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建++張遠++韓林殊
摘 ?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技術已經應用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以說,新科技、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作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已經開始滲透進入一些生活的細節之中。太陽光作為一種可重復利用的清潔能源,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對于其紫外線殺菌功能的利用也已經遍布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本文通過對利用太陽光的殺菌性能,進行創意產品的可行性分析,在理論上探討一種可殺菌的鞋盒的創意設計。
關鍵詞:創意設計;太陽能;紫外線殺菌;鞋盒設計
中圖分類號:TS664.0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038-01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于太陽能的認識和理解的加深,都加速了太陽能都利用。太陽能作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已經在能源轉化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等發展。此外,太陽能的民用進程也已經加快了腳步,方便人們生活的相關產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民用領域,殺菌功能可以作為一個專項領域進行設計布局,從而可以創意出一系列的相關產品,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環保作用。
一、太陽光的殺菌功原理和應用價值
太陽光殺菌的原理是通過紫外線對細胞、病毒等單細胞微生物的照射,以破壞其DNA結構,使構成該微生物的蛋白質無法形成,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紫外線對常見細菌病毒的殺菌效率(輻射強度:30000μW/cm2)。通過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對生活用品進行殺菌消毒,是目前太陽能民用領域的一個新方向,也是產品設計的一個新對增長點,應該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利用。在民用領域,利用太陽光進行殺菌消毒可以減少傳統殺菌消毒設備的使用,從而減少電能的消耗,廣義上講符合現代關于環保低碳生活方式的理念,狹義上符合產品設計關于綠色設計的設計理念,也是對產品設計相關領域的有力補充,對一些其他領域也起到將產生積極對影響。
二、民用殺菌產品的設計基礎
民用紫外線殺菌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例如,衣物殺菌、餐具殺菌、生活用品殺菌、身體殺菌等等。在眾多領域中,不乏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但在某些領域涉及相對較少。例如,對于鞋子等殺菌消毒處理。眾所周知,腳部是人體細菌滋生的重災區,由此產生的一些足部疾病也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體腳步的細菌與病菌多達100余種,而大部分細菌通過人們鞋子的溫濕環境得以長期存活,從而形成更為頑固的病毒,以至于很難根除。此外,人們往往對足部的清潔較為關注,而忽略鞋子的消毒殺菌,從而使細菌二次傳播,無法達到真正的殺菌消毒的目的。基于這種原因,對鞋子殺菌消毒的相關設計產品就有了市場基礎,可以進行相關的設計與應用。
對于鞋子的殺菌消毒處理進行設計,主要有兩個切入點,首先是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太陽光能,利用太陽能中的紫外線進行殺菌消毒;第二是利用鞋盒這種簡易的形式,在存放鞋子的過程中,對細菌和病菌進行有效處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通過這兩個切入點,從而達到設計的初衷,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
三、陽光鞋盒的創意設計分析
對于鞋子消毒產品的創意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功能與造型的切合度問題,根據功能分析,初步確定本產品為盒狀的產品。此外,盒裝的產品在包裝運輸的過程中有很強的物流優勢,這在產品的后期過程中優勢明顯。產品的頂部材質應該為透明材質,這樣的設計有利于陽光的收集,另外,可以適當的采用透鏡原理,將收集的陽光放大,從而增大殺菌消毒的效果,這里需要提到的是,對于一些皮質的鞋子,利用透鏡原理放大紫外線這個方式應該慎重選擇。根據這個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鞋子材質的不同,設計出幾種不同的頂蓋,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應用,或者將定蓋設計成一種滑蓋形式,根據不同的鞋子,利用不同的頂蓋。鞋子的盒體設計應該為封閉設計,這樣有利于殺菌過程中的徹底性。陽光鞋盒的底部設計為可收納的支架設計,可以根據陽光的不同照射角度,隨時調整支架的角度以利于陽光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在這里可加入一些感光件,可以根據陽光的角度不同,自動調整盒體的角度,最大化利用紫外線進行殺菌。
四、太陽能相關民用產品的未來前景
太陽能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諸如,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日益減少的今天,太陽能的利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民用的太陽能領域,能源的再生與利用、殺菌消毒、光能轉化等都是太陽能民用的主要方面。同時,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太陽能也有著很強的市場應用價值,也是我國政府提倡的能源應用方式。因此,根據太陽能設計生產的民用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節能綠色領域,也有很強的優勢,因此,也具有很強的發展前景。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陽光鞋盒架創新設計”(項目編號:20161014915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錢伯章.太陽能技術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盧世主.產品設計方法[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