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然
摘 ? 要:一所學校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有其獨特之構件,獨特之氣質和特色。這些氣質和特色沉淀成一種文化,即校園文化。一個校園文化墻,反應學校的特色和校園文化氛圍。大學校園文化墻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物化載體,不僅展現校園整體形象、營造積極的大學文化氛圍、樹立校園認同感,同時也對廣大師生有著隱性教育意義。對大學校園文化墻環境設計的研究,可以幫助大學在校園建設中傳承校園歷史、發揚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特色,滿足廣大師生不同的精神審美需求。
關鍵詞:大學;校園文化墻;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89-01
一、大學校園文化墻概述
迄今,許多教育界人士雖對校園文化墻這一課題開展研究,但是,將校園文化墻作為文化研究的還不多。大學校園文化墻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墻面文化建設與專題教育、思政工作、學科建設息息相關,依托校園文化墻來體現學校的價值觀、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涵蓋歷史、政治、經濟、教學、哲學、科學技術、體育、娛樂、交際、衛生、環境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園文化墻作為大學校園文化和大學精神風貌的具體體現,是非隱性的傳播載體,它融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實用性于一“墻”。目前,將校園墻面文化建設的研究理論同大學學校實踐相結合而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甚少。這也就是筆者的思考和興趣所在,是大學校園墻面文化建設研究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校園文化墻的特征
校園墻面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經過這一載體準確地傳遞信息。校園墻面的設計與布置,理應包含老師和學生的智慧和情感,融入學校師生員工的思想和精神,體現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總之,校園墻文化應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傳播性。校園墻面上傳遞出的信息,都是由文字或圖片等形式來表現的。視覺傳播中,圖像信息具有特殊的傳播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許多人眼里,信息傳播的思想,認為只有文本信息,似乎文本一直處于中心位置,而圖像信息處于從屬地位。但事實并非如此,在大學校園墻面文化的信息傳播中,必須考慮學生的特性,鮮艷、美觀的圖片對于大學生更具吸引力。在利用墻面進行信息傳播時,最為理想的傳播模式即圖文并茂的形式,既便于學生了解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改變及發展動態,又有利于信息能明確地被接受。校園里的人,不僅有老師和學生,還有家長和外來參觀來訪者,墻面文化使他們更直觀地了解學校、形成看法和印象,使傳播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多樣性。校園墻面文化多樣性主要體現三大方面:一是內容的多樣性,即墻面文化不僅體現了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更體現了當今先進文化的精髓。二是形式的多樣性,即通過文字、圖片、照片、系統等形式來傳達信息的內容。三是地點的多樣性,即可以利用學校的大門、教學樓的墻壁、教室的墻壁、窗戶等傳達信息的內容。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三種“多樣性”來激勵學生傳承歷史文化,接觸當今文化精華,學習名人名家事跡,且知曉人生真締,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啟迪、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求實精神。
第三,動態性。學校變革離不開影響其生存、發展的時空環境,其表現載體,墻面文化且是時代的“晴雨表”,反映校園文化的風貌。因此墻面文化的創新實際上就是指其設計內容、方式、信息的更新,即在貼近時代與社會生活動態中求發展。
第四,藝術性。校園墻面文化的藝術性,體現在其充分利用藝術作品、藝術成果、藝術方法、藝術色彩進行設計,使其外觀、布局、色彩和諧統一,產生予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沐浴藝術熏陶,主動、熱情、積極地置身其中,無形無聲中,他們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素養得到提升。
三、大學校園文化墻的功能
第一,文化載體功能。健全完備的高校文化設施,可以滿足廣大師生開展文化活動的需要。傳承大學的文化特質,構筑豐富的大學校園審美空間,彰顯大學氣質、人文關懷,讓廣大師生感受真、善、美的大學校園人文氛圍。
第二,樹立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優秀的文化墻設計能夠展現師生與校園文化的價值觀,達到廣大師生認同和宣揚校園歷史文化的目的。對校園文化墻認同感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對校園文化墻以及墻背后所代表的校園文化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這種對學校的情感可以升華為強大的內在凝聚力量。
第三,隱性教育功能。校園文化墻的隱形教育作用是課堂教育無法企及的,營造優秀的校園文化墻對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使得學生的內心得到洗禮,心靈得到凈化,遠大目標和前進方向日益明確和清晰,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和國計民生,這是校園文化墻的重大使命。
四、大學校園文化墻設計方法
校園墻面文化的建設要與學生并肩而站,欣賞同地同景。在大學校園墻面文化建設的工作中,學校管理者必須立足其主體——學生。具體創建過程中,可以把握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整體、局部和諧統一。大學校園墻面文化的建設整體上要“形散而神聚”,在局部上,要內涵深厚。如大學創造一個綠色、健康的校園為主題, 那么,墻面文化應該是“綠色閱讀”、“綠色創造”、“綠色生活”、“綠色運動”等,以形成一股文明、寧靜、書香、希望的氣息,整體文化的氛圍便撲面而至。
第二,詩情創意彰顯個性。建設墻面文化時,各校應因地制宜,尋求立足學生發展、顯辦學理念、彰顯學校特色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同時注重創新。大部分學校的墻壁上都是“勤奮、文明、嚴謹、創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等人人耳熟能詳的字眼,千校一面,沒有個性,不能觸及師生的心靈。
第三,心靈碰撞、內涵厚重。墻面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為成長中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體驗式的教育情境,它能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的效果。墻壁所說的話,學生都愿意聽、聽得懂、能入心,極大地發揮其靈感思維、育人育心的功效。學
第四,知識、藝術、教育相融。墻面文化不僅予人以美的感受和熏陶,又須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生的文化修養提供學習氛圍,這種所謂的“靜態校園文化”能折射出一個學校內在的底蘊和氣質。
五、改善大學校園墻面文化建設的對策
第一,重視墻面文化與主體對象的和諧。中國傳統道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它闡明了環境與人的共生關系。校園文化墻的普及與建設,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最佳的文化熏陶方式。孩子受教育的環境必須是環境與人的和諧統一,在優美的環境中,教育的孩子自然會去愛護自然環境中的一轉一瓦、一草一木,進而愛自己愛他人。健康和諧的校園墻面文化,能發揮教育的隱性功能,成為師生學習、探究、實踐的園地。
第二,提升大學校園建筑墻面文化建設的審美追求。不同的空間造型、色彩配置給予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心理情感受其影響的效果也不同。校園文化墻在造型、色彩配置要做到符合大學生年齡階段、身心需求,還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視知覺心理學、衛生學等專業知識優化建設方案,使其受到健康的、正確的熏陶。
第三,增強大學校本文化的特色設計。校本文化即指學校根據學校地域特征、社區文化、自身特色發展的歷史積累,融獨特的本土文化和眾多文化巧妙結合于一體,豐富其內涵,擴展其手段,提升其影響力和教育作用。校園的自然墻、建筑形態、特色植被、特色雕塑、墻面文化、品牌形象設計、專屬色調等均可作為其設計元素。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學校園文化墻設計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1338601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宋秀英.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墻壁文化設計初探系列論文[J].職業技術教育,2013(04).
[2]蘇晶.論高校墻壁文化建設的價值[J].高等教育,2011(11).
[2]朱堅.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建設的思考[J].浙江師大學報,1995(05).
[3]李奇.班級墻壁文化談片[J].池州學院學報2004(07).
[4]王茜.校園流行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06).
[5]王波.淺談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發展的關系[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09(07).
[6]丁銀山.對“墻壁文化”的思考[J].教書育人,2011(03).
[7]翟翠敏.對校園墻壁文化建設的觀察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9):14-15
[8]蒲大勇,何偉.讓校園墻壁會“說話”[J].《教育科學論壇》2011(10):74-75
[9]李國華.關于走廊文化的幾點認識[J].《教師》2011(1):4-6
[10] 陳志勇.校園“墻壁文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書育人》2011(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