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仙圣母是傳說中將養蠶繅絲制衣技術傳給人間的仙女。在鄭州市所轄的上街、鞏義、滎陽、新密四地的傳說、民俗、人文景觀中存在著對玉仙圣母的崇拜,這在河洛文化中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本文總結了玉仙圣母形象特征,并且指出了玉仙圣母崇拜的地方文化圖騰意義、特色意義和實用意義。
【關鍵詞】河洛文化;鄭州;玉仙圣母崇拜;文化圖騰
中圖分類號:K8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45-02
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是推動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其中“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玉仙圣母是河洛地區民間傳說中將養蠶繅絲制衣的技術(以下簡稱蠶績)傳給人間的仙女。因此理清玉仙圣母的相關問題對于“一帶一路”戰略是非常必要和極具意義的。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屬鄭州市的鞏義、上街、滎陽、新密四地,無疑屬于重要的河洛文化區域。近年來河洛文化研究是炙手可熱,有大量的專著、課題和論文發表,這些研究極具價值,但缺點在于河洛文化與華夏文化交叉性強,河洛文化本身的特色不夠突出,尤其是對于地域性的文化圖騰研究還極為欠缺。本文致力于尋找河洛文化中地域特色神話人物崇拜——玉仙圣母崇拜,從而發現獨具地域特色價值的文化圖騰。
一、四地存在獨具特色的對玉仙圣母的崇拜
鞏義市、上街區、滎陽市、新密市(以下簡稱為四地)四個城市在地理上接壤,方圓數百里。黃河和伊洛河貫穿四地而過,鞏義市南河渡地區為河洛匯流處,相傳河圖洛書便出于此處,所以四地同屬河洛文化地區。其中上街區在歷史上也曾屬于汜水縣,后為滎陽市的峽窩鎮,2004年成為鄭州市的上街區。鞏義市則在歷史上稱鞏縣,原屬鄭州市,2011年鞏義市改為河南省省直轄市。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又曾屬或現屬鄭州市,所以從文化意義上四地皆屬鄭州市文化圈??v觀四地的民俗、人文景觀和民間傳說,一個特色鮮明地呈現出來,那就是對神話人物玉仙圣母的崇拜。
這首先表現在四地存在大量的紀念玉仙圣母的宮觀廟宇。比如,鞏義浮戲山有玉仙圣母廟;上街區的柏廟村、石嘴村、白楊村和五云山頂建有玉仙圣母廟;滎陽市的城關鄉大廟村等地也建有玉仙圣母廟;新密市的米村有玉仙圣母祠、牛店村有玉仙觀,北召村有玉仙行宮等。這些奉祀玉仙圣母的廟宇以浮戲山為中心,綿延方圓數十公里,幾乎每村都有,多達數十處。
其次,四地的大量地名與玉仙圣母有關。如鞏義有玉仙河,浮戲山得名于玉仙與龍王三太子的愛情,小龍池是玉仙孩子小龍的水穴,老廟村得名于秦代便有的玉仙圣母廟。滎陽市的織錦臺是玉仙織錦處,天機洞是玉仙安織機的地方,玉仙山是玉仙教百姓織錦的地方,玉乳峰是玉仙的雙乳所化,天錦石上刻有玉仙賜予人間的錦緞圖案,等等。
再次,至今在四地民俗中對玉仙圣母的崇拜非常突出。比如每年的三月份玉仙圣母的生日,四地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以鞏義市浮戲山老廟為中心,輻射鞏義、登封、新密、滎陽以及黃河北岸的溫縣、焦作,持續10天之久,熱鬧非凡。同時三月又有拍手節。每年三月三為古時候的上巳節,婦女在這天清理衛生,浮戲山玉仙河畔的女子會在這天帶著衣物到玉仙河洗滌,引來許多男子觀看,眉目傳情,有意者到夜晚拍手為號,進行聯絡。這一天便演變成了“情人節”,到今天,男女青年依然會在節日里游春踏青、跳舞唱歌,尋找意中人。滎陽市的民俗中還有喝“玉仙酒”的傳統。在當地有這樣一個特別的風俗:喝酒先敬神。打了酒,先恭恭敬敬地擺上神案,叩頭燒香禱告保佑,斟三杯敬祭神座前,敬了玉仙娘娘,剩下的酒沾了“仙氣兒”,再拿回去,全家人分著喝了,據說對身體特別好。當地還流傳著“玉仙酒,都得喝,喝了仙酒好處多。男人喝了長筋骨,女人喝了賽嫦娥”的說法;當地還有個說法是山窩里,一般是不讓婦女喝酒,但是她們可以喝“玉仙酒”,因為當地人認為,喝了玉仙酒,沒兒子的會添兒子;有兒子的,會再多生幾個。
最后,四地的民間傳說中也有大量的關于玉仙圣母的故事,僅見諸于《鞏義民間故事集》和《滎陽民間故事》的,便有近三十篇。這些故事,大部分以玉仙圣母為主角,余下的是神魔鬼怪、凡人奇遇、向善度化等類型,故事涉及到玉仙圣母。凡此種種,都說明在四地民間對于玉仙圣母的信仰是極盛的。
對玉仙圣母的崇拜是四地所獨有的現象,四地在地理上接壤,以浮戲山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在河南其他地域未見有對玉仙圣母的崇拜,可以說這一現象極具地方特色,值得注意和研究。
玉仙圣母是不是兩地的文化圖騰呢?圖騰文化,就是由圖騰觀念衍生的種種文化現象,也就是人們把圖騰當做親屬、祖先或保護神之后,為了表示自己對圖騰的崇敬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講,玉仙圣母就是四地的保護神,是不可不扣的文化圖騰。
二、玉仙圣母的形象特征
從河洛地區大量流傳的關于玉仙圣母的傳說與民間故事,可以概括出玉仙圣母的形象特征,在這一女性神身上,擁有大量美德,包括勞動人民美德、女性美德、神性美德等幾方面,此外,玉仙圣母還富有民間女子豐沛的野性和活力。
玉仙圣母身上所具有的勞動人民的美德是最突出的。她熱愛勞動、聰明靈巧、堅韌不拔、勤于思考,善于在生產生活中發明創造。她在生產中發現了蠶繭可以抽絲,便想到了用它可以做衣服,苦苦思索方法,看到蜘蛛結網得到了啟發,終于發明了繅絲織紗織布做衣服的方法,并把它無私傳給了人們,使得人們有了衣服穿,告別了樹皮、獸皮裹身。玉仙圣母之所以在民間深受人民愛戴,主要是在她身上凝結了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
作為女性神,玉仙圣母身上還具有充分的女性美德。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又善良純真,用自己的聰明智慧輔佐丈夫,善良友好地對待他人。黃帝愛上玉仙,有一點很重要,便是看上了她的心靈手巧會蠶技,娶她為妻可將這一技術帶給自己的子民,玉仙也很愿意,婚后盡心這樣做。后來黃帝在玉仙建議和幫助下向神仙廣成子學習,學到了很多真學問,造福了百姓。這些故事里的玉仙富有勞動人民勤勞能干的美德和做為妻子賢惠助夫的美德。
玉仙圣母成為被崇拜的神之后,在她身上的神性美德也多了,她懲惡揚善、救苦救難、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比如,傳說她成為神仙之后,看到民間大旱于心不忍,于是忍痛將自己的雙乳割下用于救助人民。在當地還流傳著不少某人因孝行或者善行被玉仙圣母度化成仙,或者某人因惡行得到了玉仙圣母懲罰的故事。
在民間傳說中,玉仙圣母是多面的,除了神仙的端莊嚴肅,她還散發著民間女子的野性與活力,她敢愛敢恨,敢于追求自我欲望,多謀機智。比如關于浮戲山的傳說中,此山就得名于她與龍王三太子的愛情,她愛上了三太子,與他拍手為號浪漫定情,還生下了愛情的結晶——一只小龍。而在其他的民間傳說中,她伶俐地與她的師兄太上老君搶奪寶地,還機智地要求師兄為自己留下一把蟲(蠶)、一把黑面(煤),用于造福當地百姓。
玉仙圣母的這些美德在當今社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在傳統社會,玉仙圣母身上的勞動人民美德、神性美德更受信眾尊崇。而在當今社會,她的女性美德、野性與活力又符合人們的價值觀。
三、玉仙圣母的文化意義
確立了玉仙圣母的地域文化圖騰地位,對于河洛文化就具有了突出特色的意義,其在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文化產品等方面更是具有充分的價值。
首先玉仙圣母作為地方文化圖騰,是地方獨有的,極具特色性,可以為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的特色化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追求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一個文化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立足和發展,而玉仙圣母的形象特征容納了傳統性和現代性,在追求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今天,非常符合現代人的文化訴求。所以我們極有必要將玉仙圣母形象開發利用起來。
其次,四地的玉仙圣母崇拜為母系圖騰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實例。玉仙圣母為女性神,在四地的崇拜最盛,相反男性神的影響非常微弱,這表明母系社會對母性神的崇拜在當地有著極為可貴的保留。同時這也為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因為玉仙圣母屬于有文字之前的上古文化序列中,處于中華文明的發源期。而對玉仙圣母的崇拜一直綿延至今,也充分說明河洛文化的文化傳承具有可貴的持續性。
最后,四地對玉仙圣母的崇拜還具有實用價值。有關她的建筑遺跡可用于地方旅游產品開發,包括風景名勝旅游、民俗旅游等。而她的形象和傳說可用于文化產品開發,廣泛適用于相關的圖書、繪畫、動漫、工藝品、文學、影視作品等文化藝術門類。
參考文獻:
[1]宋新建.滎陽民間故事[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
[2]馮德宏.鞏義民間故事集[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3]王建設,張鑫琦,盧耀燦.鞏義民俗志[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翟麗娜(1981-),女,漢族,山東陽谷人,碩士,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系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課題《“一帶一路”戰略下河洛地域特色文化圖騰——玉仙圣母崇拜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SKL-201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