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雅
摘 要:壺身飽滿瑩潤,樹枝做成壺嘴,彎曲自然,樹洞刻畫逼真,茶水傾倒的瞬間,自是一番風光。壺蓋上,微塑著一段全臥的枝樁,生動逼真,惟妙惟肖,蒼老之態中又折射出生命的力量——幾朵梅花盛情怒放,明亮鮮麗。
關鍵詞:紫砂;花貨;裝飾
中圖分類號: 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045-01
宜興紫砂歷經五百多年來大師與巧匠們的努力,已成為中華民族審美心理和審美標準的傳統工藝品。宜興紫砂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中國陶瓷文化中的一員,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宜興出產獨一無二的紫砂泥,又盛產茶葉,宜興地處江南山清水秀,古往今來文人薈萃、文化底蘊濃厚,這才構成獨特的紫砂壺藝天地,宜興紫砂經久不衰,這與它千姿百態的諸多造型和千變萬化的裝飾是分不開的。
紫砂花器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從歷代傳世紫砂花器的茗壺看,無論是古代的供春、時大彬、陳鳴圓、邵大亨、楊氏兄弟還是近代朱可心,均有紫砂花器傳世。當代紫砂花器,千壺百態,品種層出不窮,這不僅顯示了花器的繁榮,也體現了一種歷史的承接。我們不能忽視春壺現象,也就是“一壺出世、代代相仿”。歷代多位名家都樂意仿供春、黃玉麟仿供春甚至達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確為上品,其后出現的南瓜壺,葵花棱壺、梅樁壺、束柴三友壺、風卷葵、魚化龍等壺,既為當時新品、亦為后世的仿品。這樣的精品之作,從藝術角度來說處處體現出了大師的藝術風范。神與韻是難于言表的,只有靠心去感受,才可以心領神會,這就是由里向外藝術感染力的體現,也正是其藝術魅力的真諦所在。
紫砂花器有著豐富的藝術手法。
紫砂器作為一種泥巴藝術,其存在形式決定了紫砂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而花器的表現形式又更加豐富,如捏、塑、雕、琢、貼、噴繪、印板、鑲、嵌、紋、調砂、鋪砂等。供春壺的成型,便體現了一種捏的藝術,生動的壺體表現出來的皺皮感,捏得十分自然,圣思杯卷曲的桃葉、成熟的桃子、多變的枝干,融入了堆、雕、貼、刻等多種技藝;風卷葵不規則的線條,縱橫交錯,疏密有致,則顯示了整體的布局功力,給人以美感。
本人制作的《高梅花壺》其外形以簡潔為主,器形豐腴飽滿,壺面潤澤,壺身、壺嘴、壺把做得穩妥古拙、枝干蒼勁,壺嘴和壺把,似兩根茁壯生長的短枝,伸展自然,堅硬挺拔,象征著堅強不屈,遒勁而有力。壺身另一側則是梅花兩三,顯得清雅俊逸。整體對比感十分強烈意境深遠。從整體看,此壺以雕塑藝術手法制作。惟妙惟肖,壺把尾端伸出一段梅枝,梅枝上點點梅花堆花塑造。壺鈕處胥出梅花,疏影橫斜、暗香動人。壺身飽滿類似圓柱體。微微向壺嘴處傾斜,整個造型,洋溢著無比的朝氣,讓人感到春天來到的勃勃生機。
紫砂壺之所以出名來自其獨特的質地,其材質質地溫潤細膩。燒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但又含有小顆粒狀的變化,優美耐看,又觸感溫柔,表現出豐富優美的砂質效果。二是物理性能優良。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用于泡茶不失其原味,能保持茶味、茶香、茶色,茶水不易變質變餿;同時冷熱急變性好,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漲裂,提握時也不炙手。三是可加工性強。泥質可塑性好,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干燥收縮率小,使造型的輪廓線條規整嚴謹而且精確;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
其次,具有美的造型。紫砂器的造型的優美早已聞名于世,是存世的各類器皿中最豐富多樣的,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贊譽。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品,紫砂器的造型設計擁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美學規律。大致來說,主要有均衡和諧、虛實對比、線面結合、方圓相濟等特點。從審美意義上說,通常認為古拙為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再次,紫砂壺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知道紫砂壺的魅力源自他的材質、造型和文化內涵。獨特的五色土是大自然對宜興這一方水土的厚愛;優美的造型靠的是高超的制壺技術;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則根植于豐沛燦爛的紫砂文化。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制壺人高超的技藝。一把把名壺都是從擁有高超技術和深厚的文化修養的制壺名家、制壺高手的手中做出來的。所以,要做好一把壺,更進一步說要創作好一把壺,文化、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對于紫砂花器的創作,在做好“因壺制宜”的基礎上,要尋求其藝術創作的突破發展,就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規,要打破以往的一些經驗束縛去進行藝術創新。以紫砂花器作品《運竹提梁》為例,觀其壺體造型是傳統曲壺造型與花器裝飾的結合,紫砂花器中對于“松竹梅”造型的運用,一般以圓器為多,因其與“松竹梅”圓形形體相適宜,而在此作品中大膽突破,取自然界翠竹“彎曲而不折服”的形態與意境入壺,合理運用提梁曲壺的造型充分表現翠竹遭受外部壓力卻寧折不屈的精神境界,而采用曲壺與之竹節提梁相對應就能實現更飽滿的藝術畫面效果,曲壺“不屈”,這是一種意識形態里曲與直的形態對比,因而更能使作品富含那種精神層面上的寓意韻味。
參考文獻: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