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來+王國軍
雪漫漫,風嗖嗖,
風狂雪猛如鞭抽。
地冰涼,天寒透,
天冷地凍魂欲丟。
這位母親蜷縮在街頭直發抖,饑腸轆轆淚橫流。
風箭鉆心人消瘦,
雪刀削面更添愁。
她不怨嬌兒嫌娘丑,
她不怨嬌兒忘恩禮不周,
她不怨嬌兒喊嬸太荒謬,
她不怨嬌兒虛榮情不留。
她怨只怨自己臉黑不俊秀,
她怪只怪家貧難為稻糧謀,
她嘆只嘆沒有文化難開口,她恨只恨天生土氣皺紋稠。她盼只盼望子成龍能高就,
蒼天啊!你有眼保佑保佑多保佑,保佑我的兒他能享榮華富貴住高樓。我就是苦死累死、餓死凍死罪受夠,臨死時,我也給你磕響頭。
這位母親把嬌兒當成連心肉,
可憐她,只凍得,手腳冰涼,渾身顫
抖,蜷縮街頭,淚水橫流,
還一個勁兒地望子成龍,對天祈求,
念叨不休——(白)我唱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故事里的這位母親姓王名叫王二妞。結婚不到三年,丈夫病故,撇下一子,取名吳可欽。她寡婦熬兒,千辛萬苦供養兒子上了大學。這一天,她帶著省吃儉用,東借西湊的一千塊錢到大學來看望兒子。誰曾想她的兒子虛榮心作怪,嫌她臉黑貌丑,說話粗俗,唯恐同學恥笑,竟說她(母親)是老家鄰居二嬸。這位善良的母親為了照顧兒子的面子,非但沒有責怪,反倒將錯就錯、假戲真做,當眾答應。還順手從自己的衣兜里掏出帶來的一千塊錢,一分不剩全部塞給兒子,含淚告別!兒子吳可欽接過帶著媽媽體溫的一千塊錢一走了之咱暫且不表;單說這位母親,悲痛之余竟忘了留下自己回家的路費。時下正是數九寒天、風雪交加,她無奈露宿街頭。
簡短來說,后來吳可欽大學畢業留在了省城工作。前幾天,老家的村委會主任到省城辦事,巧遇吳可欽,才知道他和大學女同學周蘭馨已經戀愛結婚,愛人周蘭馨已經懷孕待產了。母親王二妞得知自己快要當奶奶了,禁不住心花怒放,在家一陣子忙活,準備好了禮物第二天搭車到了省城。恰巧兒子吳可欽在機關上班,只有兒媳周蘭馨一人在家,母親王二妞還自稱是兒子吳可欽老家的鄰居二嬸,可周蘭馨見她提的包裹里裝的全是嬰兒用的小棉襖、小棉褲、花圍嘴兒、紅兜肚兒、虎頭帽、虎頭鞋、銀手鐲、長命鎖、還有一摞小尿布!鄰居二嬸哪里會想這么周到?周蘭馨冰雪聰明,三問兩問,王二妞招架不住就支支吾吾說出了實話。這時候吳可欽正好下班回家,推門看見坐在家中的母親,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周蘭馨厲聲說道:“吳可欽,你還有臉回家?你看看這是誰,連自己的親娘都不認啦你還有家?我真替你臉紅。你個忘恩負義的東西,我要和你離婚!”“啥?孩子,咋能說離婚就離婚哩,娘聽說你要生了,放心不下,過來看看你,只要恁倆過得好,我就心滿意足了。農村家里地里活還忙著哩,我也該回去了,我現在就走。”“媽,您別誤會,都怪兒媳不孝,讓您受委屈了。媽,他不認您,我認!我恨的是他吳可欽嫌娘丑、嫌娘窮、嫌娘土氣,還硬說是娘死了。他騙了老師,騙了同學,還騙了我,他……他還是人嗎?”
吳可欽聽著妻子的怒罵,再看看剛剛50歲就滿頭銀發的母親,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跟前:“媽……我錯了,兒有罪,你別走,媽!……”
緊緊地拉住媽我的娘親,
苦苦哀求兒的親人。
你打我罵我解解恨,
你一走叫兒往后怎么做人。難忘我五歲喪父,你苦受盡,既當爹又當媽茹苦含辛。
我上學你接送管教嚴謹,
春夏秋冬從不怕風刮雨淋。為攢學費你難安枕,
養豬喂雞忙耕耘,
不惜力用盡,
不怕累斷筋;
何懼寒風侵,
甘受烈日曛;
縮食忍饑饉,
節衣忘寒溫;
你甘愿自己身受損,
也不讓孩兒我苦半分。
悔不該,子嫌母丑忘根本,
悔不該,子嫌母窮忘娘恩,
悔不該,嫌母粗俗不相認,
悔不該,嫌母土氣辱斯文,
悔不該,當面對媽喊二嬸,
悔不該,忘本滋長虛榮心,
悔不該,丟下媽媽不管不問,悔不該,不知報答不算人。
媽呀媽,你打我罵我解解恨,
我發誓,知錯必改報母恩,天在上,請相信,
若不改,讓五雷轟頂劈了身。
(白)媽,再給我一次機會,媽——
吳可欽忤逆不孝實可恨,
為人怎能忘天倫。
咱想想,誰不是人生父母養,無父母豈能有兒孫。
俗話說:兒是娘的連心肉,又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需知為人都會老,
你敬老,到老自有兒女親。咱中華美德代代傳,
黃河水萬古長流民族魂。
點評:
看過河南墜子《慈母淚》的文字稿和呈現在舞臺上的演唱,我認為這是鼓曲唱曲中一個難得的上乘之作。其一,內容簡潔,立意鮮明,著力塑造了一位望子成龍的鄉村慈母的感人形象,并且毫無粉飾、夸大的痕跡。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來刻畫人物。例如,母親聽兒子當眾叫自己“二嬸”,顧及兒子的顏面,竟然不動聲色地滿口答應;還把“帶著自己體溫的一千元錢一分不剩地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當她身無分文、在風雪交加的寒夜里“蜷縮街頭”時,竟毫無怨言,反而仍然在為兒子的前途祈禱。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令人看過演唱后,覺得這位母親著實可親、可愛、可敬,忍不住為之淚下。其二,曲目中的“不孝之子”吳可欽因虛榮心作怪,害怕老師、同學們嘲笑自己的娘丑、娘貧、娘沒文化,竟然當眾稱娘是“鄰居二嬸”;后因和城里的姑娘、大學的同學結婚,又謊稱自己的娘死了。這些情節的設置,均源于生活,并非刻意丑化,因此令人可信。其三,曲目中對兒媳周蘭馨這個人物的刻畫不但成功,而且設置得十分巧妙。她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媽,他不認您我認!”這就有力地說明當代青年學子中有吳可欽那樣的“不孝之子”,也有深明義理的“孝女”。一個短短12分鐘的曲目,不但成功地塑造了三個充滿藝術感染力的人物,而且結構嚴謹,經得起推敲。最后,我還想指出:這個曲目是由我省曲藝作家張九來和省曲藝團副團長、“牡丹獎”獲得者王國軍共同創作的。曲藝作家和曲藝演員如果能夠進行親密無間的合作,戮力同心,一定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曲藝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