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鄭敏詩歌的語言文化結構分析

      新聞
      戲劇之家
      2017年08月08日 02:14

      【摘 要】在漫長的詩歌演化長河中,鄭敏是一顆耀眼的星,是九葉詩派中的代表、詩壇翹楚。諸多對九葉派詩歌研究的理論文獻中,鄭敏永遠是范例中不能省墨的詩人,在語言學飛速發展的今天,詩歌的語言文化愈發成為備受熱議的焦點,隨著人文科學不斷滲透,鄭敏詩歌的語言逐漸成為先鋒。文章試圖透過鄭敏詩歌語言創作觀的變化,分析其詩歌語言的文化結構,推敲其至臻的語言,發掘鄭敏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鄭敏;語言觀;文化結構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252-02

      1993年鄭敏在《文學評論》第3期發表一篇名為《世紀末的回顧——漢語語言變革與中國新詩創作》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詩學界就傳統與現代詩歌語言問題展開了大討論,其中邱景華、譚桂林等學者紛紛提筆對鄭敏詩歌理論及語言文化做出評論,從那時起針對鄭敏詩歌語言的研究、贊美、撻伐就沒有停止過。作為“創造力最為旺盛的詩人”之一,鄭敏是經得起時代考量的傳奇,無愧于“世紀之樹”的美譽。鄭敏的詩歌通常都藏著一個哲學的魂,透過沉靜、默然的語言,可以看到鄭敏對內心世界色彩的描繪,對生命無限延展的探索,些許幾個字即可呈現出一幅鮮明、奔涌的畫面,拈來幾行詩便能招喚出對時代變化的強烈共鳴。無論是40年代還是80年代,鄭敏詩歌的工具性與心靈性都隨著語言觀的變化越發明顯地印證其“存在”的深刻,傳統語言的簡約與歐風動詞的活用都是詩人從內心深處噴發的情感。

      一、鄭敏語言創作觀的變化對鄭敏詩歌語言文化結構的影響

      作為當代兩個時期的重要詩將,鄭敏是在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長的詩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詩學都影響著詩人的創作。二十世紀30—40年代,鄭敏冷靜地觀察著世界,從客觀存在引發思考,以里爾克模式雕琢自己的詩歌,鄭敏的十四行詩也在醞釀中誕生。西方的詩學態度與思潮影響了許多同時代的詩人,同樣也影響著鄭敏,她此時的詩歌語言表現與視覺張力結合緊密,如《金黃的稻束》:“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的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收獲日的滿月在/高聳的樹巔上/暮色里,遠山是/圍著我們的心邊/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了人類的一個思想。”

      二十世紀80—90年代,鄭敏從西方情愫中醒來,傳統漢語言與東方詩韻逐漸叩開詩人的心門,鄭敏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新詩應向古典詩歌靠攏,她在《語言觀念必須革新——重新認識漢語言的審美與詩意價值》中說:“漢字本身就是詩書畫三者結合的時間——空間的雙重藝術。詩人首先要體會漢字與詩的本質,新詩與漢語間的暗喻及形象的內在聯系,對語言與文學的關系才能有新的一層領悟。”此外,德里達解構主義理論對詩人在西方詩學中融匯貫通中國新詩及對東方語言文化的思考提供了的新的哲學觀與審美視野,這對鄭敏后期的詩歌語言創作有很深的影響,致使鄭敏的詩歌語言中東方韻味驟顯,如《贈詩友D君》:“縱有半天的赤霞\也沒能溫暖西山蒼茫\縱有徹夜的星辰\也沒能照亮山徑的崎嶇\如今已是那霜前\半倒的荷塘,卻仍\將嬰兒般的水珠\托在\不愿辭去的\圓葉上,依然\滾動著的是那顆\聽得見鬼哭的詩心。”(**注:D詩人曾寫“林間鬼哭”。)

      二、鄭敏詩歌語言文化結構分析

      在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下,鄭敏的語言創作觀發生著改變,但這改變并沒有吞噬她的靈性,反而更加豐富了詩歌中的語言文化內涵,深化了她對于語言結構的把握及詩歌語言的駕馭能力。鄭敏詩歌的語言純凈不乏色彩,安靜中透著呼喊,有西方詩學的神,東方詩韻的魂;她的語言不是概念的整合,不是流行語的拼湊,而是自然情感的流露,詩人個性的體現。鄭敏將詩歌的心靈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用心靈觸摸想象的畫面,用詩歌語言作為工具,形象生動地綻放多彩的內心世界。

      (一)詩人用生活化語言結構描繪生活

      鄭敏的詩歌活色生香,這都要歸功于她善于用韻修辭,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以生活說生活,如《童年》:“只有濃霧/從深淵升起/有熟悉的面孔/笑的、哭的、愁苦的、歡樂的/記憶伸出它的長臂/捕捉/霧在改變形態/面孔在凹凸鏡中變形”,詩中將尋常的“記憶”擬人化,“伸出長臂”即給人一種拉住、抓住的想象,賦予童年一份人格,展現對童年縮影的捕捉,生動形象。鄭敏詩中濃重的意象化客觀物象的運用,似乎也是九葉詩派的共同特點。鄭敏的詩歌語言多呈現太陽、火烈鳥、白薔薇、雪山、落葉等事物,鮮明的“存在”衍生了不同的生活畫面。如《童年》:“童年是一只無言的黑天鵝/在秋天的湖里浮飄/然后起飛,忽扇著翅膀/永遠不會回來”,詩人用無言的黑天鵝比喻童年,多彩與純色的對比,絢爛與寂寥的碰撞,交織著回望童年的美好與永別童年的落寞情感,生活化的語言描繪出的生活更能感染人、打動人。

      (二)詩人用陌生化語言結構喚起關注

      陌生化的語言是一種技巧,可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規避過度曝光的字眼帶來的乏味。陌生化語言結構策略的運用對詩人本身也是種挑戰,打動讀者之前首先要打動自己,這是詩人在自身不斷嘗試體驗后方能純熟運用的結構策略。在鄭敏的詩中經常可以看到顛覆常規的語言配置、打破規則的形態認知,鄭敏以自身的智慧與對語言的操控能力,恰到好處地在詩中體現了陌生化效果。如《心中的聲音》:“在這仲夏夜晚/心中的聲音/好像那忽然飄來的白鶴/用它的翅膀從沉睡中/扇來濃郁的白玉簪芳香”,詩人將聲音比喻成白鶴、看似完全不搭的實物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奇的語言結構,使讀者不僅深陷其中,妄圖挖掘這白鶴究竟會飛向何處,甚至幻想是否有更新奇的語言來勾畫詩境。

      (三)詩人用矛盾化語言結構激發感悟

      文似看山不喜平,鄭敏詩歌語言結構中不乏矛盾化的篇章,就像兩股角逐的力量,彼此拼搶,就在矛盾的碰撞過程中,詩歌的張力展露無遺。此種語言結構策略有賴于鄭敏在40年代對西方文化的領悟,從十四行詩開始,語言的魅力與力量便開始蔓延生長,詩人深知有一種對抗叫團結,有一種競爭叫力量,如《成熟的寂寞》:“只有寂寞是存在著的不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真正存在”;又如《對自己的悼辭》:”因為真的寶石似假/假的寶石似真/安息吧/聰明的愚笨”,這些矛盾的語言構成張力的磁場,既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又給讀者留足了想象空間,喚起了讀者與詩人的共鳴,共同探索人生真諦。

      (四)詩人用禪語化語言結構引領思考

      東方文化對鄭敏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對文字的運用上,更在文字運用的基礎上,賦予了語言文化更多的內涵,西方哲學與解構主義賦予鄭敏詩歌更廣闊的意境,更在語言組織上避免官話、套話、俗話的出現,文字的玄遠感飄然躍起,詩歌本身孕育的神秘、玄奧、禪意激發讀者在朦朧含蓄的藝術效果中享受詩歌。詩歌高于生活,鄭敏的詩歌語言文化無處不滲透著對人生的感悟與對宇宙玄奧的探索,如《我們站在》:“我們看不見什么/但意識著她的存在/在我們之外/要求進入我們體內......寂靜填滿空虛/寂靜、默契者的無聲領土/生命的匯流、外在的、內在的/你、我、宇宙”,詩歌語言虛實掩映,富含切斷性,使讀者在寂靜的空間里沉默、沉思,沉浸在對玄奧世界的揣測和想象中。

      三、鄭敏詩歌語言文化的魅力

      鄭敏在進行詩歌的創作時,善于捕捉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幻象,從而發現內心超越現實的體驗。鄭敏的詩歌注重知性的塑造,并且對詩歌的內在結構也很有研究,從而使詩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特征。

      (一)形象化

      鄭敏的詩歌生動形象、有聲有色,呈現出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主要原因歸咎于她善于使用修辭手法,多次運用富有色彩感的詞語和動詞等,這樣使得詩歌的語言更加形象化。首先,大量的比喻、擬人和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感;將人的視覺和內心的橋梁打通,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大量的色彩詞和動感詞的運用,有助于創造詩歌的意境。

      (二)陌生化

      陌生化指的是盡量避免使用那些人們所熟知的詞語、用語方式等等,在詩歌的創作過程中追求一些個性化、陌生的用語方式,從而在視覺上和感覺上給讀者一種新奇的陌生感,這樣就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和興趣。鄭敏在詩歌的結構上恰當合理地運用了陌生化的手法,首先,她在接觸日常的事物之時,就時刻保持一種好奇心,從而容易產生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想法,這是鄭敏詩歌創作的基礎。其次,大膽使用各種藝術手段,大膽創作一些顛覆群眾眼球的事物,改變對尋常事物的一般性看法。再次,在進行語法結構的修飾時,敢于不落窠臼,敢于進行新的語言嘗試,使語言在結構的重新組合后產生新的審美價值和表現力。

      (三)張力感

      現代詩在創作時更加注重張力感。著名的詩歌創作者約翰﹒杜威曾經說過:“一首詩歌若是缺乏張力,只是在鋪張敘述中陳述一切。這樣就無所謂詩歌的成長和完成。若是在詩歌中存在張力,這樣在進行詩歌的創作時,就很容易闡述一個比較好的意境。”鄭敏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善于運用相對矛盾的語言來創造詩歌的張力感,很容易就能揭示事物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刺激讀者產生較大的想象空間,感悟詩歌中蘊含的人生財富。

      (四)玄遠感

      鄭敏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詩人,在其以后的生活中又深受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這樣的環境使得其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善于追求富有玄遠感的藝術境界,從而創作的詩歌就容易讓讀者產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激發讀者的沉思和興趣。鄭敏的詩歌很少使用一些官方話、公共話和世俗話、大眾話,極力使用一些具有玄奧、禪意和悟性的語言來營造詩歌的意境,展現出幽玄、深遠的藝術效果。

      鄭敏的詩歌語言富有魅力,它純凈優美、幽玄深遠、生動形象、莊重典雅,做到了陌生而不做作、含蓄而不晦暗的藝術效果。

      四、結語

      鄭敏堅持從語言文化的角度進行詩歌語言建構,詩歌的語言知性、靈動、端莊、深遠、不矯揉造作、不故作神秘,從她的語言結構中,我們能感受到詩歌的生命力、感染力和支撐力。鄭敏用生命吟唱詩歌,用語言的詩結合生命的詩,促成詩歌與靈魂的呼應,實現了哲思與詩思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劉朝暉.詩論羅伯特·克里利“自足的存在”之語言觀[J].當代外國文學,2009(1).

      [2]晉文婧.九葉詩派詩歌語言的建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8).

      [3]楊璇.論鄭敏“語言——生命”詩學觀[D].揚州:揚州大學,2008.

      [4]張琰.1990年代以來鄭敏研究述評[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5).

      [5]張玉玲.論鄭敏1940年代詩歌的美學特色[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6).

      作者簡介:

      盧俊宇(1998-),男,漢族,江蘇淮安人,江蘇省清江中學學生,學歷:高中,研究方向:文學方面。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文章 詩歌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国产亚洲精品91|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英文 | 99热在线获取最新地址| 女人被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偷窥欧美wc经典tv|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伊人久热这里只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日本一区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操|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青草原国产免费| 国产不卡在线看|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亚洲综合五月天|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日本人六九视频jⅰzzz|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大奶校花催眠全世界| 91极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精品视频vs精品视频|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大战5个黑人|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