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路同歸 河南曲劇潤腔特色及其對民族聲樂演唱啟迪與影響研究.pdf
劉蕾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歷經五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后,積累了十分豐厚的人文底蘊。其中,戲曲融合了文學、舞蹈、藝術等多元化元素,給世人極具審美價值的藝術享受,并對現代民族聲樂發現產生了深遠影響。民族聲樂以歌唱的形式存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使之具備了多種多樣表現風格。本文基于對戲曲演唱與民族聲樂藝術關系簡述,就戲曲演唱對學習民族聲樂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戲曲演唱;民族聲樂;關系;影響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074-01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發展,現代民族聲樂對戲曲演唱借鑒更加徹底和深入,并在表演形式、聲樂教育及理念思維等諸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相關經驗積累越發豐富,為受眾帶來了極具審美價值藝術享受。但是,縱觀民族聲樂的整個發展歷程,由于過度追求科學規范發聲方法,導致其個性缺失,出現了風格單一、聲音雷同、千人一面的系列現象,阻礙了其創新發展。目前,學術界關于戲曲演唱對民族聲樂學習方面影響研究,倍受關注。
一、戲曲演唱與民族聲樂藝術的關系
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藝術、雜技等多重元素,其發展經歷了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程,極具審美價值。綜合來講,戲曲藝術與民族聲樂均屬于聲樂的范疇,其演唱風格基本相似,都是以優美的音色、明亮的音質為基點,真真切切地表達情感,民族說唱性特點顯現,要求聲音的表露“字正腔圓”、“以情帶聲”。相比之下,戲曲演唱與民族聲樂藝術又有著諸多不同,其中,戲曲演唱講求“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強調以人物為主線,通過人物、服飾、劇情等傳達思想情感,具有嚴格規范性。而民族聲樂藝術則以“情”為主。以聲樂作品《梅蘭芳》為例,戲曲元素在現代民族聲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種意義上,戲曲演唱在民族聲樂中融合與運用,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繼承與發展,同時亦豐富了民族聲樂構成,使之更具觀賞性,形成一條特色發展道路,對民族聲樂屹立于世界藝術領域之巔意義非凡。
二、戲曲演唱對學習民族聲樂的影響
如上分析,現代民族聲樂基于民歌、戲曲發展,其多元化的元素構成,豐富了情感底蘊,有助于戲劇性功能表現。由此看來,戲曲演唱對學習民族聲樂也會產生深遠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一)升華情感表現
民族聲樂與戲曲演唱既相通又相異,前者著重強調以情感為主線,本著民族情趣出發,精準地演繹不同風格作品。而戲曲是一門“唱、念、做、打”合一表達藝術,在戲曲演唱藝術中,“情動于中,必形于氣。氣與意相隨,形與氣相合,聲與形相融”的獨特理論,對民族聲樂學習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和學習價值。具體而言,教師組織民族聲樂學習應著重強調對戲曲演唱特點借鑒,通過手、眼、步、身等外在肢體語言表達,與歌唱有機地結合起來,生動形象、聲情并茂地刻畫人物形象,繼而更好地詮釋作品思想。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表演者的行為姿態中總能透露出精氣神,受眾通過表演者的面目、體態、招式變化能夠感受特定人物內心世界的民族情感及神韻。在現實生活中,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為了唱歌而唱歌,對作品情感領悟不夠深刻,身體僵硬、表情單一,雖說具備了較高的演唱技術水平,卻很難感染觀眾。而戲曲演唱在民族聲樂學習中借鑒與運用,能夠感化學生,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歌唱狀態當中。
(二)提高專業水平
縱觀傳統戲曲文化演繹特點,其向來講求對氣息合理運用,即“氣沉丹田”,要求將氣息存在橫膈膜上,充分利用丹田頂住氣息,繼而通過小腹部收放、顫動等動作來調整氣息,能夠有效控制聲音的平穩性。戲曲演唱中的氣息控制方法,對學習民族聲樂極具借鑒價值,將丹田作為演唱的氣息支點,能夠讓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更加細膩,繼而感染觀眾。因此,充分借鑒戲曲演唱藝術,有利于學生情感精準表露,在慢慢體悟中得到升華,并潛移默化影響觀眾主觀認知,提高其表現能力。與此同時,傳統戲曲演唱獨特的喊嗓、吊嗓等聲音處理技術,還能夠有效解決音域、聲區等問題。在民族聲樂學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i、a等喊嗓、吊嗓等方法鍛煉嗓子,循序漸進地拓寬他們的音域,加之恰當氣息控制訓練,可以幫助提高學生專業水平。除此之外,在民族聲樂學習中,生動語言、清晰咬字等對刻畫人物形象、表露藝術思想、深化音樂主題至關重要,這也恰恰是戲曲演唱的基本要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戲曲演唱對于民族聲樂學習影響價值,不僅僅在于促進傳統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同時亦有利于豐富民族聲樂內涵,增強其藝術表現力,另外還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提升。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民族聲樂學習系統構成復雜,戲曲演唱藝術內涵豐厚,本文研究可能存有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發展,綜合剖析戲曲演唱對學習民族聲樂影響,并由此提出更多有效引導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劉雪妍."藝德為先,戲比天大"——淺議民族聲樂學習對傳統豫劇諺訣的體悟[J].保山學院學報,2015,34(06):102-105.
[2]姚曉婷.論戲曲演唱行為習慣對民族聲樂演唱的影響[J].音樂天地,2014(09):49-51.
[3]臺慧.論民族聲樂對戲曲演唱與表演的借鑒[J].音樂時空,2014(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