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葉
摘 要:本文主要從纖維藝術材料與工藝兩方面入手來探討創新設計,不再單單是局限于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是通過各種材料、各種工藝構成其獨樹一幟、具有創新意義的纖維藝術,從而使得纖維藝術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纖維藝術;材料;工藝;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3.4;T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48-01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纖維藝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因此,纖維藝術設計者不僅更加關心纖維藝術自身所擁有的獨特優勢,也更加注重通過現代化的技術來發掘纖維藝術在材料與工藝上的創新設計,從而使得纖維藝術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發展前景。
一、纖維藝術材料的創新設計
對于纖維藝術來說,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人將纖維藝術稱作是“材料的藝術”,這正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材料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纖維材料與其它材料存在不同,纖維材料的種類較多、質感肌理較復雜、結構形態更是充滿多樣化性質。因此,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離不開纖維藝術材料的創新,這引發了無數纖維藝術設計者和欣賞者許多天馬行空的靈感來源和創新設計。一般情況下,纖維藝術的常用材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纖維,主要是以棉、絲、麻、毛線、樹藤為主以及一些可以二次利用的廢棄材料,這些纖維材料具有柔軟、輕盈、環保的特點,非常適合編織一些實用性和審美性兼具的手工藝品,可以帶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感覺;另一類則是人工合成纖維,如金屬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這些纖維材料具有耐熱、絕緣、保暖和去污等功能,很是適合用來裝飾現代建筑空間,可以提高人們對現代建筑空間中纖維藝術品的審美價值重視。
現代社會在不斷改革,社會文化在不斷進步,科技技術也在不斷發展,當然纖維材料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求創新求設計。站在迅速發展的今天來看,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材料,而是在眾多傳統纖維材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一切高科技技術,將傳統的纖維材料變成不同尋常的、新穎的材料,像瓷纖維、泡沫塑料、橡膠等纖維材料因運而生,為纖維藝術設計者在創作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纖維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經過創新設計的纖維材料,如光感材料、透明材料等,可以將人們帶入虛幻的空間體驗環境,這是纖維藝術材料給人們帶來的全新的、震撼的視覺觀感。所以,纖維藝術材料的創新設計必定離不開各方面高科技技術的鼎力支持。
二、纖維藝術工藝的創新設計
纖維藝術在工藝方面也不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手工以上,如編織、環結、纏繞、縫綴等手工藝,在機器化生產的21世紀,纖維藝術也走上了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如數碼織造技術日趨完善,它使得纖維藝術圖案可以替代經線和煒線交織出來的織點,在織物上可以重新顯現圖案,并通過對計算機程序的控制與掌握,將數碼織造技術與傳統的編織工藝相結合,利用計算機將傳統的編織工藝發揮到了極致,也將纖維藝術工藝的創新設計推向了更高的層次。諸如計算機一樣等高科技技術的介入,使得纖維藝術工藝不再是單純的局限于手工范圍內,而是解放了纖維藝術設計者的雙手,使得纖維藝術向著更快更好得方向發展。
美國纖維藝術家辛西亞·雪拉曾經將數碼織造技術靈活應用到她的創新設計中去,而她的代表作《湖雨》也受到了一致好評,這副作品描繪的是湖面上正淅淅瀝瀝下著小雨,表現出了煙雨朦朧的意境。《湖雨》正是她大膽的利用計算機程序和三層經線進行編織的成效,做出了空間感十足的作品,其藝術表現形式獨具創新,藝術表現力不拘一格。通過計算機程序設置好的能夠自動形成的經線與緯線的編織狀態,其所形成的色彩之美、肌理之美、空間之美是傳統手工編織很難實現的,其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也是傳統纖維藝術工藝很難與之相媲美的。
另外,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染色、印刷工藝方面的不斷探索與創新。印染作為纖維藝術工藝的一種手段,要將傳統的印染技術與先進的科技工藝技術相結合,不僅能為纖維藝術創造無與倫比的纖維藝術效果,也能為纖維藝術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尤其是當下出現了激光印染技術,不僅從根本上豐富了纖維藝術色彩的表現力和工藝的創作表現形式,同時也激發了纖維藝術設計者們無盡的創意與想象,開創了新的藝術審美境界。
三、結語
纖維藝術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不再局限與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是大膽創新,突破自我,積極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藝是纖維藝術設計者創作時的源泉和動力,從而才能創作出更多保函精神意義和劃時代意義的纖維藝術品,豐富纖維藝術的文化內涵,實現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統一,這是中國纖維藝術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纖維藝術在建筑空間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為201513984010Y)。
通訊作者:劉詠清
參考文獻:
[1]張都.室內設計中纖維藝術的應用[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0.
[2]宋曉輝.公共環境中纖維藝術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0.
[3]曹丹丹.在室內空間中纖維藝術的語言表現形式極其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張力.現代纖維藝術發展的多樣性[J].大眾文藝,2012(03)
[5]王麗霞.國內纖維藝術發展漫談[J].科技資訊,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