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蒙古族圖案在傳統村落公共設施設計中的運用

      新聞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08月06日 02:58

      沈丹+李文翩+劉揚

      摘 要:蒙古族圖案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工作,考慮人們對公共空間的使用需求,并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以云南興蒙鄉北閣下村為例,將蒙古族傳統圖案進行提煉和變形,運用在村落公共空間的休閑桌椅、涼亭、花架、垃圾桶等一系列公共設施設計中,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增添了村落的蒙古族特色。旨在優化村落公共空間配套設施,延續與發揚村落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公共設施;傳統村落;蒙古族圖案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22-02

      一、前言

      公共設施是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村落中的公共設施能夠豐富村民的生活、完善村落公共空間的服務功能、提高村落居住質量。另外,傳統村落中的公共設施還體現出村落特有的人文氣息與文化底蘊,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其藝術形象給人以精神上的感受,使人們在使用中下意識地感受到特殊的場所精神。

      將蒙古族圖案用于蒙古族傳統村落的公共設施設計中,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里,傳遞獨特的文化表征信息,在使用與體驗過程中加深對本民族的文化認知,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在優化村落公共空間配套設施的同時,延續與發揚村落傳統文化。對于激發居民對住地的熱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①。

      二、北閣下村簡介

      北閣下村始建于元朝,1253年蒙古族大軍隨忽必烈平定云南大理國后,落籍通海曲陀關而成為蒙古族后裔駐地。歷經760年的風雨洗禮,在滄海桑田的巨變中,村落經歷了從牧民到漁民再到農民的轉變,勤勞、勇敢、純樸的蒙古族人民在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與交流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村落于2013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從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受到了國家與業界的重點關注。

      三、村落公共設施現狀概況

      蒙古族原是草原民族,以游牧為主要的生活方式。但入滇以后,杞麓湖畔的生態環境又決定了他們只能以漁業和農業為生。從大草原來到滇中壩子,民族文化不斷受到侵染與同化,蒙古族的傳統文化逐漸喪失。

      自被列入傳統村落名單后,北閣下村的保護與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相關工作相繼展開,但于村落公共空間配套的公共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其中,衛生設施僅為簡陋的藍色柴油鐵皮桶,其形態與村落現行的其他景觀要素有著極大的沖突;整個村落的健身設施只在村口廣場上有少量設置,且老舊失修,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村中僅有的幾處休息設施極其簡陋,均為水泥澆灌的方式建成,毫無地域及民族特色表征。此外,除了少量高位路燈照明外,村中沒有其他層次的照明設施,也沒有設置任何標識設施,村民日常的戶外活動需求得不到滿足。村落公共設施的建設亟待與村落其他景觀要素的更新舉措并行。

      四、設計理念與構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公共設施的需求從一開始的單一功能型轉化為多層次需求類型,注重物質層面的同時實現精神層面的追求②。這種精神層面的追求體現在公共設施蘊含的美的特征、地域的精神以及場所的文化屬性上。

      為了體現村落景觀形態的多樣性及地方特色,保護與發揚村落地域文化,主要運用當地蒙古族圖案進行提煉與變形來對北閣下村的公共設施進行設計,如:運用蒙古族紋樣進行變形來設計休閑座椅的造型,并以蒙古族特色紋樣進行裝飾;運用蒙古族獨有的勒勒車造型結合功能需求設計可移動式垃圾桶等。蒙古族傳統傳統圖案將諸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等形象進行高度的凝煉, 使其成為造型較為簡潔, 容易進行復制的圖形。而在組合排列的形式上多采用獨立圖案、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排列方式③。

      這一系列圖案應用于設計中可增添村落的蒙古族特色以及公共設施的文化性與趣味性,使得公共設施的設計脫離了“千村一面”的尷尬,也不再是模仿與照抄,避免了城鎮化影響下傳統村落景觀建設與發展的趨同化,充分反映了村落的精神與價值。

      五、蒙古族圖案的實際運用

      (一)涼亭

      蒙古族著帽的習俗古已有之,主要有圓頂立檐帽、尖頂立檐帽、風雪帽、陶爾其克帽、三耳帽、四耳帽和圓帽幾種形式。涼亭的造型就是根據蒙古族傳統帽子的外形進行變形設計。

      1.長型涼亭。長型涼亭由多個相同的單體亭組合而成。在涼亭的左右兩側設計有記錄蒙古族文化的景墻,把蒙古族文化淋漓盡致的融入到設計中。單體亭尺寸為3米×3.5米×4.5米,可根據需求做不同數量的變化(圖1)。其顏色設定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白藍色,裝飾有蒙古族傳統紋樣。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油漆涂料、大理石、防腐木等。

      2.方型涼亭。方型涼亭頂部造型以蒙古族圓帽為雛形(圖2)。尺寸為3米×3米×5.5米。主要顏色同樣為白藍色,藍色為底,裝飾有白色卷草紋。在公共空間中以點狀的形式靈活布局。

      (二)花架

      花架是公共空間中常用的公共設施,通常設置在風景優美的地方供休息和點景,也可以用花架作涼棚,設置坐席?;芡ǔEc攀緣藤本植物的種植進行結合,形成形式豐富且具備生態功能的庇護性公共設施。目前北閣下村尚無花架的設置,因此需要增設花架完善功能設施、豐富空間的景觀層次。

      花架的整體造型來源于蒙古族傳統紋樣中的盤腸紋?;艿闹尾糠秩匀皇褂帽P腸紋進行變形、鏤空,打破了傳統以柱作為支撐的形式,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盤腸紋斑駁的陰影,隨著光線的變化,影的形狀及強弱均會發生豐富的變化。寬高尺寸為1.8米×3米,長度可隨場地形態進行靈活設置(圖3)。主要材質為耐候性長久的防腐木。

      (三)座椅

      北閣下村現如今的座椅設施形式單一且極為普通,普遍安置在灌木中,使用極其不便,而且數量不能滿足村民的日常需求。因此,方案根據村落公共空間場地的性質以及村民的實際需求,運用盤腸紋的特征對座椅進行了設計。

      座椅主要由盤腸紋進行鏤空組成,四面圍繞椅子面,并和照明光源進行結合。夜間燈光可從鏤空部分透出光亮,形成豐富的光影效果。中空部分設置種植池,栽種低矮灌木或草花。從俯視的角度來看,整塊的盤腸紋座椅組團就像魚的鱗片,象征著蒙古族的漁民時期;盤腸紋方格間隙具有阡陌的寓意,象征著蒙古族的農耕時期(圖4)。

      一個單體座椅的尺寸為1米×1米×0.7米,通常做三個以上的群組增加使用者容納量。其主要材質為防腐木、玻璃鋼和油漆。

      (四)燈具

      1.地燈。蒙古包無疑是整個蒙古文化的縮影。村落中的地燈就是由蒙古包的形態為原型進行設計。地燈的尺寸為0.45×0.45m,主要材質為玻璃鋼和磨砂玻璃,內置LED節能光源。燈光從蒙古包形態的地燈中透出來,照射在草地上,營造出了游牧時期悠閑寧靜的生活景象(圖5)。

      2.高位照明路燈。高位照明路燈的造型來源于蒙古族旗幟——蘇立定,它代表著威嚴、力量和生命力,也代表著和平和永久,同時也是成吉斯汗的殺敵利器,還象征所向無敵、奔向光明。高位照明燈高度為3米-6米,(圖6)主要材質為鍍鋅管、磷酸鹽過渡底漆、環氧油漆燈,光源為LED燈。

      (五)垃圾桶

      勒勒車是蒙古草原上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車輪大車身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牧民們拉水、搬家、運送燃料及婚喪嫁娶等都離不開它。隨著社會的發展,勒勒車現在雖已遠離蒙古族人的生活,但它依然是民族的象征,承載著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漫長歷史。村落中垃圾桶以勒勒車變形進行設計,給村民和游客帶來新鮮的體驗,有利于村落的清潔衛生管理。垃圾桶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垃圾扔入口,作為支撐的輪子可靈活轉動,為保潔人員在垃圾的傾倒工作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垃圾桶的尺寸為0.4米×0.45米×0.8米,以金屬做桶身,木材做車輪。(圖7)

      (六)宣傳欄

      宣傳欄的設計同樣運用了盤腸紋。為了能在夜間看到宣傳欄上的文字,設計時在宣傳欄頂部與支撐面交界處設置一個凹槽放置燈管。作為支撐的菱形格里可種植小型花草,使宣傳欄的功能同樣具備生態性。(圖8)

      宣傳欄的尺寸為3米×0.4米×2.1米,材質為防腐木、油漆、PVC板等。

      (七)標識牌

      標識牌的造型來源于蒙古族的風馬旗。蒙古族風馬旗是蒙古古代薩滿教的通天神馬圖,源自于薩滿教的動物崇拜,即馬崇拜,是蒙古人生活中普遍信奉、能代表人運氣的一種宗教吉祥物,其形成和傳承年代非常久遠。旗子向來有指路、領導這一說法,如旅行團導游手上總會拿著一面標志性的旗子,這與標識牌的功能不謀而合。在色彩的運用上,提取風馬旗上原有的紅、黃、藍三種顏色,不同的色相指向不同的分區地點,有較強的易見性,為不能清楚辨識村落道路方位的人群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標識牌的高為1.5米,指示部分木牌尺寸為0.2米×0.1米,頂部結合蘇立定造型設計,用金屬制造,其余部分采用木質材料。(圖9)

      六、結語

      民族圖案是民族文化體系中的核心與特色,將民族圖案運用于傳統村落中的公共設施設計中,能夠保護村落的基因風貌特征,延續村落文化精髓,并能增加現代公共設施設計形式的多樣性,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此次對興蒙鄉北閣下村公共設施的設計,彌補了村落公共空間的服務功能不到位的狀況;將蒙古族傳統圖案融入到公共設施設計中,增添了村落的蒙古族特色,增強了村落居民的民族榮譽感和歸屬感,有利于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播,在傳統村落特色景觀的建設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揚方面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實際意義。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興蒙鄉蒙古族特色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與更新研究”(2014Y341)。

      注釋:

      ①鄭敏.城市文化在公共設施中的設計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84-86.

      ②周鑫海,曹星.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7(02):201-209.

      ③楊小暉,趙升紅,杜麗娟.蒙古族傳統圖案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賽罕塔拉公園為例[J].西部皮革,2016(02):35-36.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村落 休閑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溢出》by沈糯在线阅读|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野花社区视频www| 日本里番全彩acg里番下拉式|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网友偷自拍原创区|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三级毛片在线看| 男女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大胆瓣开下部自慰|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日本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久久人妻夜夜做天天爽|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动漫视频| 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下载|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1234区乱码| 美女的尿口免费| 女人被男人躁的女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野花高清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