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行書書法
陸彥圻
【摘 要】人們常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此話不錯,因為人們開始學寫字一定是先楷后行。但寫好行書也不一定非要有深厚的楷書基礎,所謂“行有行法,楷有楷法”,行書和楷書通常是互不干擾的。寫好行書,不但要掌握單個的字法,更要注重字與字、行與行間的矛盾關系,在矛盾中尋求更高的統(tǒng)一。
【關鍵詞】行書;楷書;矛盾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48-01
人們常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這話并不錯,因為人們開始學寫字一定是先楷后行。這種學書的過程是為了了解漢字的構成及審美意識,同時掌握用筆用墨的特性和方法,并不是說學好了楷書才能得益于行書。
關于行書,古人已有很多論述:行書文體,略同于真,(行)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不真不草是曰行書,行出于真,便于揮運,這是很好的定義。辭海中將行書定義為介于草書、正楷之間的一種書體,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楷書那樣端正??ǘ嘤诓莘ǖ慕行锌莘ǘ嘤诳ǖ慕行胁荩袝加跂|漢,流行至今。
學習某一種書體,不論是篆、隸,還是行、楷等,都同樣需要觀察和把握字形,并將它們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需要在一筆一劃的臨摹中進行精細的比較和體會。所以,即使楷書的基礎不好,所缺之課也完全能在行書的學習中補上,只要訓練方法得當,一樣可以取得成功。“技能”各有各的“功夫”,寫行書或楷書有時可看作是兩件事情,而對于楷書功力極強的人而言,也不是稍稍加快速度或有意無意地連接某些點、劃、轉就會寫行書的,因為楷書有楷書的講究,行書有行書的標準。一方面,從字形、結構上來看,行書的寫法就往往與楷書不同,需要有專門的學習和掌握的過程;另一方面,楷書基礎扎實的人,往往習慣于“筆筆中鋒,處處提按”,這對于行書而言反而是一種“對立”的“負面效應”,要徹底改變“逆入平出,起落皆轉”的楷書意識,反倒多了些許不適應和書寫的障礙。
如今,生活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蔽矣X得這種說法既不準確,又容易產(chǎn)生誤導。試想,如果大家都把行書寫得飛快,筆跡飄忽、字形游移、章法混亂、動作任意,那行書還有什么“法”可言呢?我倒是十分認可高慧敏老先生的說法:將行書看成是楷書的“簡寫”,這種說法比較接近行書的本質,同時也是對行書精確的概述。這里的“簡”反映了行書的結構,偏旁的“簡省”也體現(xiàn)了筆法和動作上的“簡約”。動作上的“簡約”很容易理解,例如偏旁“三點水”在行書中常常只要兩筆、草字頭可以寫成“點、撇、橫”等。多數(shù)的書法讀本講解行書仍然像楷書那樣,將諸多字帖中的點、橫、撇、捺分類羅列,并且要學習者特別留意點劃之間的提按頓挫。但事實上,行書最重要的本質屬性在于用筆的簡略性——不必像楷書那樣中規(guī)中矩、整齊劃一,它的目的在于將每個字的點畫用最簡練的筆法安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而對筆畫的形狀和態(tài)勢并沒有特殊的限定。如果說楷書的筆畫是“起落有頓挫,逢轉必停留”,那么行書的運筆就是“處處要到位,步履須平實”。這里的“平實”,是指連續(xù)、穩(wěn)定、有準兒,筆畫到位即可,即所謂的“形散而神不散”,這似乎就是行書的精妙之處。
但話說回來,事實也是如此,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但究其原因,“快”的關鍵是由于“形式的減省”,而不是“運筆疾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火車運行有“快車”和“慢車”之分,“快車”之所以快,在于直奔終點,中途??枯^少,而“慢”車之所以慢,是因為服務于短途的旅客,逢站必停。
行書和楷書都各有一套規(guī)范,學習行書并非不要基本功,也必須按照其特點,從頭開始研究。當然,如果對多種書體都有體驗,就更容易理解書體之間的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如啟功先生所言:“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劃顧盼始不呆板,這樣就可以互為補充,相得益彰?!?/p>
雖然行書的寫法多種多樣,但寫好每一個字,仍然是萬變之根、百體之源。寫行書或草書的過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從“字的正確構成”轉到“字與字的聯(lián)系”或“筆畫與筆畫的呼應”上。其實,雖然行書的造型和處理比楷書自由多樣,但“任筆為體”絕不是行書的特權。每個字如果寫得不像樣,就談不上“關聯(lián)”和“呼應”,在任何時候,對字的“控制”總是第一位的,“成何形,落何處”都是意在筆先、筆墨隨后的,因此,跟著感覺走、由著筆尖跑是萬萬不足取的。還是引用啟功先生的話:“每筆起止,軌道準確,如走熟路。雖舉步如飛,不憂嗟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碰者幸矣。此義可同通書法。”
行書往往直行而下,所以一行中應在字的輕重虛實上有一些既合理又順暢的韻律變化,這些變化常常通過字的大小、輕重、粗細以及不同形態(tài)、意趣的對比和映襯來進行調節(jié),但其中的原則是變化不能妨礙聯(lián)系,對比不能影響統(tǒng)一。
與楷書相比,行書的字間與行間的距離表現(xiàn)得更加自由、微妙,欣賞研究時須體味細微的不同。行書以“行”作為重要的支柱,所以在相鄰的行之間,節(jié)律不能重復,文字橫向更不必對齊,通常還需要改變字的形態(tài)和分布,使通篇錯落有致、照應相關。書法中有很多對立與統(tǒng)一的詞,如方圓、長短、繁簡、增損,進退、迎送、缺滿、聚散、行駐、順逆、哭潤、疾澀、呼應、虛實等。如果能切實地感受和體驗,還能主動地表現(xiàn),并使讀者也感覺到,就接近于理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