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朝
摘 ? 要:近年來,國力增強,人們對中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藝術必須得到傳承和發展,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每個藝術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傳統木雕花板藝術是古代建筑裝飾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傳統的木構建筑,墻體一般都不承重,隔扇、檻窗可以做得輕盈通透,窗又常處在人們的視覺中心區域內,故而成為了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傳統木雕;儒家文化;閬中木雕;現代建筑
中圖分類號:J52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188-01
一、中國傳統木雕藝術概述
(一)中國傳統木雕花窗的起源
自古以來,在世界范疇中就己形成了以木結構為主要特征的中國傳統建筑和以磚石結構為特征的西方建筑的兩大主要建筑類型。建筑木雕藝術則始于對部分構件的裝飾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審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融于整體建筑中,構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建筑外觀。
中國建筑木雕究竟起源于何時,一直沒有定論。但是據史料的記載,在我國戰國時期,在建筑工藝里就有了“丹楹刻桶”的常規做法,可見其歷史之久遠。而到了宋代,《營造法式》中所記載的關于建筑木雕的詳細做法和圖樣,也說明了在五代兩宋時期,建筑木雕的發展己相當成熟。到了明清兩代,木雕技藝發展己經相當高超,建筑木雕則向立體化方向發展。
(二)中國傳統木雕花窗的基本概念
木雕是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類別。這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與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幾千年來,中國建筑一直以木構架建筑房舍宮府,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則始于對部分構件的裝飾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審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融入整體建筑中,與白墻青瓦相呼應,構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建筑外觀。
建筑大師貝幸銘曾說,中國古建筑的窗子不但要求透氣和采光,還要求成為一個畫面。中國的窗子是藝術指的就是他所見到的木雕花窗。木雕花窗用料享地利之便,取材簡易,再加上木工工藝源遠流長,使得它的藝術與質量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并受到人們的賞識。
二、中國傳統木雕花窗的藝術特征
(一)傳統木雕花窗的文化之美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為代表,是傳統思想的主體與核心。儒家思想在整個封建社會中處于顯學獨尊的地位,其思想廣泛滲透到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樣也在傳統建筑裝飾細部、室內陳設等等方面側面反映和表達了儒家思想的理念和要求。傳統木雕花板藝術,作為傳統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文化的載體,其表現儒家思想的雕刻題材也就相應的占據了傳統木雕花板題材的很大一部分。
(二)傳統木雕花窗的制作之美
早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工匠對于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方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各種刀法,在循序漸進的雕刻中產生特殊的韻味,偶爾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上文中提到的宋代《營造法式》,就已經規定了幾種雕刻技法,現代的雕刻技法也是在宋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統木雕花板雕刻中,為了表達更好的裝飾效果,往往要將幾種雕刻技法混合使用。具體到每一種雕刻技法,概括起來主要有:浮雕、透雕、圓雕三種。
浮雕,傳統工藝中也稱為剔地雕,指在平面上剔除紋樣以外的木質,使表現的圖案紋樣形象凸顯出來。這在雕刻技法上屬于“陽文”,它是傳統木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雕刻技法。浮雕一般分為淺浮雕、深浮雕兩類。
透雕又稱鏤空雕、鏤雕等,它是介于圓雕和浮雕中的一種特殊技法。一般是將紋樣以外的部分鏤空,以虛襯實,使木雕在光束之中展現變化,具有通透、靈動的空間感。按照做工不同,透雕又分一面雕和兩面雕兩種。
圓雕,是傳統的混雕技法,它不依附于任何背景,可四面觀賞,具有三維的雕刻形式。圓雕在造型上有兩種:一種是獨立的圓雕,另一種是虛實相間的半圓雕。圓雕技法常見于建筑木雕中的撐拱、垂花等部位。
(三)傳統木雕花窗的造型之美
傳統木雕花板所包括的題材種類很多,幾乎包括了中國所有的傳統吉祥紋樣,但是它又有其自己側重的題材。在這些題材中除了表達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寄語之外,部分題材還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敘事性、連續性,故事性。
常見傳統木雕花板紋飾大都混合搭配使用,因此分類不能十分清晰,但雕刻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大題材。(1)風景風俗類。表現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草木花卉、飛鳥魚蟲和當時的鄉上生活,如漁樵耕讀等;(2)吉祥動物類。紋樣的題材都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賦予了它新的象征意義和內涵。動物與人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人們裝飾生活的紋樣中肯定會有動物的蹤影,這些動物既有現實中常見的,也有被人們附有一定寓意的神話動物;(3)人物類。人物類圖案在傳統木雕花板中是表現最多的題材。它主要包括:戲文人物題材類、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等;(4)博古雜寶。博古是器皿、物件和花果的總稱。博古多與博古架同時出現,常常表現于建筑隔扇的絳環板、格心和裙板上,是傳統木雕中常見的裝飾圖案,受到文人雅士和耕讀人家的喜愛;(5)幾何紋。木雕花板中,還有少量的幾何紋樣的圖案,主要常見于隔扇中的格心位置。
三、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生命力
(一)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
在家居裝修裝飾中,古色古香的“雕花窗”倍受人們的青睞。雕花窗的整體造型可分為長方形、圓形、八角、六角和菱形等,它可以用來裝飾墻面和隔斷空間。雕花門窗由于其原木質,給人一種樸實、溫馨、回歸自然的感覺。門窗空透的鏤雕將使墻面、空間變得靈動,在窗下放上雕刻花架等家具,上置瓷器或古箏,在窗子上邊及兩邊掛上些書法詩詞,使室內顯得高深、厚重血又珍貴。總之,雕花窗可大可小,裝飾中的適應性很強,無論你的家居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它都可以融入其中。
在現代中式裝修中,可以結合中華古典建筑的元素,通過對梁托、隔斷和墻面布置、門的設計、門套、窗套等加以古典雕刻花紋、鏤雕窗格運用的手法,達到統一、現代而又經典的效果。傳統觀念中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刻板印象,在“極簡主義”的今天得到改寫。簡潔明快的線條、耐人尋味的內斂顯得樸實、親切、簡單卻內涵豐富。中式風格要采取有形的符號,如雕工精美的窗花門片,作為造型小窗或壁飾大量使用,容易營造視覺的焦點效果,結合術刻、書法等直接鋪陳出中式味。
(二)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發展
傳統木雕藝術應與現代建筑的有機結合,是人們對傳統意識的回歸,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發自內心處的呼喚。作為當代設計人員,除卻需要深入研究了現代家居建筑風格,同時也要把握傳統中式木雕藝術的風格特點。要求其能夠根據現代家居裝飾上多樣化的需求,在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木雕工藝中來,以更好的演繹出傳統木雕藝術與現代家裝風格相適應的多種表現形式和內容。
在當代使用木雕裝點家居,己經成為傳統木雕藝術傳承和發展的新方向。在當今社會中,運用到現代建筑中木雕藝術,在其題材的表達和手法表現上都與以往有著更為充分的展示。設計師可根據業主的要求進行量身定做,同時對于木雕的內容、款式、圖案等等都可進行設計,以此更加迎合市場的需求。
四、結論
真正理想的現代設計,應該更多的是一種融通古今、關懷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種文化并存,是人與自然協調的“現代化”體現,是莊子所暢想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人生境界。對于傳統的珍視,并不是一味地沉溺于審美的情感體驗,我們所希冀的中國現代建筑裝飾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學之風,熔鑄古代傳統,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而不是盲目地裁切我們傳統圖案中的優秀片斷,憑空創新。
建筑裝飾的藝術創新探索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探索,也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傳統文化的反思關乎我們民族性格的重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