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國俊
在美麗的北部灣畔,在海南島儋州西北部,有一個我省最大的天然良港——白馬井漁港。
每天清晨天還未亮,這里已經人聲鼎沸。這里是清一色的婦女,她們手持手電筒、扁擔,將一船船的海鮮挑到岸,再將已經賣出的海鮮搬上車。而這種場景,這種挑運工作,在內地的話絕對是男人們做的事情。這是白馬井獨特的人文特色。
我們一幫人4點半鐘起床趕往碼頭。臨近碼頭時,一股魚腥味撲面而來。
白馬井作為漁港,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從空中俯瞰白馬井漁港呈現葫蘆瓜狀,據說港內可躲避十二級臺風,是一座天然良港。1973年在保衛祖國領土的西沙海戰中,“南漁402、407”漁輪的漁民,勇猛抗擊了南越西貢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受到中央軍委的嘉獎,被譽為“南海民兵”。
當你來到白馬井漁港碼頭的時候,不僅僅是撲面而來的魚腥味。還夾著女人的味道,仿佛就到了一個儋州女人的繽紛世界。
港口熙熙攘攘,一片繁忙的景象。白馬井漁港碼頭“漁婆”她們將一擔擔一筐筐鮮魚扛卸上岸,分揀裝箱過稱,再和魚販子討價還價,一車車漁貨最后經她們的雙手裝車,銷往各地……。
白馬井漁港的漁家的男人和女人都離不開海,但分工已明確,男人們出海捕撈,女人們則從事漁產品銷售和岸上服務,所以在碼頭上、漁檔前見到的大都是:“漁婆”。
傳統上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的“漁婆”們,這些年已成為漁港產品銷售和岸上服務的主力軍,這是已有40年歷史的白馬井碼頭最令人稱道的變化,從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展、社會變革很形象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