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文同與鄭板橋墨竹畫之異同

      新聞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07月30日 20:03

      陶佳

      摘 要:文同與鄭板橋都畫竹,他們通過筆下的竹來寄托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理想。同為文人畫家,他們之間對于藝術創作的一些見解還是有共通之處的。但畢竟二人所處時代、人生經歷和藝術觀念都不一樣,故而在墨竹畫上還有很多不同點。本文基于這些方面,結合文同與鄭板橋具體的墨竹作品來分析他們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文人畫;創作思想;表現手法;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61-02

      一、二人的人生經歷與藝術成就

      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四川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北宋末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他才華橫溢,是我國歷史上具有多種才能的藝術大師之一。蘇軾《在書與可墨竹并序》中就曾經公開的稱贊文同有“四絕,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①文同一生都愛竹,他不僅寫了許多的詠竹詩,贊美了竹的高尚情操,還畫了大量的墨竹畫,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文同一生愛竹,專工墨竹畫,是我國墨竹畫派的創始人,傳世代表作品有《墨竹圖》。

      鄭燮,號板橋,字克柔,江蘇興化人,是清代盛極一時的書畫家群體“揚州八怪”里思想最為活躍的人物。他苦讀經史,二十四歲便成為卓有名氣的秀才。但在此以后十年內未能中舉,為維持生計,先是在揚州以賣畫為生,但他并未滿于現狀,得到了友人可觀的資助后參加科舉考試,終成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鄭板橋直到后來才被任命為山東范縣、濰縣的縣令,在為官十二年中,一直深受百姓愛戴。鄭板橋生性放蕩不羈,在詩書畫中多調侃諷刺社會,他尤精畫竹,自謂:“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②鄭板橋的傳世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

      二、二人墨竹畫的異同

      (一)相同之處

      1.文人畫體系

      “文人畫”一詞可溯源至魏晉時期,彼時“士族”階層興盛,思想活躍。文人畫顧名思義是以文人士大夫階層為主要力量所從事的繪畫,但更重要的是它所追求的一種文化境界和人文品格。文人畫源于唐初王維,到了文同,就成了詩書畫的聯結:“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③文同和蘇軾一道成為了文人畫的開拓者,在促進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鄭板橋作畫也對詩書畫三者結合相當的重視,常常將詩文、創作方法、心得體驗、題識等穿插于畫面形象之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常通過題寫的詩文、題記加以表現未能表達的畫外之意,做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2.造物為師的創作思想

      造物為師最先在南陳姚最的《敘畫品錄》中提出來。造物為師論闡明了畫家與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古代許多畫家都以造物為師,面對現實中的美進行獨立的藝術創作。文同與鄭板橋畫竹,都以自然之竹為師,再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與加工,重點刻畫客觀物象的神態氣韻和表達作者主觀情感上的喜好與觸動。

      文同的“墨竹”以自然為師,通過對自然之竹的仔細觀察達到“胸有成竹”。 他常在居室周圍種植竹木,朝夕觀賞。文同愛竹。他對于竹的熟悉和喜愛程度,無論是同時代那些愛竹的士大夫,還有那些擅長畫墨竹的專業畫家、宗室文人,都難以達到的。他經常以竹命名自己的居所,如四川鹽亭的故居命堂被命名為“墨君堂”,而陜西洋縣的守居庵也改稱為“此君庵”,并在住所周圍種竹,修筑“披錦亭”,用以賞竹畫竹。還取之為食。蘇轍概括他“朝與竹乎為游,暮與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觀竹之變化多矣。”④

      而鄭板橋對于墨竹畫也提出“師法自然”的創作思想,強調繪畫中的個性表現,要畫無古無今之畫。鄭板橋為了畫竹,常近窗栽竹,用白紙糊窗,日光月影投射于白窗之上,零亂的竹影錯落于紙上,宛然如畫,于是他對影寫竹。鄭板橋一生愛竹畫竹,他少年時代在真州毛家橋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在竹林中散步。由此可見,他們創作的全過程無不孕育于生活之中。

      3.意在筆先

      無論是文同,還是鄭板橋墨竹畫的創作,都很重視“意在筆先”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這“意”不僅是指思想,更是蘊含了內在的形象——首先在內心中把形象完全醞釀成熟,而后姿態神韻,宛然如見,再行落筆。文同畫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所以文同畫竹“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⑤從“乃”字可以看出他在動筆畫竹之前,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專門的藝術構思。而一旦構思形成,則必迅速下筆,一鼓作氣。可見“意在筆先”對文同創作的重要性。

      鄭板橋也說意在筆先是定則,他的一幅《墨竹圖》題詞中有云:“每日只畫一竿”、“須五、七日畫五、七竿”,⑥這并不是說下筆一天或五天、七天才能完成,而是強調作畫時意象經營必須下一番苦功夫,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白天揮筆作畫之后,到了晚上還要反復思考,一旦“成竹在胸”,“落筆自然神速”。所以鄭板橋也同樣重視“意在筆先”。

      4.仕途不順,以畫竹寫意

      文同是在儒家思想教育下長大的,他希望施展抱負,經國理民。但由于官場的明爭暗斗與人世間的世態炎涼,使他滿腔政治抱負與治國理想難以施展。他在理想和現實中徘徊,于是把莊子、陶淵明視為知音,以竹自寓。他借“紆竹”的不幸遭遇和艱難處境來暗示自身的遭遇,抒發憤懣。同時他又借紆竹來表達自己堅忍不拔的精神及不屈的性格。

      鄭板橋家境一般,要想改變門庭,只有考進士一途,所以他刻苦讀書,終于乾隆元年中得進士,過了六年以后才得以上任。他懷著忠心愛國的思想,決心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然而在現實中,鄭板橋性格倨傲,口無遮攔,到處得罪人,居官秉性耿直,屢遭參劾,所以他也借竹來抒發不得志的思想和對人民的關心之情。

      (二)不同之處

      1.竹之態

      文同的竹清麗挺拔,氣韻生動。相比宋元之后的寫意墨竹,文同的墨竹畫還是極為工細寫實的。從理論上講,文人畫應該是不拘“形似”而崇尚“神似”的。但是在文同的畫中,依然有北宋尚工重意的影子,他的墨竹與自然之竹比較接近。這是由于他生活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在花鳥畫史上,北宋時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時期,上承隋唐五代,是以工筆形態為主的花鳥畫高峰時期,下啟元代,是以水墨為主的花鳥畫轉變時期。而文同正是處于這一變革時期,所以他的墨竹畫既有元明的尚意,又有宋人工致寫真的特色。文同囿于現實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在仕宦和林泉間苦苦掙扎,但卻不會成為狂士怪才,他走的是清正一路。因有了竹子,他獲得了心靈的寄托與自由。

      鄭板橋則屬于一種堅強的叛逆性人格,同樣是自然之竹,在他的筆下顯得堅硬不屈、瘦勁孤高,其造型以簡、瘦為上,但卻有一種倔強之氣充盈其中。鄭板橋關于“形”繼承了“不似之似”的觀點,即主張藝術作品應不拘泥于形式的相似與準確,而是在象外取神。鄭板橋以一種張揚、甚至夸張的生命姿態表達自己的內心,不假掩飾,這是人品與畫品的典型體現。

      2.表現手法

      雖然文同與鄭板橋這兩位畫家都善畫竹,但是對于竹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是他們的取材構圖不同,從文同的《墨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1)和《倒垂竹圖》(中國國家博物院藏)(圖2)看出,“s”形的構圖方式以及彎曲竹竿的題材在文同的墨竹畫中應當比較常見。

      而鄭板橋的畫多為蘭石結合,體現出一種欣欣向榮而又兀傲清勁的精神。他筆下的墨竹,往往瘦勁挺拔,有股凜然傲氣,而巧妙、大膽的“經營位置”是其墨竹畫的一大特色。在安排布局上,以“少不疏,多不亂”為基本原則,題跋也常被作為全幅構圖的主要角色。總的來說,鄭板橋的竹子神態各異,變化多端。

      在筆墨的運用上,清人朱和羹對文同畫中的用筆評價如下:“郭熙、唐棣之樹,文與可之竹,溫日觀之葡萄,皆自草法中來,此畫之與書涌者也。”⑦朱和羹提到,文同的竹子,從草法中得來。又根據蘇軾對晁補之所藏文同墨竹“瘦節蛟蛇走”的評價來看,所謂斗蛇之妙,應當類似于筆墨所呈現出來的圖式,并非能直接助益于運筆。但卻能因此可見文同書畫之中的蛟蛇之筆姿。蘇軾稱文同的草書為其“四絕”之一,蘇軾多次為他的書法作題跋,稱其作草書時“落筆如風”,可見他的書畫在運筆上都有相似的特點。

      然而鄭板橋依據“書畫同源”之理,善于將蘇軾、黃庭堅“書之關鈕透入余畫”,使其精湛的書法用筆與畫竹技巧相融合創作出別具一格的韻味。因此,他的畫竹之法中的書法用筆顯而易見,竹葉不僅帶蘇字肥鋒和黃體瘦筆,且呈隸書之撇捺,竹干亦具圓潤之纂意。畫中的筆墨運用與多體合一的“六分半書”書法題跋交相輝映,極富筆墨韻味。而關來看,筆先調水后蘸墨,筆鋒出形秀勁絕倫。筆法圓潤而不失勁秀,豪放而不流于狂縱。

      3.生命隱喻

      同是竹精神,皆寫人生的高潔與氣節,對于鄭板橋和文同而言,又有不同的人生隱喻意味。文同生活在北宋晚期,這是一個在北方外族政權的軍事威脅及因變法引發派系之爭的混亂時期。對于文同而言,創作墨竹畫更多的是“自娛”,“竹君”自由而瀟灑的姿態正是他本人生活理想的一種投射,盡管身陷俗事之中,但他如陶淵明愛菊一樣,因有了竹子而能獲得心靈的寄托和自由,所以他的竹則更加沉靜。

      在鄭板橋那里,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鄭板橋自幼受盡人生貧寒,亦嘗盡人生親情別離之痛,后來做官,仍廉潔奉公,不愿同流合污,厭惡奸商貪官,反抗官場風氣。他畫“清瘦竹”更多的是“借竹緣情,托物言志”抒發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他自謂:“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⑧

      三、結語

      文同與鄭板橋同為畫竹大師,然二人在個人性格、時代經歷、創作源法皆不同,其筆下呈現出的墨竹面貌也不一樣。他們在創作時,一方面從生活中獲得創作源泉,另一方面努力從古代繪畫藝術中吸取精華,融古今于一爐,創作出有自己獨到特色的藝術面貌。本文在文鄭二人墨竹藝術間比較異同,試圖揭示畫家在紙上創作時,對其現實鮮活生命精神的追索思維,這種探索也因此沒有終點。

      注釋:

      ①《東坡全集》卷十六《書文與可墨竹并敘》.

      ②在乾隆二十三年(1785)所作《竹石圖軸》(上海博物館藏)所題的詩.

      ③蘇軾《與可畫墨竹屏風贊》.

      ④蘇轍《墨竹賦》.

      ⑤蘇軾《文與筼筜谷偃竹記》.

      ⑥鄭板橋題《墨竹圖》(揚州市博物館藏).

      ⑦周曉明,朱和羹.《臨池心解》箋注與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⑧鄭板橋集·題畫·靳秋田索畫.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墨竹 讀書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另类|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看的让|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特色大黄美女播放网站|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韩国xxxxhd性|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stoya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 中文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天天视频官网天天视频在线| 不卡av电影在线| 性xxxxx护士第一次|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高清小说|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午夜成人片| 日本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