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東
摘 要:上世紀中期,中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后,工人階級逐漸成為了我國建設的重要組成。每個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工人階級的努力與奮斗。對于一些經歷過數十年改革發展的人來說,工人文化宮的存在,一直是一種銘刻著豐富內涵的重要記憶。為了在飛速發展的科研時代里,一方面可以透析工人文化宮的精神價值,一方面也為了滿足廣泛職工的文化素養需求,提高文化宮的公益性,所以必須構建一套符合當下發展需要的體系,體現出我國工人文化宮的存在價值。
關鍵詞:文化宮;公益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39-01
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政府對于國內的文化建設工作相當關注,針對文化宮、圖書館、青年宮等文娛建筑的規劃進行了大量的規劃,并且出臺了相關文娛體系的設施條例。從而明確了有關形式的文化建筑單位均屬于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作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人文化宮可以說充當著當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地位。既是連接工人與工會的橋梁,同時也是職工了解多元文化的平臺。是我國貫徹落實工會思想的重要支架。對于發展我國職工的良好精神文化建設提供著有效的方式。
一、當前文化宮開展公益培訓遇到的障礙
(一)文化宮開展的公益文化培訓不符合群眾的實際需求
文化宮(文化館)作為開展公益培訓事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人民群眾了解文化活動,學習知識技能的重要平臺。然而在實踐中,文化宮開展公益培訓更多的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很多培訓都流于形式,在浮夸的開班以及結伴儀式上,很多參加公益培訓的人員影響最深的卻是培訓的程序以及流程,真正應該掌握的培訓內容卻未得到深入學習。基于此,文化宮的公益培訓要多一些實質性內容及技法,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
(二)文化宮開展公益培訓活動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文化宮是我國開展公益文化培訓事業的主要陣地,其匯集了眾多文化及培訓資源。而為了滿足人們的業余生活,國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文化宮不僅擁有豐富的物質資源,其文化資源也是其他機構難以企及的。但是流于形式的文化宮公益培訓活動,并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物質及文化資源,而參與培訓的群眾也很難真正意義上的領悟和學習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進而讓公益培訓活動開展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三)文化宮開展的公益文化培訓活動遠離群眾生活
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而優秀的文化同樣具備這一特性。只有扎根于群眾中的文化才是充滿活力且持久的,并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認可。可以說,文化宮的公益文化培訓活動想要得到群眾支持與認可,必須要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連。但是現實是很多文化宮或文化館開設的眾多公益文化活動給人的感覺就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群眾無法在培訓中找到共鳴,讓整個公益培訓活動逐漸成為“無根之木、無本之源”。
二、提高文化宮公益培訓服務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本地實際,提供公益文化服務
在新時期,面對多元化的文化素材,更應該建立良好的精神認知,并且打造正確的富含新意的發展觀。秉持以職工群體為本的發展理念,服務于大眾,朝向廣泛的職工系統。努力將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宮的建設方向。在新時期,文化宮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維護廣大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如農民工子女、中小學特困子女以及失業等人員的享有文化服務的基本權益,同時需要將廣大的社會效益安置在首位,積極營造穩定和諧的經濟效益,統籌結合,確立市場份額的意識形態。引導大眾進入到市場活動中,參與到良性競爭與建設中。并充分加大宣傳力度,確保能夠實現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另外,作為職工的學習娛樂的園地,工人文化宮要為更多的基層單位人員提供著優良的服務,給予這部分群體以休憩、娛樂、學習等于一體的平臺,以滿足各階層群眾持續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圍繞價值觀營造,提升文化宮活力
第一,搭建培訓平臺,建立長效學習機制。工人文化宮對于廣大職工群體來說,是學習與接觸更多多元事務是平臺,所以搭建穩固和諧的學習型體系是相當重要的。工人文化宮需要對職工進行正面和積極的引導,同時為了符合新時期的發展需要,所規劃的學習內容需要貼近活動的創建方向。一方面為了形成長期而有效的學習機制,一方面也為了筑就穩定和諧的氛圍,工人文化宮第一步需要做的是,調節好自身的優勢,并且將其充分的運用。通常情況下,工人文化宮會設置有圖書閱覽室、劇場播放廳、棋牌對弈、乒乓球、羽毛球場所等,這些均確保了職工群眾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文化產品服務。基于閱讀的價值性,工人文化宮要規范內部的閱覽室條件,進一步完善職工圖書庫的書籍庫存量,提高閱覽室的作用性。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給予廣大職工以有效加強個人技藝的可能。
第二,發揮骨干人員才能,傳遞工會聲音。工人文化宮不光需要從外部進行改革,同時還要深入到自身內部進行籌劃。只有在自身的發展中尋求突破。才能夠更好的拓展文化宮的建設路徑。作為眾多職工文藝骨干的聚集地,工人文化宮的設置是必要的。骨干級的文化宮成員基本出身于職工群體,而其又同時反饋到文化宮的建設商面。所以在發展歷程中,文化宮可通過這部分人員進行宣導工作,使這些骨干人員可以發揮個人才能,將文化氛圍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促使職工更易接受多元的文化知識。
(三)科學制定工藝培訓內容,強化服務效能
文化宮想要強化自身服務效能,就應該結合和尊重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制定科學性以及可行性都較高的培訓方案,并扎實開展好公益培訓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開展諸如圖文閱讀、教育培訓、展覽宣傳、文娛活動、休閑互動等活動,并為這些活動提供租用的場地,或者提供設施條件等,并保障廣大職工群體在工作之余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文娛服務;第二,除了堅持“文化惠民”政策外,文化宮應該積極推行免費開放,普及藝術知識,以達到提高群眾素質的目的。文化宮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定期或不定期的面向社會開辦免費開放的少兒及老年各類培訓班、少兒及老年聲樂班等公益培訓項目;第三,在文化宮內部設置意見箱,公開監督電話,并借助互聯網上開設投訴渠道,組建社會監督員隊伍,使文化館能夠及時獲取培訓意見反饋,積極作出調整和糾正,從而推動文化宮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建設公益型的職工文化宮,不光要從基本的事情中開始,同時還要著眼于各種細節中,從人的思想感悟上,文化產品的創新上,以及多維活動的推行上進行把握。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的功能價值。確保工人文化宮的建設走在時代的進程上。為建設和諧型社會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慶榮.論工人文化宮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J].企業家天地,2011(02).
[2]陸麗美.在推進職工文化建設中發揮工人文化宮作用的實踐與探索[J].企業研究,2010(18).
[3]全國地方工人文化宮、俱樂部情況調查組.工人文化宮、俱樂部是職工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J].中國職工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