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
摘 要:紀念館是博物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而建立的紀念地,用聲、光、電、圖、實物等多方面表現事件的精神。教育功能,作為紀念館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能,對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本文結合孔繁森紀念館自身的特點,探索新時期下發揮紀念館教育功能的途徑,近一步發揮好紀念館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紀念館教育;探索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5-0193-01
一、紀念館教育職能概述
孔繁森紀念館是2008年中宣部頒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以來,山東省第一批免費開放的的紀念館,觀眾也是極速增長,紀念館的教育范圍逐步增大,紀念館的職能從廣泛意義上講有收集、保護、研究并展示有卓越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情景再現,教育大眾,充實人生,提供娛樂休閑等,但歸納概括、收藏、研究、教育是其最基本的職能,反映了紀念館工作的主要內容。紀念館的民眾教育職能突顯出來,使這一職能更優發揮關系著整個紀念館的優質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多層次多角度探索紀念館教育職能的新方式、新精神。
二、重視社會教育是紀念館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從教育的概念來看,教育是一個撫養、培養、教養、教化的過程,從這個過程看教育也是有層次的,它分為不同的水平和階段。撫養,培養人,即使人成活,獲得生存的自然能力,使人完成其自然屬性,這是教育的初級層次。教養,教化人,即使人成長成熟,這
里的成熟指的是精神道德層次,使人完善其社會屬性,當是教育的高級層次。
比如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布展過程中突出“為民 務實 清廉”這一主題,著重增加了孔繁森踐行群眾路線的內容,充分發揮藏品和視頻資料優勢,大量展示了孔繁森下鄉日記和遺物,著力體現他援藏十年,把高原當家鄉,把西藏老人當做自己的老人,把西藏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與西藏人民同命運、共呼吸、心連心的大愛情懷。同時招聘了一批高素質講解員,提高講解水平,創新講解方式,增加了重溫入黨誓詞,合唱公仆贊等活動內容,收到了感人的教育效果。
三、紀念館教育的新理念
紀念館屬于公共生活空間。所謂公共空間,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中的人交流交往的需要,并由此而構筑一個社會人群的精神空間結構。紀念館當屬重要的公共精神空間的塑造場所。眾所周知,紀念館征集、收藏、陳列和研究文物,文物作為歷史的物證,應當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財產,近代紀念館的最大特征就是使廣大的社會成員從公共文化遺產中受益,而非只是少數人的私有物品。紀念館是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礎上的文化共享與文化參與,因而,引導更多民眾來共享來參與才是紀念館發揮其職能的最好途徑。
曾經做過一些抽樣調查,抽取部分自主參觀的觀眾,往往得出是這樣的結論:“孔繁森是個好人”,“孔繁森很孝順”,“家里很窮”等等。而那些聽過講解的觀眾得出的結論就包括了“孔繁森很孝順”,“孔繁森工作很認真”,“孔繁森對待西藏的人民就像親人一樣”“孔繁森待人很真誠”,“孔繁森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等這樣的信息,同時觀眾的滿意度也大幅度提升,有很大的觸動,會發出惋惜的聲音。所以自行參觀的只能得出最基本的信息,而只有通過講解才能把那些富有教育意義的信息傳遞給觀眾,也只有這些信息成功的傳遞給觀眾以后,參觀活動才被賦予了社會教育意義。所以紀念館發掘和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對發揮紀念館的社會教育作用有著重要意義。人物紀念館更要善于發掘能支持人物故事的各種題材,多種講述人物背后的故事。使有限的空間得以延伸,從而增進觀眾對人物的感性認識,提高參觀者的興趣。
四、發展志愿者組織,實現社會教育的良性互動
紀念館志愿者始于20世紀初,首先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志愿者在美國稱為博物館之友或是會員,是美國博物館的又一大批資源。我國的志愿者起步比較晚,自1996年起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館等國內一大批中型博物館、紀念館都開始了志愿者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成效。志愿者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揮社會教育的的重要方面,也是面向社會開放的重要環節,也是走向社會的主要橋梁和紐帶。
對于紀念館而言,對人化的物質的收藏是基礎,而化人作用的發揮才是其價值和社會重要性的真正體現,所以說,紀念館的教育精神就應當是化育的教育精神。這就是紀念館的化育過程,紀念館的育人應當與學校的育人區別開來,由于面對的受眾是社會的所有成員,紀念館承擔的教育化人的任務與學校等教育機構相較更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紀念館做到對每一個來參觀的人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化育的力量就比普通的教育力量要強大,化育能夠給觀眾一個至高的尊重的感受,讓觀眾自我體會自我發現自我選擇,當然,是在紀念館安全保護藏品的基礎上為觀眾提供更和諧更人性化的參觀環境,追求多種途徑的宣傳教化方式,擯棄枯燥的說教,把觀眾看作平等的交流者、共享者。當今紀念館改革,最重要是進行教育理念的改革,將紀念館化育民眾理念運用到紀念館的各項工作中,一定會促使紀念館迸發新的活力,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