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梅
【摘 要】13世紀蒙古汗國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部落的統一,成為“一代神雕”。其仲弟哈布圖·哈薩爾(神犬之意)曾隨同出征四方,文韜武略兼備,是成吉思汗的扈從、得力助手,被譽為“一代神弓”。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哈薩爾王的形象特征,增進大家對其的了解。
【關鍵詞】神弓;哈薩爾王;形象特征
中圖分類號:K2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219-01
一、箭術超人的勇士
哈薩爾自幼箭術超人,身健力魁,以“神箭”著稱:“勇力善射”、“矢無虛發、應弦而倒”,有“大曳弓,九百步,小曳弓,五百步”之說。
《蒙古游牧記》等史書記載,哈薩爾“小成吉思汗兩歲,臂力過人,善射,事母甚孝。”史書說:哈薩爾的肩與胸很寬,而腰細,故他側臥著時,能讓一條狗從他肋下穿過;他力氣很大,能用雙手抓起一個人,將他像只木箭般地折成兩半。
蒙古歷史學家薩囊薛禪記載:鐵木真在哈薩爾百發百中的弓箭掩護下逃出虎口,隱藏在帖兒古涅·溫都爾的密林里。
哈薩爾14歲時,曾有幾個強盜搶走了他家的8匹駿馬。鐵木真與哈薩爾追趕,沿途巧遇行獵中的孛斡爾出(后來成為成吉思汗著名功臣),于是3人共同追趕強盜。憑借哈薩爾與孛斡爾出高超的騎射技能,鐵木真得以趕馬脫離險區。七個盜馬賊,死在哈薩爾和孛斡爾出的箭下,其余強盜見橫尸豎臥,恐慌而逃。
哈薩爾15歲時,曾伴隨鐵木真到克烈部與王汗結為義父義子。后來率弟弟別勒古臺去札答蘭部,會見哥哥鐵木真的安達扎木合,并借助他們的勢力打敗了宿敵篾兒乞部。
哈薩爾也曾多次把鐵木真從危難中解救出來。傳說他在征服乃蠻部太陽汗時,扎木合這樣描述哈薩爾:“帶弓箭的人,他活活吞下,也卡不住嗓子,掛不住胃腸。他隔山能射箭,隔水能舞槍,大拽弓——射出九十丈,小拽弓——射出五十丈。”太陽汗一聽,嚇得不戰自退了。
成吉思汗曾說:“哈薩爾之射,別里古臺之勇,皆我所藉以取天下也。(《元史》卷117《別力古臺傳》)”
“三賢圣母”中最有影響的訶額侖哈吞曾說:“……哈薩爾有氣力,能射,凡百姓叛的,用弓箭收捕了,如今敵人已盡絕……(《蒙古秘史》卷十)”
可見,哈薩爾不僅勇敢無畏,具有高超的射箭技能,而且尊兄愛弟,處處扈從鐵木真,堪稱勇士,受到了母親的贊揚和其兄鐵木真的尊重。
二、屢建奇功的將帥
哈薩爾,在輔佐哥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古帝國過程中,一直充當主將,立下了不可抹滅的功績。
1189年,鐵木真被擁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他組建了強大的“怯薛軍”(即近衛軍)。哈薩爾作為最得力的助手,被任命為“斡兒朵沁”(即管理宮帳的長官),并監督軍事。有權“斷送強者之頸”,有權“刺違法者之胸”。同時,哈薩爾可以直接參與汗廷的軍機大事,協助其兄成吉思汗完成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為建立蒙古帝國的宏圖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年,在十三翼之戰中,成吉思汗統率軍隊抵抗泰赤烏、塔塔兒等13部3萬余兵的聯合進攻。哈薩爾率領先頭部隊出擊,將敵人的將帥一劍刺于馬下,敵人驚慌逃跑,十三翼來犯之敵潰退而逃。
1202年,哈薩爾受命出征豁羅剌思(即郭爾羅斯)部,大獲全勝,生擒納琳汗,豁羅剌思從此全部歸順蒙古。
1203年,合蘭真沙陀之役,成吉思汗倉促不備,寡不敵眾,被王汗打敗。危難關頭,哈薩爾不顧夫人及長子、次子被俘在王汗軍中,獨攜幼子脫忽和幾個伴當、部屬東行援救其兄。他不顧路途遙遠,忍饑挨餓,東行尋覓,終于與其兄會合。
從1189年鐵木真被蒙古部推舉為成吉思汗,到1206年建立蒙古大帝國為止的18年中,哈薩爾勇猛無敵,體現出卓越的軍事統帥才能,立下卓著功勛,成為帝王偉業的核心力量及“黃金家族”的宗王之列。
三、不可多得的謀臣
成吉思汗所獲得的帝王偉業,得益于哈薩爾的鼎力相助和雄才大略。哈薩爾直接參與汗廷的軍機大事,每逢重要關頭,他都是其兄倚重的謀臣。
成吉思汗初登汗位時,哈薩爾協助其兄調制軍隊,粗簡立法。對那些“不隱其所見,述其真言”的安答們,對那些“不藏其所知,敘其所聞”的“那可兒”們,逐一委以重任。
1199年,成吉思汗聯合克烈部的王汗征戰乃蠻部。戰斗伊始,王汗聽信扎木合的挑撥,率部退出了戰場。得知消息后,成吉思汗獨與哈薩爾密謀,商議決定退師薩里河。可見成吉思汗遇到重大軍情時,獨與哈薩爾協商并征求意見。
1203年,合蘭真沙陀之役,成吉思汗被王汗打敗的關頭,哈薩爾不顧家人被俘在王汗軍中,東行尋覓,終于與其兄會合。成吉思汗見哈薩爾弟尋來,大喜,遂與哈薩爾商議攻打王汗的大計。哈薩爾獻出詐降之計,并通過克烈部使者獲悉了王汗的虛實,進而打敗了蒙古草原上的勁敵----克烈部。而后又率中軍打敗了乃蠻部。
可見,圣主成吉思汗特別看重哈薩爾,他是蒙古帝王事業中不可多得的謀臣。
總之,哈薩爾是蒙古歷史上箭術高手,是出類拔萃的猛將,不可多得的謀臣,堪稱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