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舞(傣族)-探索教學匯報新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促內涵 音樂系...
張娟娟
【摘 要】在高校舞蹈專業中,中國民族舞蹈課程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過去的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把舞蹈的動作形態當作教授內容,忽視了對舞蹈文化的教育,這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形成。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對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和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進行了探析,以此為實踐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從而提高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質量。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創造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167-01
在舞蹈教學實踐內容探究過程中可以看出,釋放肢體動作是民間舞蹈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內容,同時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滲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當前民間民族舞蹈教育改革中,諸多教育工作者都尚未充分認識到民族民間文化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嚴重制約了教育的創新和優化。所以,在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創新和改革中,如何實現該課程的優化改革,使學生的創造力得以激發,逐步成為教育事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更新教學理念,開發創新能力
作為一門藝術,舞蹈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所以,高校舞蹈專業教師應高度重視舞蹈教學。[1]教師應積極突破對舞蹈專業性人才培養的理念束縛,與學生現階段就業的多種類型相結合,大力更新,逐漸確立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知識結構為主的全新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民族民間舞蹈的時候,也能夠將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科學整合理論教學和技能傳授,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提升,這樣可以準確表達出各民族的舞蹈形態,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把握和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
對于教師來說,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全面、深入了解和分析民族民間舞蹈形態是其首要任務,換言之,就是讓學生準確掌握民族民間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既要對肢體語言、技能訓練予以重視,同時還要重視對文化層面的拓展,進而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民族民間舞蹈動作所體現的寓意,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中,首先應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和多樣化手段相結合,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2]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形象教學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民族文化中的藝術形象來激發學生學習民間舞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民間舞藝術情境中。也可以采用情感共鳴教學法,將民間舞蹈動作要領、舞者情感訴求與科學情感激勵方式相結合,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精神上感染學生,使學生保持積極長久的舞蹈激情。還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此方法,教師要深入了解不同舞蹈民俗文化,然后從民族文化入手,有機結合民族文化的元素和自身教學,例如音樂、服裝等,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情境中,進而讓民間舞教學目的順利實現。
其次還可以將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技術合理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用動態的形式將各民族人文特色和自然風光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借助對比各民族的影像資料,加深學生對每種舞蹈的理解。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積極開展實踐課程,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提高其創造力。
三、針對民族特點改革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融,從而使民間舞蹈具有多樣化的文化特色。[3]所以,在教學民族民間舞蹈的時候,要立足于其民族特點,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對綜合課程引起高度重視,同時還要對民族劇目的賞析和學習予以關注,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多民族民間舞蹈以及充分了解各民族文化習俗。例如,在教學藏族舞蹈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認識藏族舞蹈胯部和腰部的“懈”,因為藏區地勢較高,晝夜溫差大,藏民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背牛糞、背水等,長此以往就導致藏族人民的身體都有向前傾的特征,所以在舞蹈表演上,應對腰部的典型特征加以注意。踢踏是藏族舞蹈中主要的舞步,步調和弦子的節奏相一致,從而將民族特點凸顯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民族舞蹈的民族特征和元素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表現和理解得到有效增強。
總而言之,借助創新民間民族舞蹈教學,既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強。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民族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民族舞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對情感、禮儀和友誼的領悟逐漸增強,提高舞蹈即興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韻思.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中國民族博覽,2016,(5):133-134.
[2]張嘉婧.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教學法的選擇與運用[J].快樂閱讀,2016(22).
[3]陸喆.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7,(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