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杉
摘 要:湖湘地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表現為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政治意識,導致湖湘文化側重于探討人與社會的關系,而相對地輕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前傳統聚居中的天人合一與自然追求的思想也不見蹤影。我們通常所說的村落,就是人類生活中以居住為中心的各種活動和行為,是以村落形式表達出來的社會交流,隨之與文化習俗、建筑特色、行為方式、衣著等聯系起來,完整的村落不能脫離其中任何因素來表現,否則都會陷入非人性化的難題。
關鍵詞:湖湘文化;村落;村民;空間形態;日常需求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89-01
隨著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地域特色和傳統風俗受到抨擊,一面要保護好傳統文化,一面要保證足夠現代化是如今文化村落面臨的問題,農村就業難、基礎設施不齊全、鄉村文化難以傳承、村莊廢棄、環境污染等等,在湖南這個少數民族豐富的地區,村落繁多,繼而出現了居民居住分散無序、住房缺少當地特色的“鄉村病”。
一、種族的同一性
自然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村落的形式,從原始的滿足最低級需求的遮蔽場所發展到如今能夠反應生活習俗、歷史文化、觀念上精神層次的需要,地域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
由于湖南地區較為復雜的地理條件,族群分布不均勻,村落形態也隨著不同的文化產生差異,考慮各種族群的所屬文化不一致,因此在這種差異下,各種族保持同一性是必要的。許多環境中固定因素的組織方式如大小、位置、擺放等等都能體現出其自身的特色,并同時使這個群體具有識別性,外來者很容易辨別出村落的特征。比如湖南傳統的苗族村落,講究姓氏血緣宗族關系,村落形態多以“聚族而居”的形式出現,由單一的姓氏組成聚落,這些聚落向心性強,集中發展,但似乎被現代化的建設改變了他們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關系,村落的布局概念越來越模糊;另一方面,近來湖南農村住宅在形態上愈加有意模仿城市,在村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下,他們認為混凝土和磚塊砌起來的房子才象征著富裕,拆舊重建缺乏規劃,新筑起的房屋在材料和組織方式上與傳統村落模式相距甚遠,導致這一群體在生活習俗上不能保持一致性,種族的共同特征被弱化。顯然,聚落模式和行為共同表達了種族的同一性,這種同一性被許多其他生活中的因素所強化,同時,這些具有識別性的線索也必須能被注意到,外來者才能夠視其為特殊地區。
二、對外聯系較封閉
各種族雖然要確保各自的同一性,并不代表要各自獨立。湖南作為一個多山區和多丘陵的地方,交通不便,導致與外界聯系受到阻礙,與城鎮的現代化交流難,依舊過著相對落后的生活,傳統文化得不到發展和革新。這里山區里的村民思想傳統,不想改變自然至上的觀點,過度依賴自然環境、自給自足,仍然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F代社會是不停地在發展著的,一味地守舊得不到進步,就此,需要加強村落與城鎮之間的聯系,比如修建公路、開發旅游等。農民出行靠徒步或牲畜替代,許多山區的孩子因地形封閉受不得良好的教育,加上物質資源匱乏,他們只能耕田種地,加上村民意識落后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村落文化永遠得不到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從前來說,部分鄉村大力加強教育,一些村落雖然新建了學校,但卻忽略掉學校建筑應與村落的風格特征相一致,地方特色也受到淡化;現代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的世界,而鄉村地區的通訊設備和網絡及其不足,與當今的城鎮生活脫軌,他們沒法享受如今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鄉村旅游也能讓各族群文化得到認同,同時也能豐富文化的交流,加強鄉村與外界的聯系,這也反作用于城鎮。但是文化交流必須把握度,遵循文化的多樣性和個性,在個性中得到發展。
三、公共服務匱乏
從村民的角度來看,村落的公共服務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對于湖南這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能給與的公共服務還不能滿足村民的需要,與小康生活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在小部分湘西山區連教學資源都不能滿足;大部分村落沒有圖書館和可供娛樂的場所;一部分甚至沒有醫療設施;除去這些,污染程度、環境的維護水平、房屋、綠化等等都能來判斷村民的生活質量,這讓他們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大多數村民對居住在傳統房屋設施破舊不滿意,傳統的建筑結構和設施也逐漸滿足不了現代村民的生活需求了,山區住宅里供水、供電等生活必備設施也提供得不完善,在對于保護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措施上,大多數只做到了對外在旅游項目的保護而忽視了村民真正內在的需要,村民的生活環境依舊惡劣。政府應該保證村民的基礎設施能夠得到充分的維修,重視遺保護留下來的文物,使過于老化的傳統房屋住宅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現代生活質量,維護不僅僅是可供文化交流的外部修整,各群體被遺留下來的傳統非物質文化也需要被包括在內。物質與非物質保護結合,換位思考,更全面地體會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
湖湘傳統村落是一個復雜系統,村落內部房屋系統數量眾多、類型多種多樣,同時村落外部屬性也呈多元狀,將村落形態內外結合地組織起來也不是個別問題能夠解決的,我們應做的是在保護好傳統村落的整體風貌下,從居民的角度出發,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實現湖湘傳統村落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車震宇.傳統村落旅游開發與形態變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業祖潤.傳統聚落環境空間結構探析[J].建筑學報,2001(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