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戰國策》所見邯鄲成語典故

      新聞
      戲劇之家
      2017年08月11日 04:30

      成語典故邯鄲學步

      【摘 要】《戰國策》中有許多邯鄲成語典故,因為趙國是縱橫家的主要活動區域,處于山東六國的中心,是合縱連橫的大本營。《戰國策》中的邯鄲成語典故涉及早期趙氏的活動;記錄著趙國史重要人物和事件;包含有縱橫家謀略與論辯技巧;反映了縱橫家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和當時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戰國策》中的邯鄲成語典故,充分反映了趙國歷史文化內涵。

      【關鍵詞】《戰國策》;邯鄲;成語典故

      中圖分類號:H13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47-02

      邯鄲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其成語的形成與邯鄲的各個輝煌歷史時期有關。邯鄲成語典故形成于先秦兩漢的趙國,東漢建安時期、十六國、東魏北齊等時期的鄴城,唐代魏博節度使和北宋所在的大名,直至明清時期的邯鄲,其內容皆有覆蓋。[1](P219)在古代典籍里,無論《左傳》、《國語》,還是《史記》、《戰國策》,對先秦晉國趙氏和以后的趙國記載較為豐富。如《趙世家》在《史記》中屬于列國“世家”里最長的一篇。定都邯鄲的戰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影響很大,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著名成語典故。邯鄲成語典故的核心成語多在先秦趙國時期,故人云“邯鄲成語多姓‘趙”。筆者認為趙文化核心成語大概400條左右,多出自《史記》、《戰國策》、《荀子》等傳世文獻。即便如此邯鄲也無愧于“成語典故之都”的稱號。本文就《戰國策》中所見邯鄲成語典故進行一些梳理分析。

      一、《戰國策》中出現眾多邯鄲成語典故的緣由

      成語的形成源于上古時期書契不易,所以造句簡樸,語言用詞有力求整齊的特點。兩漢賦興,使用四六駢言,節奏鏗鏘、語句整齊,沉積為成語典故。古代的蒙學讀物多偏重四言,造成中國多成語的語境習慣。《戰國策》駢語的運用程度很高,頻繁地以駢語入散文的書寫習慣。在《戰國策》等作品中,“更是使用大量的‘四字格寓言故事來增強其形象性及說服力,從而成為成語的又一個源頭。”[2](P64)《戰國策》反映策士的思想言行,渲染他們的論辯技巧及凌厲的詞鋒,常用四字格的短語。這些短語逐漸凝固為成語,沿用至今。其中的邯鄲成語典故如“胡服騎射”、“鷸蚌相爭”、“前倨后恭”等多達幾十條。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的文史名著,是從戰國到秦漢間縱橫家游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它主要記載了縱橫家游說諸侯、縱橫捭闔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為什么《戰國策》中有許多邯鄲成語典故呢?因為《戰國策》涉及趙國的資料非常豐富,《趙策》有四篇,在其它篇章里也頗多趙國的信息。趙國是縱橫家的主要活動區域,司馬遷說:“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3](P2304)趙國作為“四戰之國”,不僅是縱橫家的誕生地,而且是其活動的主要地區。有學者對戰國縱橫家的地域分布進行過統計,按照趙國位于今山西省大部、陜西北部、河北中南及西北部、山東、河南、內蒙古的一部分這個范圍,統計出趙國縱橫家有20人,在戰國各國中位居第二,僅次于秦國。[4](P21)趙國處于“四達之國”的地理位置,位于山東六國的中心,是合縱連橫的大本營,是眾多縱橫家頻繁活動的主要國家。戰國后期,趙國成為合縱的中堅力量,故而一度出現了“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的盛況。所以,《戰國策》作為戰國縱橫家書,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是不足為怪的。

      二、趙文化是《戰國策》中邯鄲成語典故的主要內容

      (一)《戰國策》涉及早期趙氏的成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語出《趙策一》。張孟談協助趙襄子滅智氏,大功告成后,急流勇退, 不貪名譽地位,斷然向趙襄子提出辭呈,而且告誡對方“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5](P498)。還有成語“漆身吞炭”,出自《趙策一》,這是關于豫讓刺殺趙襄子的故事,既歌頌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士人品格,也肯定可作為趙國宗主趙襄子的大度。智伯的貪得無厭,使得與其聯合滅趙氏的韓氏、魏氏被趙氏謀臣張孟談說服,晉國韓、魏兩家與趙氏共同對付智伯,智伯被趙襄子殺死。智伯曾待豫讓如國士,故豫讓發誓一定要殺趙襄子為主人報仇,幾次伺機刺殺都被趙襄子識破,趙襄子敬其對智氏的忠誠,釋放了他。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為啞,變其音……”[5](P501-502),不想讓趙襄子認出自己,結果再次行刺時又被抓住,之后為忠于智伯自殺身亡。

      (二)《戰國策》記錄趙國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成語

      胡服騎射,出自《趙策二》。趙武靈王說“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知之慮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5] (P549)。這里也有“高世之功”這樣的成語出現。胡服騎射作為趙國最大的軍事改革,也是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的重大軍事改革,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騎兵代替車戰的開端。成語“曠日持久”出自《趙策三》。趙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70年),趙奢與田單討戰爭用兵人數,田單被折服。趙奢認為“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能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即君之齊已。”[5] (P571),說明用幾十萬大軍尚且難免消耗戰,何況兵力少呢?

      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威后,是趙國著名的女政治家。成語“安然無恙”、“舍本問末”語出《齊策四》[5] (P327-328)。齊國使者見趙威后,書信沒有啟封,趙威后問使者“歲”、“民”、“王”無恙耶?三問把民放在前,把王放到最后,引起使者不滿。趙威后的本末觀,反駁使者無言以對,從而闡述了其民生至上、民貴君輕、孝以教民等思想,這在戰國時期難能可貴。

      “不遺余力”出自《趙策三》。公元前260年,秦趙戰于長平,趙小有失利,趙孝成王聽樓昌計要講和,認為“秦不遺余力矣,必破趙軍”[5] (P594)。虞卿認為請和不如結交楚、魏,未被趙王聽從,結果外交失誤也是造成長平大敗的原因之一。

      (三)《戰國策》里關于縱橫家謀略與論辯技巧的趙國成語典故

      縱橫家機智善辯,制止戰爭,勝過百萬大軍。如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出自《燕策二》。戰國時,趙國欲攻打燕國,蘇代就給趙惠文王講了“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寓言故事,認為“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5] (P991)趙王聽從了蘇代的勸告, 便打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再如,南轅北轍,出自《魏策四》[5] (P791-792)。魏王欲攻邯鄲,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向北走卻要去楚國的人,我告之:‘你的方向錯了!他卻告訴我說他馬好、費用多、車夫駕車好,但是他這樣走,只會距楚國越遠而已”。說魏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5] (P792)。魏王聽了,放棄了攻打趙國的計劃。這里講做事成功必須大方向正確,不要犯“南轅北轍”的錯誤。“交淺言深”這個成語出自《趙策四》[5] (P647),馮忌面對趙孝成王時,彼此缺乏了解,馮忌用孔子弟子宓子賤的故事,說明交情淺而談話深入,乃是忠誠的表現,為他與趙孝成王的談話作了鋪墊,趙王從而樂意與馮忌共商國事。“驚弓之鳥”出自《楚策四》[5] (P474)。公元前241年,楚、燕、韓、趙、魏合縱攻秦,趙使魏加用“驚弓之鳥”作比喻,說臨武君是秦的手下敗將,不能擔當此任,春申君不聽,結果大敗,楚國也被迫遷都。

      “義不帝秦”和“排難解紛”兩個成語,出自《趙策三》[5] (P596-605)。長平之戰后,秦圍趙國邯鄲。魏國派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認為秦必喜而罷兵。魯仲連分析尊秦為帝的嚴重后果,加上魏公子無忌援兵趕到,秦退兵。魯仲連“義不帝秦”,有為趙國“排難解紛”而無所取的高尚情操。“攻難守易”一詞,出自《趙策三》。公元前256年,平原君在趙、魏、楚共同擊退秦軍后,想出兵攻燕,馮忌認為燕國守易,趙國攻難;認為長平之戰后,秦圍邯鄲城沒有攻下,這是“攻難而守易”的緣故[5] (P582)。平原君放棄了攻燕的計劃。“三人成虎”、“ 十夫楺椎”、“不翼而飛”出自于《戰國策》。這里有聞秦兵攻打邯鄲,歷時17個月還沒攻下,秦國人莊建議秦將王稽賞賜部下的重要性,王稽認為自己得到秦王的信任。莊說“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5] (P169),意思是“三個人說中有虎;十個人木棒已被拉彎,別人就會相信。眾口一詞地編造謊言,謊言就會滿天飛。”。王稽未接受莊“三人成虎”的勸告,結果因軍士誣告被秦昭王殺掉。

      三、邯鄲成語典故反映了縱橫家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和當時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

      蘇秦游說秦王上了10次的奏章,秦惠王以“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不予采納。他狼狽地“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然后,發奮圖強,“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通過努力,終于有機會,“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5] (P62-71)《秦策一》中這段關于縱橫家蘇秦的活動記載,出現了眾多邯鄲成語,如:“羽毛未豐”、“引錐刺骨”、“清宮除道”、“側目而視”、“前倨后恭”等。另外,“不可同日而語”,見《趙策二》。蘇秦對趙王談到合縱說“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5] (P536)。在《史記》中著名的成語“奇貨可居”,在《秦策五》:濮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其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5] (P214-215)這就是《史記》中“奇貨可居”的資料來源。“立國家之主”比經商謀利更多,呂不韋既是商人,但也從事著縱橫家的活動,從而當上秦國相國。

      源自《戰國策》成語有160條之多[6],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其中涉及邯鄲成語典故多達三十條以上。我們從《戰國策》中所見的邯鄲成語典故,可窺見趙國歷史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楊英法.文化圖強正相宜——兼論邯鄲市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徑[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2]劉筠梅.從先秦文學探析成語的來源及其文化內涵[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4):64-67.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苗潤蓮.論戰國縱橫家的地域分布及成因[J].山西大學學報,2006,(5):20-23.

      [5]繆文遠,繆偉,羅永蓮.戰國策[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作者簡介:

      耿今為(2000-),女,河北邯鄲人,邯鄲市第一中學高三A1班學生,研究方向:趙文化。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成語 戰國策 人物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好爽好黄的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日日操夜夜操视频|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6080yy午夜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麻豆国产高清精品国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乳孔被撑开乳孔改造里番| 日本欧美特黄特色大片|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少妇一晚三次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宅男66lu国产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99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27页|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 公和熄小婷乱中文字幕| 穆天阳吃饭还在顶是哪一章节|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 欧美a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惩罚憋尿花蒂揉搓震动| japanese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