團體成員間的關系
為了使高校民族舞蹈發展的整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進民族舞蹈藝術的深入發展,專業性舞蹈比賽已經成為促進高校之間交流民族舞蹈文化的平臺,它是一項高水平高水準的舞蹈競技活動,不僅是實現編導、老師個人價值的場所,也是鍛煉各個高校民族舞蹈專業的學生作為舞蹈演員個人素質的平臺。在比賽中,民族群舞作品俗稱為“舞臺表演的民族舞蹈”,它是為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某種民族的思想感情和風格韻味,并傳遞著創作者的所想所感,而構成一個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舞臺調度。舞臺調度有著許多稱謂,如構圖、畫面、隊形,這些都是指舞蹈的運動方向、運動路線和構圖畫面。因為民族舞蹈群舞能通過較多的人物形成隊形的變化來塑造某種民族形象,所以在排練過程時“整齊劃一”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與核心。根據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認為,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團體的動力,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下,它的變化與發展決定成功與否。團體動力學理論主張團體內部應積極合作,所以為了這個比賽大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在排練的過程中牽涉的同學很多,需要大家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來完成整個劇目的構圖,所以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相應的體現。
三、團體動力學在高校民族舞實踐中應用的目的及意義
1.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
高校民族舞蹈實踐通過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特有方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在專業性舞蹈比賽中,學生們為了使好的民族舞蹈作品順利創作出來, 就必須主動去觀察和了解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發展好的民族舞蹈作品動機和提煉主題。在團體動力學原理中,任何一個團體都會有一種存在和行動的理由和目標。經研究,成員的個人動機與團體目標是密切相關的,能夠盡心接受團體目標的成員會表現出最為強烈的需求動機,并努力為使團體達到目標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這個團體目標而去努力奮斗,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通過這種創造性的民族舞蹈實踐活動和相對獨立的思考中,在學生展示出自己舞蹈創造力的同時,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也得以進一步挖掘。
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老師在進行教授組合和學生訓練時,老師不但會以身示范,還要注意運用風趣、詼諧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們認真觀察、仔細領悟,在遇到一些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較弱的學生時,老師應采取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互幫互助、互幫互學、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在團體動力學中,不同的領導方式能夠創造不同的團體氣氛,不同的團體氣氛對于團體效能的發揮,團體成員以及團體的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良好的氣氛能最大程度發揮團體成員主觀能動性。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培養和樹立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進取心,有助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語
高校民族舞蹈實踐正發揮著特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力量,正在發揮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可能沒辦法體現出來的特殊效果,探索團體動力學在高校民族舞蹈實踐的應用時,根據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培養創編能力和創造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分析團體動力學理論融入到高校民族舞蹈實踐中兩種形式的體現,進而認識到團體動力學在高校民族舞蹈實踐里具有積極的影響,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表明了團體動力學可以存在于此并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何云.藝術實踐對高校舞蹈教學的影響[J].大舞臺,2008,(03).
[2]梁中娟.論舞蹈比賽在舞蹈教學中的促進作用[J].教育界,2013,(21).
[3]饒華.整齊劃一:群舞排練的核心[J].咸寧學院學報,2006,(05).
[4]李娟,都三強.從勒溫的團體動力學看高校班級管理[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8).
[5]邱敏.論高校舞蹈教育中藝術實踐的重要性[J].舞蹈空間,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