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百鈞是目前國內享有盛譽的中青年花鳥畫家。他的工筆花鳥畫不僅以自然美的詠嘆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更以意象造型及高超的藝術技巧享譽畫壇。他的花鳥畫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清新雅致的風格,已經在中國花鳥畫壇深深立足并大放異彩。對中國花鳥畫藝術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蘇百鈞以高超的寫生功底進行花鳥畫的創作。以造化為師,繼承傳統,大膽創新并積極嘗試其他繪畫形式的表現技法和表現語言,大膽將平面裝飾性融會貫通于自己的創作之中。在借鑒的同時又能大膽開拓,既超越傳統的局限,又不受西方繪畫形式的牽絆和左右,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全新局面,為當代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元素。然而,我們對于中國花鳥畫家的研究多局限于宋元明清時期,對這樣一位藝術成就卓著的當代中青年畫家的研究還很少。本文以蘇百鈞先生的花鳥畫立意進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蘇百鈞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精神拓展及在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發展中的地位和給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蘇百鈞;意境;工筆花鳥畫;繪畫理論;美學思想
1 蘇百鈞工筆花鳥畫的立意
“立意,是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指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反復觀察而獲得豐富的主題思想以及如何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這一主題的構想?!贝蠓矀鹘y文人畫家都能在畫中寄予很深的立意,抒發自己的情思。中國畫講究的是 “氣韻生動”,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求畫面的立意?!白鳟嬳毾攘⒁猓粝炔荒芰⒁舛救幌鹿P,則胸無主宰,手心相錯,斷無足取?!笨梢?,立意在中國花鳥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當今中國花鳥畫壇,已經越來越多的畫家逐漸意識到“立意”的重要性,對于中國工筆花鳥畫家來說,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精神情感、氣質修養、品格性情與自然界相互融合,創作出富有意境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特色。蘇百鈞的作品中,都賦予了深刻的立意,盡管是“幾只殘荷、野鴨雜草”,這些景物經過蘇百鈞精心的設計和布局,都被賦予了一種情感,每一幅作品都具有鮮活的情趣,折射了畫家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蘇百鈞的工筆花鳥畫能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其作品技法的精湛,更重要的是他憑借著對花鳥畫的描繪表達出來的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悟和審美情思,畫家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現對象的內在神韻的相互交融,創造出了發人深思、動人的意境。
藝術家的眼睛與眾不同就在于他的視知覺能深入到普通人所不及的地方,因而他的表現往往會有令人意外的豁然大悟或震撼靈魂的視覺效果。蘇百鈞先生的藝術正是他對生活感受的一種提升與升華。中國畫中“意”表現作者的一種潛意識,它與作者的學識修養、個性、生活環境以及人生經歷都有關系。蘇百鈞先生的花鳥畫體現的就很明顯。
2 蘇百鈞對花鳥畫創作的立意主張
在多年的花鳥寫生創作和理論研讀的基礎上,蘇百鈞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也總結出了一些繪畫技巧。在對花鳥畫立意方面,蘇百鈞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主張。
2.1 “象須有意,否則失去生命力”
所謂“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意庸則庸,意則俗矣”。這句話指明了藝術創作活動的主體自我修養的重要意義。詮釋了“意”決定了畫的高、深、庸、俗。他認為要想發現美,進而創造意境,畫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必須不斷地加強自身素養,“只有畫家自身修養廣博,才能站得高、視野開闊,才能對生活有敏銳的觀察力,審美意識高,才能相互借鑒,融會貫通,才能吸取歷史上前人的精華而有所創造”。蘇百鈞主張要從生活里面去感受、發現并更新。在作畫時,筆下的形象都要有鮮明的個性,要讓人看到后有一種親切感,要善于抓住觀者的眼球,并且能從中得到啟發和陶冶。創作的作品應該是具體實物與內心感受的統一,是真情實景的交融。
2.2 從生活中獲“意”,精于攝取生活中的瞬間是“意象”創造的關鍵
正如蘇東坡關于繪畫構思時必須捕捉生活中的瞬間感受的名言:“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情景一逝后難摹”。 他認為自然界景物的美是分散的,只要善于捕捉、善于觀察,隨處可以找到自己所要表達的。這些來自于生活中的“隨處可見”,如果能畫出作者最真摯的情感,那么這幅作品就會是一幅令人百看不厭的作品?!岸切┢婊ó惞?、怪癖之景物形象初看新鮮,若無內蘊,亦會無甚回味?!?他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笨傊?,蘇百鈞主張要善于“創造性的再現自然的美”。
2.3 托物寓意, 情景交融
正如我國很多畫家喜歡表現“四君子”題材, 即“梅、蘭、竹、菊。” “雖然花鳥畫不是直接畫人,但他的意境還是表現人”,千百年來這四種植物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鐘愛,題材表現始終伴隨著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梅、蘭、竹、菊”四君子因其起手最好,其程式性、規律性最強,又具有典型及筆墨結構的規范性,有法有度,不僅可習得筆墨畫法技巧,又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可迎刃而解不少畫材畫法的問題。同時“四君子”題材興唐宋而蔚然于元明清,其人格化的表現暢神、抒情、寄興、借喻,表達志節意趣已成為當時的經典,成為畫家文人托物言志的尚佳題材。菊:傲霜沖風、凌寒獨艷;蘭:無矯揉造作之態,無趨勢求媚之容。竹:慮心高杰,久而不改其操之美德;梅:鋼筋鐵骨,冷艷冰心,品格倔強、高潔。這也就是所謂“托物言志”“緣物寄情”的涵義。
蘇百鈞先生以其清新雅致、物化靈動的繪畫意境風靡中國花鳥畫壇,為當代工筆花鳥畫開創了嶄新的風貌。在中國繪畫史上既承前啟后又推陳出新,更為當代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元素,蘇百鈞在中國花鳥畫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花鳥畫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
參考文獻:
[1] 傅京生.中國花鳥學[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
[2] 李儒光.畫中詩——中國題畫名詩鑒賞[M].長沙:岳麓書社,1999:249.
[3] 余笙.“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學思考[M].西北美術出版社,1996.
[4] 周積寅.中國畫論緝要[M].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13.
[5] 楊大年.中國歷代畫論采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6] 蘇百鈞.當代名家藝術觀蘇百鈞創作篇[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張莉莉(1977—),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美術學碩士,中級職稱,就職于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水彩版畫教研室,研究方向:中國花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