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淺談清代理學家馬時芳《挑燈詩話》里的“情”

      新聞
      藝術科技
      2017年08月21日 23:44

      馬玉潔

      摘 要:提起馬時芳,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他作為理學家的這一身份特征,然而觀其《挑燈詩話》九卷,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他除此身份外的另一面。本文更多關注的是馬時芳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人外至真至情的人格特征,為的是盡量多角度地還原一個立體而又全面的馬時芳。

      關鍵詞:馬時芳;《挑燈詩話》;“情”

      1 馬時芳和他的《挑燈詩話》

      馬時芳(1762 ~ 1837),字誠之,號平泉,禹州城南三峰山北觀耜園村人,清代理學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對李紱寫的《陸子學譜》和孫夏峰的門徒趙御眾的親筆遺稿產生了興趣,潛心研讀。此時,馬時芳的主張和理論已與邵康節、程明道、周濂溪,陸象山、王陽明等大家如出一轍,深相契合,屬于理學的唯心主義流派。他22歲即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鄉試副榜,但以后屢試不中。嘉慶十二年(1807)試卷被房官橫抹,乃作歸來詩,絕意進取;十九年(1814)授封丘教諭;道光七年(1827)任鞏縣教諭。馬時芳任教諭期間,除執教外,仍專心致志地從事理學研究。他的《挑燈詩話》的創作時間始于1805年,此書由撰寫到脫稿凡二十二年,皆是其隨意揮毫,暢談風雅。又觀其書后的自跋,可知本書先起八卷,后另撰一卷以結尾,合為九卷,凡四六一則,卷首著有目錄,而目錄均取兩字以概括每則之旨要所在。

      2 關于《挑燈詩話》里的“情”

      2.1 交游唱和,難能可貴之友情

      縱觀馬時芳的《挑燈詩話》九卷,目錄中有大部分是以人名直接作為每則詩話的題目,可見作者重人、重情。在這么多以人名為題目的詩話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與作者有過交往的友人,作者追及與友人之間的交游唱和,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回憶與這些友人之間的往事,可謂情深意切,讓讀者也不禁為之感動、唏噓。

      在《景南》一則中,作者感情真摯,回憶了與景南先生的交往細節,“時而斂襟靜坐,循循雅飭;時而放生高歌,慷慨悲壯。旁若無人,聲震街衢”。在兩人就要分別時,景南先生“執余手,含淚曰:‘眼中之人吾老矣,既去,回顧數回,余亦目送之,黯然立道旁……”從如此感傷的分別場景和交往細節中,可見作者的至情至性以及與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后來景南先生歿去,作者還擔心“先生只一子,今不知成立否。聞先生有遺書數種,當為校讎而行之,亦不知得遂此愿否也”,字里行間處處可見作者對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在《檠云》中,作者回憶與陳心田、岳育正、蔡正夫、王化新“訂交檠云塔”,五人“情好日篤,歷二十載”,但是此四人都先于作者歿去,令作者感傷不已。作者曾就此賦詩一首:“昔日相逢是五人,到今零落獨余存。不堪風雨回頭處,古塔凌霄有斷云。”作者感慨自己風燭殘年、形單影只,不勝哀戚,在文末也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期他日與諸友相見,握手一笑”。

      此外,在詩歌寫作方面對作者有過提點或者建議的,作者也從心里感激、尊敬對方。在《東川》中,作者回憶自己與夏邑李東川先生相遇于大梁,拿出自己的詩集求問于東川先生,后聽其言而有所悟,遂“刪其稿十之六七,詩格遂變”,此后8年來,作者又作有百余首詩歌,但可惜東川先生已離世,作者也為失去這一良友而哀傷得不能自已。

      與作者性情相投、相談交游甚歡的友人,作者憶之感之;與作者有爭論而不歡而散的,作者也“尤不能忘”。在《掛劍》中,作者提到正夫到訪,但是與其“議論多不相入,臨別論學,乃復大違,正夫怒遂去”,兩人可謂是不歡而散。但是,不久作者便賦詩一首:“留郎不住挽郎衣,手挽郎衣氣力微。只好任郎南北去,回頭又問幾時歸。”作者摒棄前嫌,主動寫信給友人表達自己的思念,可謂大度,由此也可見作者的重情重義。

      如此飽含著深情回憶與友人深情厚誼的,在作者的《挑燈詩話》中可謂不勝枚舉,除了這些同時代的友人,作者在詩話中也提到了很多其他作者所仰慕的先賢們,也同樣用一腔情意表達過對他們的贊賞之情。

      2.2 追憶往昔,凝望歷史之深情

      文人在不得意時,往往喜歡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馬時芳22歲中鄉試副榜后屢試不中,嘉慶十二年(1807)試卷又被房官橫抹,后來乃作歸來詩,絕意進取。但是,一些歷史人物的遭遇難免會不時地觸動作者的內心,在作者眾多為人名的詩話中,也有不少是古圣先賢以及愛國英雄們。

      《太公》中,作者認為“英豪者,天地之精氣也”“險阻艱難以困庸眾而不足以困英豪”“觀于太公益信”,可見作者對老當益壯的太公的贊賞之情。

      作者在《溫公》一則中寫道:“司馬文公無姬妾,裴夫人既亡,每忽忽不樂時,至獨樂園讀書堂危坐終日,嘗作小詩云‘暫來還似客,歸去不成家,公持己最為清嚴,人情難忘如此。平泉子曰‘余聞之圣人,緣情制禮,王道本乎人情,人人各得其情,而無所逾。天德在此,王道在此。”作者在此慨嘆王道本乎人情,也從另一個側面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對妻子充滿情意的多情的司馬溫公。

      在《西亭》中,作者慨嘆有超世之學的西亭先生在不到200年的光陰里便“落寞無人道”,擔心千秋萬歲之后更無人知曉有灌甫者。作者在游大梁時,路過故墟,“望美人而不見”,賦詩一首:“寒風瑟瑟雨泠泠,漂泊梁園跡似萍。極目藩宮秋草遍,傷心無處吊西亭。”其中既有對自己“跡似萍”的感傷,也有對人事變遷、物非人也非的慨嘆。在《史公》中,作者對名將史可法進行了高度的贊揚,認為“大廈將傾,故非一木之所能支”。此外,作者還幾次提到文天祥、辛棄疾等愛國英雄,也著有專門慨嘆英雄的詩話,由此也可見作者的英雄情結。

      2.3 往事如煙,無法割舍之親情、師生情

      除了友人、歷史名人,作者的詩話中也多次出現先考、先祖,以及自己的老師,字里行間可見作者對他們的深厚感情。另外,作者也偶有提及自己的孩子以及學生,其愛之深也讓讀者為之動容。

      在《河岳》中,作者回憶曾與森圃對飲,酒酣時森圃乘興昂首高歌詩歌一首,作者聽罷悲從中來,伏案而泣。原來,森圃所歌乃是其先考攜友人登八景臺時所和的章先生的詩,作者因此悲不自勝,由此可見其對自己父親的深厚感情。在《重陽》中,作者回憶先考的詩歌有兩首,講到先考赴安福任職,船行至九江時遭遇大風浪,船上的人都“號泣哭天”,而父親卻鎮定地把憑書放入懷中,對隨從說“此君命也,吾當抱此而死”,由此可見先考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險境時所表現出來的鎮定以及忠君之情。

      在《陶謝》一則中,作者寫自己喜歡陶詩,尤其喜歡讀其《山海經》,由此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老師王省洊先生,作者記道:“余從學豫章王省洊先生,先生時時喜誦此詩,彼時不甚能領會,今每憶之先生俯仰吟哦,聲音態度,猶在耳目,間時先生年七十余,家貧如洗,一子留滯萬里外,先生絕不介意,而銀須鬖鬖垂胸,面如紅玉,襟懷浩落,望之飄飄然有神仙之度,蓋其得力于此詩也深矣。”作者在此回憶先生的聲音態度,宛若就在讀者的眼前,可見作者與老師之間的深厚情誼非同一般。

      作者不僅多次提及自己的老師,也在詩話中提到自己的學生,如在《岳生》中,作者提到乙酉秋,鄭州董岳生徒步來受學,臨走之前,作者親自為之作序并賦詩一首,由此可見作者對學生的厚愛。

      此外,作者在詩話中也偶提及自己的孩子。其在《負喧》中寫道:“三人同坐,鮮衣者孤;三人同事,多能者勞;三人同舁,有力者困。兩兒性皆椎魯不嗜書,往以為恨,今頗不然,適與先生負喧檐前,記之以詩,‘積雪寒光逼歲余,蒙頭熟睡起徐徐。朝喧好共先生負,莫嗔爾曹不好書。又‘人家生子喜才能,我久無心置愛憎。只有東坡詩句好,還多兩字是公卿。”由此可見,作者能夠非常坦然地面對自己兒孫的愚拙,并且認為這也是一件幸事,作者自己深受科舉考試之害,但并沒有要求兒孫汲汲于功名,可見作者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愛之深遠,讓讀者也不禁為之動容。

      2.4 人生百態,慨嘆唏噓之多情

      馬時芳一生交游甚廣,難免會有不少萍水相逢之客,這在《挑燈詩話》中多有記載。在《乞者》中,作者記載的李公馭是一個“倜儻不羈,落魄他鄉,持竹板算命,乞食村墟間”的人,曾拿著他的《浴鸞》集來見作者,其中一首《自笑》詩讓作者印象深刻:“平生自笑還自嘆,竹板輕敲曉露殘。閉戶幾同高士臥,贈袍誰念故人寒。人情漸以深心得,世事仍須冷眼看。又向前村尋徑去,愁聽小犬吠成團。”作者在最后還慨嘆此人“今又不知漂泊何處矣”,其傷感之情溢于筆端。

      此外,作者也多有記載有才學的女子。例如,一則無題詩話中,作者記載了一名如皋的石氏女子和一位名“綺闌”的秋亭女子,在聽到了她們的詩歌后,作者覺得“詩才清妙”“急錄之”,并寫道:“俾知彤管多才,不獨謝家道韞能賦‘柳絮因風起也。”其對有才女子的贊賞之情可見一斑。

      作者除了敬佩這些有才學的女子,對于那些命運由不得自己的女子也十分同情。例如,在《飛鸞》中,作者對蘇州女子飛鸞作為妾身而被正妻不容,最終被發配為家奴的悲慘遭遇感到唏噓,并記載了飛鸞所作的幾首自傷詩。在《河陽》中,也記載了一名和飛鸞命運相似的女子。在《奇女》中,作者用詳盡的語言記載了青州的一名丐婦因被富家主人相中,行乞的丈夫被富人殺害,她忍著巨大的悲痛,先假意逢迎,在安葬了丈夫的尸骨后,遂自刎于墓旁的事情。作者對此評價“嘗讀《三國志》,見孫翊妻為夫報仇,嘆其智略,然猶不及丐婦之輕妙”,“采西山之薇,侑以廉讓之水供之蓮花座上,然后濯薔薇露,抽毫而為之賦矣”,由此可見其對丐婦的尊敬和贊賞。

      除上述分類闡述外,作者在論詩時也非常重“情”。例如,在《九日》一則中,他稱贊王摩詰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認為此詩“婉轉多情”;在《洙泗》中,作者開頭便道:“天下一情所融結”。在他的多篇詩論中,他都認為作詩要發乎其心,要有真性情。

      的確,作者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在《仙佛》中,他寫道:“當其不知,則真不知也,強使其知,豈得為知乎;當其不是,則真不是也,強使其是,豈得為是乎?”在《斥口》中,作者“飲酒既酣”,“欲作詩,酩酊未能也”,又“忽然而喜,忽然而悲,莫知其由”,都可見其真性情。此外,他的多篇詩話都表達了“為人子,要重孝”的觀念。例如,在《神仙》中,他認為應重孝甚至連神仙都不例外……讀起來如此情真意切的文字,在作者的詩話中不勝枚舉。

      3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馬時芳《挑燈詩話》里所蘊含的“情”,并具體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由此我們也更加全面而真實地看到了一個有人情味的理學家。本文的寫作目的主要就是通過對《挑燈詩話》里“情”的關注,多角度、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態度。

      參考文獻:

      [1] 馬時芳.挑燈詩話(九卷·民國四年禹縣存古學社石印平泉遺書本)[M].上海圖書館.

      [2] 吳宏一.清代詩話考述[M].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6.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作者 詩話 讀書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男人的j插入女人的p|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v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图片| 97av麻豆蜜桃一区二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caoporm碰最新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片免费福利片永久| 青青国产线免观看手机版精品|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黄色黄色一级片|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韩国免费乱理论片在线观看2018 |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国产凌凌漆国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五月婷婷在线播放|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秦先生手机在线| 韩国三级女电影完整版|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