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煙
從天津到唐山,再拼車到遵化,順道趕往馬蘭峪,就已臨近中午,終于到達清東陵景區門前;但在這正月初二天寒地凍的日子,景區基本上看不到游人,似乎只有我一個人在買票,門票152元。
進了大門,還需經過百來米走廊;從極暖之地三亞來到這燕山一帶的山區中,天空不時飄著凍雨,刮著冷風,空氣潮濕,幸好在三亞就已備好了手套,基本上還適應。到核心景點需乘坐景區電瓶車,車上一名司機一名服務人員,乘客就我一個。一會就來到了石牌坊前,電瓶車停了下來讓我拍兩張照片。
因為路面凍滑,交通情況有點糟糕,我看到一輛越野車跨過高臺沖上了牌坊前的高臺,另一輛轎車似乎為避讓這輛車,側滑進了路邊的水溝,卡在溝里不能動彈;再往前走,又碰到兩輛面包車撞得頭破血流,其中一輛的前排空間都被擠沒了……但這石牌坊已明顯讓人感覺到了皇家氣派,高達十二余米,五進大門,寬三十多米,十一個樓檐;這牌坊為國內目前最寬闊的牌坊,底座蟠龍瑞獸的石雕極是精致生動,樓檐也都仿照宮庭建筑的木構組合,整體烘托出凝重氛圍,讓人即刻心生敬畏。
在此心情烘托下,再往皇陵深處挺進,寬闊而漫長的神道,似乎在有意拉長“孤家寡人”與平民之間的距離。這條神道共6公里長,為孝陵神道,就是大清入駐北京紫禁城的首位君主——順治帝陵寢的神道,構成了整個清東陵的中軸線。沒多遠,就到得裕陵圣德神功碑亭,即乾隆的碑亭了,為重檐歇山式建筑,體量龐大;碑亭廣場的四角設有四個華表,粗碩高聳,各自立在須彌座上,雕刻精美,富有氣勢。
接下來,穿過孝陵神道的一對望柱,就是兩側的18對石像,其中文臣3對、武將3對、站臥的馬匹、站坐的麒麟、站臥的大象、站臥的駱駝等各一對,兩兩相峙,守衛著幽遠的皇陵。然后就進入了大紅門,經過七拱橋;因為急著趕路,只能走馬觀花,本來預計回程時走回來,但那么多景區走下來,后來就再沒有時間沿神道步行返回了。
電瓶車就在核心景區的停車場停著,這里還有直接去遵化的車,說是到兩點多就會停運,但我最終也沒能趕上這車。順著指路牌,往右側即可到達裕陵,即乾隆皇帝的陵墓。
清東陵被稱為“地下的紫禁城”,其中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共五位大清皇帝,其次就是大量的皇后、嬪妃、公主等陵墓。但說起清東陵,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還是慈禧,因為其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炸開并盜掘;其實同時被盜的還有乾隆的裕陵,這個享有崇高聲望的大清前期皇帝,其陵寢的名聲卻已趕不上晚清一個胡作非為的子孫輩媳婦……
在我看到的慈禧享殿和乾隆享殿對比中,慈禧的享殿要奢華得多,也精致得多,雕龍描鳳;乾隆的享殿被設置成了清東陵陳列館,展出大量的圖片,作了很多分割,就很難看出大格局來。乾隆的裕陵在清東陵中具備典型性,由神路引到廣場上,廣場中央聳立著功德碑,東西設有朝房和配殿;沿中軸跨過白漢玉金水拱橋,就進入了隆恩門,內側還設有東西燎房;再經過一個小廣場,就來到了群臣祭拜的享殿;再往里進入陵寢三門,經過二柱門,前方設有室外石祭臺,皇族女眷至此止步。最后,就是只有男性皇親才能進入的方城、明樓,明樓后方就連著地宮。在明樓后院和寶頂之間,還設有一個封閉的月牙城,寶頂前有一面琉璃影壁,兩側可以爬上明樓,明樓后方就是像土饅頭般的巨大寶頂了。
在打開的地宮中,還數乾隆的地宮最寬闊,共九券四門,各種圖案的雕刻也最為精致氣派,形象生動,彰顯了帝王身份。
地宮中擺放著乾隆和恝賢、淑嘉、哲憫三位皇貴妃的棺槨,幽幽靜靜安置在這地層深處;只是經過軍閥盜掘,墓中大量陪葬的金銀珠寶已蕩然無存,帝后妃嬪們的尸身被棄置或搬移……最顯滑稽的,是景區為了創收,在每一個打開的地宮棺槨前放置了功德箱或供臺,上面有顧客投放的錢幣;貴為帝王梓宮,竟然成了斂財工具,整得像在乞求施舍,絕對是黑色幽默!乾隆尸身若能復活,定然氣得在棺槨中一躍而起……
走出裕陵,往北通往裕陵妃園寢,人們習慣稱這里香妃陵。其實里面的主陵為乾隆的純惠皇貴妃,她原本是普通貴妃,因為雍正乾隆為其嫡傳子孫,因而享受了主角之位;而香妃只是三十四妃之一,三十四妃的寶頂呈有棱角的圓柱形,在松林之間排列齊整,很見規模。
純貴妃的地宮和香妃的地宮均被打開,里面的棺槨跟乾隆棺槨一樣,都已朽爛不堪。香妃墓與其它地宮都差不多的感覺,新奇一點的,是有人在棺槨前獻上了紫白的絲巾,帶有一絲清真色彩。這妃園角落的廁所,墻壁雖然也整成了土紅色,但頂部敞開,粗毛筆字寫得很惹目,只怕是這后妃園唯一的粗放景觀了。
出了裕妃陵寢園,往西經過一片菜地,就可看到圍墻后簇擁的又一堆建筑群,這就是定東陵,即慈禧與慈安陵兩宮皇太后的陵寢了。
二陵并列,慈安陵門這時關著門,慈禧陵因為名氣大了許多,且因為被盜掘而名聲在外,也向觀眾開放。她們的陵寢形制跟帝王接近,只是格局略微小一些;讓人感覺奢華的還是慈禧的享殿,因為她去世時已是晚清,珠寶集于宮中,很多被她帶進陵墓,最終無一例外落入到盜墓者囊中。
慈禧享殿中梁棟構架、墻上壁畫、以及大柱上的雕龍描鳳,均顯得極為精致,栩栩生風,工藝極是精湛,連乾隆皇帝的享殿也無法與之比擬,而且經盜掘之后還保存完美。
清東陵背依昌瑞山,處在一個吉祥的幽谷中,前方有護龍池,兩側有護龍河,風水極佳。為了保護皇陵,當時的大清王朝專門從八旗中調派一支滿族人在這一帶居住,作為傳統的守陵人;今天,清東陵一帶便有了好幾個滿族鄉。
清朝滅亡后,守陵人失去了皇糧供應,陵區地帶開始有了墾荒,陵區慢慢遭遇侵蝕,大量修整的古松林遭遇盜伐,面貌大改。上世紀二十年代,軍閥孫殿英動用軍隊盜掘東陵,炸開了慈禧和乾隆兩個最顯赫的陵墓;后來在四十年代末又遭遇盜掘,以致景區中各陵寢無一不遭受破壞,打開了好些地宮,值錢的東西被洗劫一空。
還好,有了這些固定的建筑和整體的形樣格局,讓我們能領略到中世紀的中國最后一個王朝的皇陵面貌,近距離撩開其神秘面紗。
天色晦暗,不時飄著雨絲;從慈禧陵中出來,穿過空曠的神道,參觀了文物展館中的皇族生活用品,回到停車場已是下午三點,去遵化的車已全部開走;凍雨冷風中,工作人員將我送出景區大門,還得走上三里路才來到交通主道邊攔車到遵化,再坐大巴到唐山,換乘動車到得天津,已經是晚上九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