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是一則企業家應當讀一讀的寓言:暴雨如注。你在雨中開著車,碰巧遇到三個人站在路邊:一個是體弱多病,看起來接近崩潰的老太太;一個是曾經救過你性命的朋友;第三個,是你的夢中情人!可惜,你的車上只有一個空位。你會讓誰搭車?
這個三個人,選擇任何一位,都有充分的理由。老太太需要幫助,朋友值得你回報,而與夢中情人雨中相會,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那么,你究竟該怎么選擇?似乎,怎么選擇,都是一種遺憾,都是一種不甘。這真是一種選擇的困境!
董明珠給我們做了一個極有智慧的解決辦法:讓那個老太太搭車,然后,把車鑰匙交給自己的朋友,自己留下來與夢中情人等公交!
有時候,退一步風平浪靜,跳出來海闊天空,比的,就是一個企業家的思路、人脈、視野和激情!
二
君不見,剛剛,董明珠殺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
格力的股東你們不是不看好收購銀隆么?開股東大會你們不是不鼓掌嗎?好的,健林,強東,我們走!
剛剛,爆出一個重磅消息:在格力電器收購銀隆失敗后,董明珠造車野心不減!12月1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宣布自己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同時還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一起投資,共計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只是換了一個思路,董明珠遭遇的困境迎刃而解:
1、我們不妨把格力空調,比喻作那個需要雨中搭車的老太太,董明珠這一招,有利于格力空調繼續發展,維護住空調產業龍頭老大的品牌。
顧客心智,已經把格力定位在空調行業了。吃了格力手機這一敗仗之后,格力空調這一高大上的品牌,再也經不起“造車”這一品牌損耗了。
董明珠造車,有必要把格力剝離出來,否則不利于形成她的造車事業的這一新品類的品牌想象,也可能將格力積幾十年之功積累起來的品牌的無形資產,損耗殆盡!如果這樣,損失太大了。
2、我們也不妨將珠海國資委,想象成救過性命的朋友。董明珠拉上健林,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這樣,也保全了珠海國資委的臉面,不至于開罪背靠多年的珠海國資委。
須知雙方如果因為“造車”意見不統一而撕開臉內斗,最終將是兩敗俱傷。
3、于是,董小姐最后采取的辦法,真的挺妙的:把鑰匙交給珠海國資委,目送格力空調一路走好,自己則留下來,與自己日思夜想的命中情人:珠海銀隆,這個新能源造車夢,雙宿雙飛!
的確,董明珠就是董明珠,從來不走尋常路,走過的路不長草、不可復制。她的這步棋下得太棒了!
三
當然,董小姐的這盤棋,也就她有毅力、有勇氣、有能力下得了,別人一般學不了,硬學也可能是東施效顰!
首先,干這種事,必須要有九死而不悔的毅力。看準一件事,就絕不動搖,無論經過怎樣的曲折,也一定要把它干成,這就是董明珠的毅力。
無論是格力空調要成為世界五百強,還是要造中國自己的新能源車,讓霧霾天少一半,董明珠一旦認準了,即使全天下人都反對,她也要堅定不移地干下去,九頭牛都拉不回。
其次,干這種事,必須要有不成功則成仁的勇氣。在60多歲的年齡,能夠豁得出去,把自己全部的資產押上去、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押上去、把朋友的信任押上去,這就是董明珠的勇氣!
一般人到了這個逼近退休的年齡,一般想著是守成,很難做到想董明珠這樣孤注一擲,背水一戰!
第三,干這種事,也要有平時積累的人氣和人脈!能夠讓首富心甘情愿掏出5億元來參股,讓劉強東這樣網絡大佬來攜手創業,這也顯示董明珠積累的人脈了得。王健林說了,投銀隆,其實投的,就是董明珠的眼光!這背后,是董明珠多年為人所積累的善緣!
什么叫企業家?當你預見到商機所在,你就會像飛蛾撲火一樣撲上去,哪怕全天下人都反對,哪怕會被燒得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的精神!
據董小姐說,銀隆的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最先進的,使用壽命30年,6分鐘充滿電,高溫60度,低溫零下50度,在這樣的范圍內能保持正常運行,最起碼銀隆的電動車不會熄火。至于反對收購的人,是因為只看到了眼前的三分利。
銀隆的技術究竟如何?說實在,內參君也沒有做深入調研。內參君只能說:在商界,真理永遠掌握在先知先覺的少數人手里。如果滿天下都看到了商機你再去做,這時候最佳的風口期已經過去,即使在努力,頂多也就是力爭中游,不可能再成為領風氣之先的牛掰企業了。
從這個角度說,董小姐能夠干出像格力空調這樣的全球五百強,的確不僅僅靠運氣,還靠敏銳的嗅覺,和一往無前、破釜沉舟的勇氣!
四
董小姐,真的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這個做了一輩子空調的62歲女人”三年時光,先是跟在互聯網圈里打了半輩子滾的雷軍比拼互聯網思維,又跟賈躍亭比拼夢想,還要跟嗜血而來的姚振華和許家印爭吵商業道德。
這些做法功過曲直,最終歷史自有公論,但這次,無論董小姐能夠成功實現造車夢,內參君都要由衷為她點贊。
格力空調發展到今天,董明珠走到今天,已經窮盡了空調行業的所有可能。俗話說,亢龍有悔,這時候,董明珠必須思考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可能。這是董明珠作為一個企業領袖,必須全身心思考的。
如果不走出“造車”這一步,董明珠頂多也就是一個持盈保泰了,山一程水一程地只走到這里,格力的命運也將最終止步于空調。
這還是好的,更可怕的是,雖然格力空調在原來行業里是掌握絕對優勢的老大,但你可能被跨界過來的創新者秒殺。這個時代,企業生存,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而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五
今天,讓我們為董明珠擂鼓助威!
作為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董明珠的轉型造車,絕不僅僅是格力一家的事,而且還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隱喻,具有很強的示范性。
正如董明珠所說,中國制造以前更多是單道超車,跟在別人后面鉆了一個機會;但現在,中國制造業已經告別粗放式發展,正在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高端攀升,就必須開始揚棄彎道超車思維,開啟直線超車的新階段,與全世界產業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比腳力、拼刺刀!
直道超車沒有先例可以模仿,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黃昏,關鍵處行差還是走對,更多要依靠企業家的戰略思考和眼光 。
在特朗普吆喝著產業回歸、美聯儲加息步步緊逼的時刻,中國更需要多一些董明珠、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這樣,中國的經濟才有希望,才有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扎實的根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