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銀河系在它的軸上旋轉時會是什么樣子?根據天文學家的一種新的“音樂表達”,它具有鮮明的爵士風格。
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馬克·赫耶(Mark Heyer)開發了一種算法,它表達了銀河系中氣體的運動,就像音符一樣,他的作品名為《銀河系藍調》。
“這個音樂表達讓你‘聽到’銀河系的運動,”Heyer說。“這些音符主要反映了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氣體的速度。”
他用五聲小音階,繪制了20年的無線電天文望遠鏡數據,在銀河系的氣體,到音符和樂器。
填充星際介質的氣體有三個階段:原子、分子和離子。它們也向特定的方向移動——要么靠近我們,要么遠離我們。
根據他們的光譜,氣相被轉換成樂器,木塊和鋼琴用于分子氣體,用于原子氣體的聲學低音和用于電離氣體的薩克斯管。
高音符表示正在向我們移動的氣體,而低音調則表示正在移動的氣體。長音符意味著更強的發射線。
他解釋說:“每一項觀測都是通過一條線來表示的,這條線顯示了望遠鏡指向的位置,沿著一條線的圓圈位置顯示了負責演奏的星系中氣體的位置。”
將天文數據轉換成音樂并不是一個新想法。事實上,“天體音樂”已經成為一種哲學概念幾千年了——認為天體的運動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音樂,盡管在實踐中它比實際的音樂更和諧。
約翰內斯·開普勒在1619年基于這個概念寫下了世界的和諧,并將行星描述為基于軌道速度的音符。
最近,天文學家們喜歡把他們的數據翻譯成實際的樂譜。
2014年,歐洲高速數據網絡Geant的項目經理Domenico Vicinanza用了“旅行者”探測器36年的宇宙射線探測技術,創造了一個音樂二重奏。
2015年,Burak Ula?,在土耳其伊茲密爾土耳其大學的天文學家天文館,發布了一張他由基于振動的明星Y凸輪。
Heyer的作文目前出現在本月的《天文學之聲》上,這是一個新的網站,它的特色是像這樣的項目。
在那里,你也可以聽到來自太空的其他聲音,由加州大學的天文學家Greg Salvesen提出,他為Heyer的作品設計了視覺元素。
他說:“你可以欣賞我的音樂作品,但如果你想學天文學,那也可以讓你學習。”
“這只是一種很酷的方式來欣賞這兩者。”
本文來自互聯網,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方信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