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無葬身之地》舞臺照-從査明哲的 宗教情懷 說戲劇的 教化功能
程偉
【摘 要】評劇從唐山落子發展到現在,其最為著名的當屬三小(小旦、小生、小花臉),而武生行當主要是結合了京劇與地方戲的特色融合而成。不過從歷代的發展來看,在表演過程中,武生所表現出來的舞臺藝術,體現了整部劇的特色。本文從評劇武生的舞臺表現與藝術性方面進行簡要地討論分析。
【關鍵詞】評劇武生;舞臺表現;藝術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066-01
評劇武生吸收了京劇與地方戲的武生特點,當屬精華所在。通過對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評劇的基本演繹特色來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自身的藝術體會,對武生行當的發展進行如下的簡要分析。
一、評劇武生的特色
在特色上,評劇武生自身屬于武生的一個分支,并通過汲取各家所長,尋找自身的武戲特色進行改變。在戲劇的表現上,往常通過年輕的男子進行表達,因此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其中的剛猛效果。傳統的武生主要包括扎大靠、功架等,如在《長坂坡》京劇中的武生趙子龍,以短打武生的緊身短裝為主,在打路上,則以叉的特征作為主要表現形式。
在進行武凈戲的表現上,可以《鐵籠山》為例進行分析。其中姜維的戲就以這一特色來進行表現,這在京劇中也較為常見。在戲劇的表現中,評劇則繼承了這一特色,從而自成一家,在最大限度上完成了對京劇武生規范和高超表演技藝的凈化展現,從而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從現有的展現形式來看,故事的表現并非是對其他戲種的照搬學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只有博采眾長,才能更好地展現出戲劇的自身特色,并通過這樣的有效展現,為后續的發展提供更優質的保護。我們從現在評劇武生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其中包括了在不同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諸多戲劇含義,并通過這樣的故事效益,確保對戲劇效益的展現。
對于武生在劇情的展現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具體效益問題,則應在故事的發展情節上實現對戲劇故事模式的體現,并在借鑒的過程中實現對戲劇故事上的展現。
從成名的各個實例來看,不管是任何一家的戲劇行當,都建立在自身成才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劇種自身的感受才完成了職業的展現,并通過這樣的故事表現,完成了對故事的全面表現。
二、扎強化根基
在戲劇的發展表現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一說法沒有任何錯誤。因此表現的藝術要想成功,那么夯實基本功才是保證戲劇發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不斷地的強化入行標準的提升,才能夠確保表演的藝術性。在這個過程中,戲劇自身的表現性質,也應保持想象境界上天馬行空的表現,防止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而在進行演繹的過程中,為增強對基本意識的表現,則需要通過評劇與京劇來完成嚴格意義上的個人能力展現。通過武戲,完成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展現,這樣也能夠更好地避免一些因個人因素而導致的戲劇問題。迄今為止,評劇在表演中,還沒有真正自己的武戲,大多數的表演還存在于對其他戲劇劇種的借鑒照搬,這樣在藝術的表現中,就往往會導致在自身戲種上出現心理上的自我歸屬感缺失。
在戲劇的表現中,對劇種表演藝術特征上的表現要求,應該通過對通俗民間藝術上的有效改良建設,從而更進一步地完成對通俗效益上的改良建設,并通過自身個體特征的民俗性以及民間的表現特征,完成在藝術性表現意義上的個人展現。評劇武生在表演過程中在表演藝術總風格上展現的問題,則需要通過強化對故事自身表演技藝上的風格展現,從基礎的藝術創造效益上,實現對故事的風格定位。
從藝術發展的歷程來看,任何一個藝術形成都是漫長的,而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其自身的經歷以及發展歷程是決定故事發展的特色所在。因此作為一個評劇武生,自身一定要有對戲劇劇種的信心,只有在鍥而不舍地自我探求,才能夠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藝術上的成長。因此加強對戲劇發展歷程上的研究,從而實現武生表演技藝上的能力提升,是保證評劇安全發展的重點。
三、結語
伴隨著現代藝術形態的不斷發展,分析已有藝術的發展歷程,其中就包括了針對不同環境下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故事戲劇表現形式上的改良發展,從而實現在表現藝術形式上的展現。而對于今后的發展,則應加強對自身藝術技巧上的改良,從基礎的表現手法上實現對故事情節的表現,以此來完成對現代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關波.評劇武生表演藝術漫議[J].劇作家,2004,(3):93.
[2]宋鑫.京劇武生表演藝術探析[J].戲劇之家,2015,(5):26.
[3]陳建奎.京劇武生表演藝術探究[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9):344.
[4]羅成.評劇生行表演藝術探微[J].劇作家,2015,(4):139.
[5]陳建奎.探究京劇中的短打武生[J].散文百家(下),2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