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的方式模仿自然的形態,再把不斷發展的生命停止在固態的水...
曹福雯
(曲阜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山東 日照 276800)
摘 要:美術家不僅應當描繪眼前所見之物,而且應描繪心中所見之物。”德國浪漫主義的先驅——弗里德里希將浪漫主義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回歸自然,釋放內心的時代。
關鍵詞:浪漫主義;弗里德里希;自然
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67-01
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 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在年青的時候就立志作為一個風景畫家,雖然他也畫過肖像畫,只是大部分作品不表現他的藝術本質。
弗里德里希出生于1774 年 9 月德國北部一座名叫格賴夫斯瓦爾德小鎮。父親是一位肥皂蠟燭制造商,父母親都是虔誠的新教徒,使得弗里德里希的童年在嚴格內省的家庭氛圍中度過,使弗里德里希建立了內心穩重而且陰郁的心理特質。七歲時母親去世,20個月大的伊麗莎白死于天花,十三歲時一次滑冰中,他的弟弟克里斯托弗為了救助溺水的弗里德里希而死亡,自責之意在以后的數年間折磨著弗里德里希。這種經歷使得憂郁、孤獨的氣質愈發占據著弗里德里希少年時代的心靈,陪伴一生。雖然如此,但從小立志成為風景畫家的弗里德里希卻不曾停止過旅行,足跡遍布整個德國。他熱愛到人跡罕至的山區寫生,也從這樣旅行中所得到孤獨感而產生靈感,從而引發創作。這不僅能消除自己內心對于親人離去產生的憂慮,也是自己尋找解脫的方法,也是自己跟內心對話的最好方式。
弗里德里希繪畫的意義在于不是對大自然景物的單純模仿,也不是脫離世紀的主觀臆想,而是將自然的真實寫照與藝術家的內心感受融為一體,賦予風景畫以深沉的內涵。開始轉向“人”為中心,即從一個新的視角,關注到自己、朋友和同時代的人。山川、樹木、日月、大海都在他的筆下都被賦予人格化的特質。在《看日出的女人》、《窗臺邊的女人》等作品中,這些女性總以側面或背面的形象出現,給人一種優雅、安靜的感受,在大海邊、月光下,這些女性獨立而沉默。普普通通的、平凡樸素的凡人女子。這些畫中,傳達出作者對“人”尊重與敬畏。
弗里德里希在早期繪畫觀念上受龍格的浪漫主義觀念的影響,介于“模仿”與“風格”之間的繪畫樣式,并使之完善。弗里德里希試圖創造一種新的繪畫樣式來超越前人。我們知道,弗里德里希擁有陰郁的藝術氣質,這種氣質源于他本人年少時悲慘的經歷,而他本人又熱衷到人跡罕至的山區獨自旅行寫生,感受大自然空靈的氣息以觸發他的繪畫靈感。那么弗里德里希受這種心理需要的影響,決定了畫家對于題材的選擇的方向,如山丘、朽木、殘垣、十字架,一切能觸發空靈、孤獨氣質的物象,他的這種描繪內心世界的風景繪畫逐漸成形。弗里德里希很少繪制人物主題的畫,他將人物置于風景之中,起著點醒畫面主題的作用,人物形象更多地處理成背面或半側面。這類作品用色豐富,筆法細膩,造成畫面憂郁、抒情的視覺感受。線條、形狀、明暗、色彩、質感、空間和布局、對比、節奏、平衡、統一。這些要素在畫面中合理的存在,也就是說抽象意義的原則通過具象意義的元素(造型)來實現同觀眾的對話,從而實現畫家繪畫觀念與審美意識的傳達。
弗里德里希在作畫過程中,常以鉛筆畫出精準的輪廓,然后再以褐色顏料淡淡地加以渲染,樹干常常是殘破和扭曲的,樹枝形狀大量彎曲。作品總體呈現一種較大的空間感,灰暗的色調,同弗里德里希陰郁、幽暗的藝術氣質是相符合的。
弗里德里希的畫面場景開闊,慣用“大場景,小人物”的設置方式,將人物置于一個較大,較為單一的場景中,借景抒情,人景結合,情景相融,以表現畫家內心的氣息,作品傳達的感受如同我們將自身置于視野開闊的地方一樣,自然會令人感受到這種與地相接,與天融為一體的氣息。而且在人物處理中,人物形象多以背面或半側面出現,畫中人物同觀眾的視點相向,給觀眾以一種似在畫中的感覺。比如其代表作《海邊的修道士》,構圖場景雖然宏大,海灘、海、天空作為畫面的主體,顯得空曠虛無,但點題的人物修道士面朝大海,扶手思考的動態,似乎在向觀眾訴說著自己的心事,觀眾不禁被修道士的舉止吸引,并會思考,他在想什么?弗里德里希又在想什么?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問題,其實有問題和有什么樣的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對弗里德里希研究,無疑啟發了我們的藝術創作方法,這種啟發不僅能使我們在技法上得到鍛煉與進步,更多的、更有益地是使我們的藝術觀念得到發展與成熟,從而促進我們的藝術創作,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陳英樺,淺談德國浪漫主義美術——以弗里德里希為例[J].大眾文藝,2011(06).
[2]吳衛平.弗里德里希"月光風景畫”研究[D].渤海:渤海大學,2016.
[3]胡繼華.憂郁的面紗籠罩憔悴的渴念——早期德國浪漫主義繪畫中一道“靈”的風景[J].藝術評論,2009(49).
[4]高蕾蕾.象征的風景——弗里德里希和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