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近現代中國西洋美術收藏主體分析

      新聞
      藝術科技
      2017年08月18日 18:04

      周孝勇

      摘 要:近現代中國關于西洋美術的收藏活動緣自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近代留學風潮為近代西洋美術收藏帶來契機。近現代西洋美術作品的收藏中有兩大主體,一為個人收藏,二為機構。以上兩種收藏主體所建構美育大眾的收藏目的,使近代西洋美術收藏具有現代意義。

      關鍵詞:近現代中國;西洋美術;收藏;收藏主體

      收藏是對于物質類文化遺存的一種集歸集、整理、庋藏和研究于一體的行為,同時也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過程。收藏活動的參與者與實施者就是收藏的主體,包括收藏愛好者、收藏家和收藏組織等,是收藏學和美術史的重要研究對象。收藏活動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是買者與賣者的雙邊活動,同時也與掮客、中介等第三方人員有密切的關系。由于購買物品的特殊性,收藏活動又往往與鑒賞密不可分,收藏者往往本身具有豐厚的藝術學養和銳利的鑒定眼光。因此,收藏主體的構成與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及文化的發展情況。

      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戰亂頻發,政局更迭。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傳統書畫鑒藏活動在近代仍然沿革下來,由于中國文化底蘊深厚,加之設立通商口岸,國外資本興辦的企業和中國本土商業資本主義漸次發展起來,京津、江南、嶺南地區是收藏活動最活躍的地區。緣自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西洋美術教育的引入也促成了近代美術教育的轉型。中國近代美術的留學風潮為近代西洋美術收藏帶來契機。

      收藏最基本的條件是經濟基礎,即資金的來源。按收藏歷史上的出資情況而言包括個人收藏與國家收藏,即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公藏”和“私藏”。它對應著兩個主體,即個人收藏和機構收藏。近代中國的西洋美術收藏也存有上述兩個主體,分別具有不同特點。

      其一是個人收藏。近代中國西洋美術收藏主體中,都有在海外留學的經歷,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其中代表人物是孫佩蒼和呂霞光。孫佩蒼(1890 ~ 1942),別號雨珊,遼寧遼陽人。曾任駐法公使、東北大學教授、中法大學校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等職,被聘為國民參政會第一、二屆參政員。其個人收藏時期是們于駐注公使其中,得以暢游歐洲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并與當地的藝術家建立聯系。孫佩蒼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影響,激發建造美術館的構想,收藏了大量的西洋美術作品。蔣碧薇稱孫佩蒼與徐悲鴻“二人同在巴黎研習繪畫,雖為窮苦學生,常常學費不繼,卻節衣縮食地購買藝術品和畫冊,觀賞歌劇,在文化精神的富足上可比王公”。[1]以期將收藏到的藝術能在中國境內發揮更大的效應。孫佩蒼在當時收購了包括庫爾貝、蘇里科夫、迪亞茲、盧梭等在內的西洋藝術家以及徐悲鴻、吳作人等中國藝術家的大量作品。此外還有六千多張西洋名畫的原作印刷品。“孫佩蒼本人在歐洲等地收集的近萬張印刷精美的名畫圖片和中文圖書1500余冊,也先后轉讓給美院圖書館,這些外國名畫印刷品在當時可謂僅下真跡一等,受到徐悲鴻的盛贊。”[2]鄭逸梅也說,國人收藏西洋名畫者,以孫佩蒼為最。[3]

      比孫佩蒼稍晚一些的呂霞光也是個人收藏的代表。呂霞光,1906年出生于臨泉縣呂寨,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鑒賞家。先后就讀于北京四中、南京市立美術專業學校,最后在上海藝術大學讀完大學課程。隨后,在徐悲鴻的推薦下,與著名美術家吳作人一同赴比利時和法國留學。20世紀90年代向國家捐贈177件藝術珍品,其中有藏品50件、珍貴文物85件以及個人繪畫作品42件。其中有大量素描、油畫、雕塑作品,以及一些珍貴的手稿。此批作品現藏于浙江美術館,是近代中國西洋美術的重要財富。

      個人收藏或是緣于繪畫學習創作需可,或者是品味主導,因此在收藏中會呈現因不同階段不同的差別。個人收藏西洋美術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些原本非收藏愛好者,由于某種機緣也會加入到收藏者的行列中來,但往往這種收藏持續的時間較短暫,也沒有特別的目的性和持久性。如邵洵美在法國時也收藏了雕塑、繪畫等作品,原因是當時的金鎊升值,同行謝壽康等友人生活儉樸,他自覺花錢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才有余錢買一些雕塑與繪畫。

      其二是機構收藏。機構收藏即以一定的團體,或帶有一定的國家意志的收藏主體,上溯歷史,可能追溯到皇家收藏。由于近代行政機構的變革,形成了機構收藏的序列,從中央直屬單位到省市一級,加之一些公辦的教育和研究機構。近代的機構收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政府主導下的文化研究機構,如北平藝術研究院、天津美術館、故宮等單位;二是由社團或美術學校為主體的收藏,如蘇州私立美術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等。與個人收藏相比,機構收藏由于更雄厚的資金支持,收藏實力更佳。

      北平藝術研究院對于藝術品的收藏,為機構收藏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北平藝術研究院成立于1930年,屬于中央研究院的下屬單位。據中央研究院劃分的行政,為北平大學的一部分。建院初期由于經費和設備上的問題,北平研究院在籌備和剛建立的時候,就考慮同其他學術機關合作其,經費來源于政府撥款。其年撥款的數額為每年三萬元,從北平大學中支出。以便節省部分經費,當時所擬定的合作學術機關有:國立中央研究院、國立北平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國立天然博物院、北平地質調查所等,此外還有國際學術機關世界學院、中法大學研究院、巴斯德學院等。①以下為北平研究院所發的征集令:

      征集藝術陳列物品,平市府昨令教育局②:

      平市府前接北平研究院函,以該院博物館藝術陳列所征集藝術陳列物品,請飭屬廣為征集,市府據情昨已轉令教育局遵照,原令如次:

      案準國立北平研究院函開,本院博物館為發揚文化起見,特設立藝術陳列所,凡關于古今字畫金石雕刻等項,有足供研究之價值者,亟愿廣為征求,以備陳列,而供眾覽。貴市政府提倡文化,諒表同情。擬懇鼎力贊助,轉飭各教育局暨各學校代為征集或酌予寄贈或暫予寄陳,于精華薈萃之中,收同志觀摩之益。茲附上藝術陳列征集物品表五十份,送請查收,分別轉發以便依式填注,隨同物品寄到,俾資陳列,而廣宣傳。至應需寄若干,概由本院擔任,并請其先行代墊函示,立即匯還,相應函達查覺,見復等因。附表五十份準此,合行檢發原表令仰該局遵照,征集徑送該院陳列并將征集物品列單報查,此令。[4]

      使用北平藝術研究的經費,當事諸人,重視油畫,不惜巨金,遣使赴法,購得各各家作品。[5]1942年3月25日舉辦收藏展覽,展出中外作品110余幅,堪稱極為珍貴,此批作品現藏于中央美術學院。

      學校機構中,顏文樑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在留學時,非常節約,把省下來錢,不是買舊的美術書,就是收買石膏人體像,其中以希臘古羅馬與文藝復興時代的名作為夥。三三年間,竟得四百余件,這是他為蘇州美專置備的,隨購隨交輪船公司托運回國。”[6]

      再如1924年成立的“上海中國書畫保存會”,以保存傳統書畫為任務,專門針對當時的中國書畫外流,尤其是外流日本的現象,號召國人“無論何國人士,以重價購我國粹,一概勿賣,藉資保存。”此類收藏帶有一定的文化保護或搶救意識。而另一方面,則由于教學的需要,收藏原作遠不及印刷品、復制品更容易獲得。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邵洵美的收藏并非具有目的性,而藏品的選擇也取決于其個人偏好。同時可見,當時的法國巴黎,成為世界的美術中心,雕像的復制工坊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機制。

      還有一種收藏處于上述兩者的混合狀態,即代機構收藏。鑒于當時的機構設置的非完善性,特別西洋美術收藏的難度,出現了一種新的收藏情況——代機構收藏,要指某機構委托某個人或某幾人代為收藏的行為。孫佩蒼為中(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央研究院收藏部分即為此性質。

      代機構收藏集中了收藏者專業知識的優勢,同時身處異國的收藏者具備地緣優勢,使之有機會收藏到更有價值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法律約束。代機構收藏是以個人旨趣為基礎產生的收藏行為。收藏者代機構收藏與其個人收藏會發生沖突。代機構收藏者可以趁機以被盜或遺失等理由將作品據為己有,或才機構中斷資金來源,代收藏者被迫中斷收藏行為。因此,20世紀初孫佩蒼代中央研究院收藏的行為,一方面為中國收藏了許多西洋美術作品,同時也為后來個人及其藏品的命運帶來了諸多麻煩。

      另一種情況,則是個人收藏非常容易轉化為機構收藏。如據邵洵美記載:萬花樓斜對面有一個賣石膏像的鋪子,一切有名的雕刻都有模型;你還可以指定了羅府博物院某一個雕像,叫他們特地為你去仿造。我早就想買和原型大小的彌羅經納像,現在錢太多了,于是便去定做一個。當時又買了許多名作家的半身像。我預備把他們送給國內隨便哪一個藝術學校,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7]由此可見,近代中國人在國外的個體收藏活動不同于贊助制度,對于藝術創作沒有直接的作用或影響,市場提供了什么,就從市場中篩選,也就是說并不影響創作者的創作方向、風格及內容。

      帕慕克認為有兩種收藏家,一種是以自己收藏為榮并希望藏品展出的驕傲者,另一種是把藏品藏在一邊的害羞者。前一種觀念來自于西方現代文明,以展示、展覽將私人化的收藏和社會公共文化藝術的聯系起來,成為公共文化資源。而后一種觀念來自于后現代社會,收藏僅僅作為一種個體化的行為存在于世界,是一種為占有而占有的收藏行為。

      顯然,孫佩蒼是屬于前一種收藏家,他更注重收藏的結果,而非收藏的過程和行為,因為他還是希望將收藏的西洋作品展示在民眾面前。“北平研究院博物院藝術陳列所之所以能夠有系統地收購歐洲藝術品,固然與其‘發揚文化的辦所宗旨有關,同時也應看作是20世紀初期蔡元培倡導的藝術代宗教學說、李石曾等人創辦中法大學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以及李石曾、李書華等主辦北平研究院學術機構三者之間相互交融的最佳體現。從宏觀發展到財力支撐,從精心搜購到具體展出,把握時機,順應潮流,共同筑建國家藝術館之夢想。”[4]

      注釋:①參見《本院各部會所組概況及要聞》,《國立北平研究院院務匯報》第3卷第4期,1932年7月。《北平研究院院務匯報》,雙月刊,全年六期為一卷,自1930年至1936年,共出版七卷。

      ②1932年6月5日北平《京報》、《華北日報》。

      參考文獻:

      [1] 蔣碧薇.蔣碧薇回憶錄[M].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81.

      [2] 沈寧.西諦與常任俠的一段書緣[N].中華讀書報,2004-05-20.

      [3]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第3卷)[M].黑龍(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江人民出版社,1991.

      [4] 沈平子.孫佩蒼為北平研究院收集油畫考略[J].中國美術館,2014(6).

      [5] 國立北京藝專舉辦古美術展覽會[J].立言畫刊,1942(183):30.

      [6] 鄭逸梅.人物和集藏[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65.

      [7] 邵洵美.邵洵美作品系列——儒林新史[M].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07):106.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收藏 西洋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欧美色图小说| 中国黄色一级大片|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网站动漫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把胡萝卜立着自己坐上去|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岛国大片在线播放高清|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高清|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国产极品麻豆91在线|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欧美大BBBBBBBBBBBB| 亚洲乱人伦在线| 日本xxxⅹ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天天综合在线观看|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真**女人特级毛片| 色综合天天综一个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夫妻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