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的休閑意識也逐漸增強,人類對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來越高。城市開放性公園成為人們緩解壓力、休閑活動的理想場所。城市公園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因此,對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規劃,才能更好地促進城市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的展現城市文明,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文章將從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以及一些設計方法,簡單的分析城市開放性公園的景觀設計。
關鍵詞: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
城市公園是為城市居住群體而提供的休閑娛樂場所,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精神需求的提升,居民對于城市公園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以綠化、美化環境為目的,作為城市開放性的公共空間,除了具有休息娛樂的功能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生態環境功能、文化導向功能,集游覽、休閑、娛樂、文化、生態等于一體的多元綠色公共空間。
1 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
1.1 因地制宜
城市開放性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充分利于當地的地形與地貌特點,結合本地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打造突出地方自然特征的現代化城市公園。園內植被選擇當地鄉土樹木,園路或者立體景觀,選用當地特有的山石,以彰顯當地自然景觀特征。
1.2 以人為本
城市開放性公園,是為人服務的,在景觀設計方面,要充分地體現出人性化。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在保證基本的需求之后,人們需要一個更加富有內涵,有意義的輕松的環境,來滿足人們求知、求美、康健的一個環境,在景觀設計上,要以滿足人的需求為目的,將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文化傳遞以人的審美為導向,以此來實現人們的需求,這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設計主要包含“安全性”“舒適性”“美觀性”“和諧性”“文化導向性”,以使用者為考慮對象,力求使設計滿足與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
1.3 經濟適用
城市公園主要是給人提供一個安逸美好的休息環境,在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公園在整個城市環境中的作用與地位,配以與之相適應的配套設施,合理地進行規劃。要意識到城市公園的重要作用,多方面的調動社會力量,人為干預資金籌措,尤其是政府單位要淡化城市開放性公園的經濟實體功能,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支出,以保證開放性公園的養護與修復。另外,好的景觀不一定必須是高檔的,要切合民眾的審美與實際需求,避免過多地投入不必要的設施中,公園內景觀設計使用的景觀材料要秉承經濟性、實用性、美觀性的原則,物盡其用。
1.4 展現本地特色
城市開放性公園除了是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之外,更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明與地域文化。城市公園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應該充分體現出當地特色。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要將城市人文特征與歷史特征相融合。城市公園要與當地的風土民情相適應,凸顯當地傳統習俗與建筑特征,挖掘歷史素材,增強公園的文化內涵,如此,才能增強公園的吸引力與凝聚力。
1.5 保持自然生態
開放性公園在規劃設計時,要堅持原生態的自然特性。開放性公園是人們閑暇休憩場所,完善城市公園的原生態,使公園景觀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使更多的城市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態美。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合理搭配園內物種,有限的土地上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城市開放性公園的景觀設計,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要使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趨于完整,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環境效益,保持生態平衡,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 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的具體方法
城市公園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休閑化,也是城市開放性公園能夠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要在保證其公益性的特色,實現其休閑娛樂功能、審美功能、生態功能、保護教育功能、防災避險功能等,因此城市開放性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合理規劃,充分實現每個景觀設計的功能。
2.1 植被景觀設計
在公園的建設過程中,關于植被景觀設計,主要是依據植物的功能、植物藝術化構圖以及生物學方面的特征,將這三點相結合,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將適合的樹木花草植被培植到公園的植被景觀區域,以充分發揮植物的特性與功能,保證其綠色生態價值的同時,為公園整體景觀增光添彩。
植被的選擇要以鄉土植被為主,在搭配上,高低疏密之間要錯落有致,形成具有層次美感的植物造景;在植被色彩上,以常綠植被為主要背景,再配以不同色彩的花草與灌木,盡量將地面裸露的部分覆蓋住;廣泛推行垂直綠化景觀設計,并加入各種草本類花卉,盡量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植被景觀設計造型與色彩等方面,要與其他的景觀造型、建筑等相協調,與周邊環境相適應。另外,植被作為公園景觀的主要素材,受氣候、時間、空間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演變的,在規劃和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這些影響,因地、因時制宜,創造不同的地方特點和風格的植被景觀。
另外,集散、賞景、休憩、活動鋪裝場地內及周邊綠地種植設計,嚴禁選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優勢是在兒童游戲活動區范圍內,不得選用枝葉有硬刺或枝葉呈硬劍、刺狀的植物,不應選用揮發物或花粉能引起明顯過敏反應的植物。
2.2 區域空間景觀設計
關于公園區域空間的景觀設計,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與地貌特征,利于當地的自然山水與植物等條件,進行景觀的再造與設計,并將當地的人文與歷史等元素,融入各個區域的景觀設計中,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與文化藝術資源的優勢,使每個區域空間的設計相互滲透于協調。區域分布要合理,園區內游覽觀賞區域、娛樂區域與休息區域等要占公園陸地的70%以上;康體活動區控制在公園陸地的15%以下;兒童活動區宜控制在公園陸地的10%以下。通向各個區域的園路設計,要把握好彎曲度與幽深度,避免形成安全死角與非公共性的空間,彎道與岔路口要運用形象鮮明的標識來標清方向與目的地,強化環境與方向。在具體的建造過程中,景觀空間的設計要實現其功能性、美觀性、便捷性、生態性、多樣性與安全性,以滿足城市公園“以人為本、服務于人”的功能目標。
每個地方都有屬于它的典型特征,在城市開放性公園景觀設計中,代表當地特色的紀念性景觀應該是園區內景觀設計的重點。紀念性景觀設計是被賦予了深層的意義,其設計規劃區別于其他區域的景觀設計,一方面在規劃上要根據主題來設計綠化,利用具有代表特色的綠化形式來體現景觀特征,另一方面要體現出良好的觀賞效果。
2.3 關于園內設施的設計
在城市公園內的公共設施要統一規劃,本著方便于人的原則,提供方便人休息的座椅、燈光照明、公共衛生間、路標指示、公用電話等設施,在保證設施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具備美化環境的功能。增加園內游客與景物設施的接觸與互動,讓人們充分的體驗到城市開放性公園的休閑與實用功能,并且保證其安全性。公園要鋪透水性的地磚,以保證在雨季來臨時,園區內的設施與景點不受影響,也方便游客。康體設施的選擇應以中小型項目為主,不應設置占地面積大的體育項目;兒童活動區應合理設置機動游樂項目、參與性游戲項目和科普項目。公園內宜設置廣播系統。設有管理處(室)的公園應設置安全管理視頻監控系統。公園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廣場和游人集中活動的場地以及經常舉辦展覽活動的區域應設置獨立性的防雷設施覆蓋。
另外,在公園的規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開放性”的特征,公園與城市之間要有良好過渡,邊緣地帶作為公園與城市的中間地界,是城市居民停留最為頻繁、活動類型最豐富的地帶,在邊緣地帶的景觀設計要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城市公園的多元特性,使公園成為城市空間的延伸,使更多的城市居民與游客,更多的參與到開放性公園的休閑娛樂中。
城市開放性的公園是城市居民最為常用的一個公共空間,其規劃設計要將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的規劃到一起,以實現城市公園的可持續發展與城市的持續發展。總之,城市開放性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在合理開放利于土地資源、節約成本、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深層挖掘人們內心對于公園景觀的審美與需求,遵循生態環境的多樣性,以及(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公眾對于自然環境、人造環境的認同感,充分地體現出當代社會的人文特色,將城市開放性公園規劃設計成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兼濟傳統與現代、富有新意、多重功能的現代化城市綠色空間。
參考文獻:
[1] 高玉軍.現代城市區域公園細部人性化區域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8.
[2] 閆佳偉,張建林.城市開放型公園景觀可持續設計淺談[J].現代園林,2010.
[3] 王俊杰.我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方法初探[D].蘇州大學,2011.
[4] 常亞蘭.城市開放性公園綠地邊緣空間設計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