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天門戲曲品牌劇目建設、天門戲曲品牌人才建設、天門戲曲品牌旅游開發三層面展開思索,致力于打造中國曲藝之鄉——湖北天門戲曲品牌,并進一步拓展其文化旅游市場,做好湖北天門戲曲品牌旅游開發。
【關鍵詞】天門;戲曲品牌;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J892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042-02
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地方戲曲是其不可磨滅的瑰寶。作為湖北省目前唯一被評為“中國曲藝之鄉”的城市,湖北天門傳統地方戲曲品種豐富,有荊州花鼓戲、天門歌腔、江漢皮影戲、天門漁鼓、三棒鼓、蓮花落等,然而在整體戲曲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天門地方戲曲也難逃日漸萎縮的命運。結合當前湖北天門戲曲發展實際,本文將從天門戲曲品牌劇目建設、天門戲曲品牌人才建設、天門戲曲品牌旅游開發三方面展開探討,作出相應的一些思考。
一、天門戲曲品牌劇目建設
劇目內容及形式表達是戲曲自身發展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傳統戲曲的理念主要是忠孝節義、清官申冤、包辦婚姻、科場發跡等,描繪的主體大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些內容主題與當今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習慣存在著較大差距,很難與現代觀眾產生精神共鳴,而表演形式上也趨于程式化。因此,要想維護地方戲曲的可持續化發展,必須在戲曲內容上加強其地域性、時代性,創作更多具有鮮活時代氣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表演形式上要力求增強“舞臺可視性”,從燈、服、道、景等方面較好地渲染戲曲環境,提升舞臺效果。
湖北天門戲曲品牌的打造完全可以依托地域文化優勢,在劇目內容創作上將“陸羽茶文化”、“蒸菜美食文化”、“石家河文化”、“僑鄉文化”、“狀元文化”等融入到天門歌腔、荊州花鼓戲、江漢皮影戲、天門漁鼓、三棒鼓、蓮花落等戲曲中來,形成天門地方戲曲之陸羽傳說篇、美食故事篇、石家河文明發展篇、僑鄉勵志篇、狀元精英篇等戲曲劇目。開創劇目品牌,彰顯天門城市精神,在特色戲曲中延續“敢為人先,敢闖天下,開放包容,誠實守信”的天門文化真諦!
二、天門戲曲品牌人才建設
當前,戲曲人才流失、新老藝人青黃不接是整個地方戲曲人才梯隊中的普遍現象,湖北天門地方戲曲盡管種類較多,但由于人才建設不足等原因,整個戲曲發展呈現出日漸萎縮的趨勢。湖北天門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中國曲藝之鄉”之一,我們要完成的一項重大使命,就是如何用好這一城市名片,打造屬于天門人自己的戲曲品牌,其中,戲曲品牌人才建設是關鍵。要考慮如何利用傳統人才培養優勢及本市、周邊職業技術學院、戲曲學院等院校優勢資源,培養出一支包括戲曲傳承人員、既熟諳戲曲文化又懂得戲曲旅游開發與規劃的專家級人才,以及戲曲旅游的管理者、經營者、導游等人員在內的專業人才隊伍。
(一)戲曲傳承專業人才建設。長期以來,傳統的戲曲傳承人才建設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學校為主體的普通學校教育和表演團體為主體開展的科班教育,其中科班教育有著典型的學徒制特征。在學校教育出現以前,以師徒授受為特征的科班教育是戲曲人才培養的主流,并成為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石。湖北天門戲曲品牌人才建設中,在保持傳統“師徒授受”為特色的科班教育這一有效培養模式下,我們更要合理利用本市及周邊職業技術學院、戲曲學院等優勢資源,學習經驗,探索式前進,在這些學校中開辦戲曲專業,規劃戲曲編劇、導演、舞美人才等戲曲人才培養方向。
(二)戲曲旅游專業人才建設。走可持續化發展之路,將戲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化經濟結合是地方戲曲長足發展的有效途徑,但對專業性較強的戲曲專項旅游來說,沒有既具備戲曲知識,又具備旅游知識的導游人才、管理人才和推介人才則將會極大阻礙戲曲旅游的開發與推進。戲曲與旅游本屬于兩個不同領域,跨領域的合作就需要熟知戲曲和旅游兩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進行協調和管理。對于戲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各相關院校及其相關主管部門、旅行社等多個部門的配合,努力做好師資的有效配置和資源的協調把握。湖北天門依托自己的各項優勢,完全可以在專業性戲曲旅游人才建設中走出一條特色型戲曲傳承、產業化發展的品牌建設之路。
三、天門戲曲品牌旅游開發
2014年,湖北天門榮膺“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而同時作為“中國曲藝之鄉”,將極具天門地域特色的戲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既可以豐富旅游者的旅游內容,又有助于打造天門戲曲品牌,發展戲曲旅游新內涵!本人認為,湖北天門戲曲文化旅游開發可探索以下路徑:
(一)博物館、藝術館路徑。博物館、藝術館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資源凝聚型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保護和傳播地域文化遺產,具有地域性、展覽性、教育性等特點。天門是一座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的文明城市。天門博物館館藏資源豐富,存積了大量的文物資源和人文遺產,如《陸羽茶經》、《詩歸》、《詩集》、《說文解字》等,每年游客繁多,而天門群眾藝術館所完成的天門蒸菜、陸羽傳說、藍印花布申遺及館藏藝術展也是深受游客的喜愛。因此,天門戲曲旅游開發可以有效利用天門市博物館及天門市群眾藝術館等相應資源優勢,于博物館、藝術館內展出天門戲曲專題性品牌系列,展示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門民歌、荊州花鼓戲(前身為天沔花鼓戲)、江漢平原皮影戲等的發展歷史及現狀等,并利用現代技術加以形式修飾等,這將對天門戲曲品牌的塑造及戲曲文化旅游開發產生深遠影響。
(二)主題公園路徑。戲曲主題公園是指在文化景區主題公園中設置戲曲園和地域特色戲曲劇目,即運用人工方式在靠近文化景區的地方打造薈萃戲曲藝術于一園,并從多角度反映戲曲文化的大型主題公園。戲曲旅游主題公園的建設依托文化景區建設,注重戲曲文化的休閑性、參與性和文化性滲透。當前,湖北天門陸羽故園、石家河遺址、胡家花園、張家大湖、佛祖山等文化旅游景區享譽國內外,“陸羽茶文化”、“天門蒸菜美食文化”、“石家河遺址文化”、“佛祖山宗教文化”四大主題文化旅游品牌正在有序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景區建設也已經逐步完善。我們可以以此為依托,建設各景區戲曲旅游主題公園,從而將天門戲曲文化所包涵的地域特色進行輻射式展現,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并且,在園區內還可以設立戲曲培訓體驗館、主題茶樓、主題餐館等,這樣既可保護天門戲曲文化品牌,又可宣傳戲曲文化旅游。
(三)節慶旅游路徑。當前節慶旅游己經成為吸引游客的一種有效手段。戲曲節慶旅游是指各地以其獨特的戲曲文化為核心吸引力而舉辦的一種旅游形式。戲曲作為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讓游客簡單地參觀欣賞并不能完全展現出它的價值和特色,只有在旅游過程中加入動態的參與才能使旅游者有更為深刻的感受。
湖北天門戲曲旅游開發可以借助動態的節慶活動來體現。如自2010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天門)蒸菜美食文化節,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上萬食客匯聚一堂,共同品嘗和欣賞天門蒸菜美食及文化。而抓住曲藝旅游契機,在品嘗到“千年食蒸,健康人生”美味的同時,融入天門戲曲表演及互動,帶領游客進入大型戲曲盛宴,不得不說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另外,“陸羽茶文化”作為湖北天門的一張城市名片,完全可以抓住生態旅游契機,開創茶文化盛大節日,并在此基礎上融入天門戲曲元素,進行綜合開發,形成品天門茗茶——看天門戲曲展——賞陸羽故園等的特色旅游專線。同樣,湖北天門作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完全可以多組織戲曲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吸引游客,從而推廣天門戲曲文化,維護天門戲曲品牌。
參考文獻:
[1]畢劍.戲曲旅游的開發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07.
[2]朱江勇.中國戲曲文化旅游概述[J].旅游論壇,2010(2).
[3]張巨山.打造特色品牌 建設曲藝之鄉[J].南國紅豆,2012(5).
[4]張月軍.建設“中國曲藝之鄉”品牌的思考[J].曲藝,2014(5).
作者簡介:
肖牡丹(1983-),女,湖南衡陽人,文華學院湖北品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講師,研究方向:文化品牌,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文華學院湖北品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項目“‘中國曲藝之鄉——湖北天門戲曲品牌建設與旅游開發”(項目編號:j140314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