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故事大王進軍芒果 TV 這波操作 666
李程程 朱婷
如果你現在問身邊的00后《西游記》是誰寫的,會有小孩脫口而出告訴你:“是凱叔啊!”
小孩口中的“凱叔”,正是“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王凱。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起,凱叔給孩子們講了超過4000個故事,總計被播放19億次、共計時長達1.55億小時,相當于17694年。“凱叔講故事”和APP,已經斬獲1000多萬粉絲。
王凱曾提到親子產業最大的一個“魔咒”:用戶和消費者是分離的,產品做給孩子,但是掏錢的是父母。是否可以同時照顧兩層用戶,甚至是擊穿他們,是做好兒童內容產業的關鍵。
如今,王凱已經找到破解“魔咒”的辦法——一側擊穿,兩邊都過來。具體說來,是把兒童內容做到極致,形成的別無二家品牌,父母們無需選擇,只有信任。大多“凱叔講故事”的鐵桿用戶都會留下一句話:在凱叔這兒的故事,不用我再聽一遍,就可以放心把手機交給我孩子。
用新的價值觀去講故事
上一個可以被稱為“故事大王”的人,只能追溯到孫敬修先生了。
“孫先生才算得上是歷史上的一個豐碑。在工作的時候,我總會把自己和他去比,我到底講了多少,還差多少可以趕上孫先生的量。”在B輪融資消息發布后不久,王凱在接受媒體采訪飛時候表示。
王凱口中的孫先生,就是陪伴幾代人度過了童年時光的孫敬修先生。1901年,孫敬修生于北京南城。在30歲,孫敬修應北平教育局之邀,開始在廣播電臺為少兒錄制講故事節目。
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尤其是在1951年,新成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兒童節目“小喇叭”節目,由孫敬修講述的故事,通過電波傳遍中國大地,成為幾代兒童心中的唯一的“故事爺爺”。“喝著北冰洋汽水,嚼著大大泡泡糖,聽孫敬修爺爺講故事”,成為他們美好的童年回憶。
1979年生于北京的王凱,就是聽著孫敬修爺爺的故事長大。在寫《凱叔西游記》第一部時,因為太過熟悉,寫著寫著,孫敬修式的語言就出來了,“好多東西就是你的童年記憶,它會變成一種血、一種基因留在你心底”。
然而,每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也不一樣,人生經歷的差異,都會對故事的解讀產生巨大的影響。王凱認為,孫敬修所講的故事內容還是“相對粗糙”的。尤其是受時代因素影響,對于《西游記》情節的解讀,過于局限于臉譜化和兩極化的思維。
“其實《西游記》里的BUG無處不在。孫悟空會定身法,那還有什么妖怪不能降服?為什么唐僧被妖怪抓住,妖怪從來都不吃?為什么妖怪就一直要等,等到自己被人滅了?妖怪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唐僧被妖怪一次次地騙,還是不相信孫悟空?這些到底是為什么?”
這些前人留下的“劇情BUG”,在王凱看來,恰恰是后來者可以突破,并且使之更為精彩的部分。
“那你能不能寫出一個答案告訴孩子,唐僧面對妖精的時候,孫悟空告訴他這是妖精時,唐僧會說,我信你,可是萬一你錯一回。如果我今天轉頭走了,后來他們真的在這邊餓死了怎么辦?明知是陷阱,我也要走下去,就這一句話,可以把唐僧的整個人物性格,一代高僧的形象突出,唐僧對孫悟空的質疑,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種自己的追求。”
剔除這些舊故事里的“糟粕”,梳理符合現代人思維出“精華”,讓情節變得邏輯自洽,王凱覺得這些都成為了《凱叔西游記》中最精彩的部分。
王凱說,原來的價值觀怎么用新的價值理念去解讀,非常重要。只不過是之前沒有人這么去挖掘,然后講給孩子聽,“此前,一定會有人像我一樣的思考,但是他沒有針對孩子來做這件事情。”可以說,王凱對《西游記》這一IP的二次創作,打造出了新一代故事大王的形象。
藝術與商業的邊界
目前市面上關于兒童故事類產品并不鮮見。但是,絕大部分故事產品APP,都是簡單地將文字轉述為語音。在深諳聲音藝術的王凱看來,在小孩睡覺前講一講故事,并不是一件門檻很低的事情。
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后,王凱一直從事配音工作,2004年,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擔任文藝之聲主持人的時候,演播了大量小說,還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演播藝術家”。在央視,王凱主持過多檔央視熱門節目,包括CCTV2《財富故事會》、《商道》和《中華好詩詞》等。
2013年,王凱從央視離職創業,第二年,“凱叔講故事”誕生了。2017年,“凱叔講故事”早已由當初的升級開發為APP,通過給孩子講音頻故事積累了1000多萬用戶。APP一經上線便長期位列兒童類免費榜第一,每天與1000多萬家庭互動分享。在自然增長的情況下月活用戶超過127萬,日活用戶達25萬+,復購率高達55%,因此也成為了中國本土市場最受矚目的兒童品牌。
2017年5月底,“凱叔講故事”宣布完成了由新東方領投,摯信資本、浙數文化(原浙報傳媒)和艾瑞資本跟投的B輪9000萬元融資,并發布旗下主打的《凱叔西游記》全集產品。在商業變現上,“凱叔講故事”通過線上線下互通,打造了一條從內容生產到硬件產品的商業鏈條。以《凱叔講西游》為例,在音頻內容售出20萬份的同時,兒童隨聲聽也售出20萬臺。
“你知道你花了什么樣的精力,你也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素質。我們潛心三年才打造出的這些產品,別人想要超越它,最起碼這三年的時間繞不過去。”王凱表示,對于好的作品和內容產品而言,時間成本是根本必須——同樣的人花了多少的時間,往往可以體現產出作品的質量。
當然,這一切絕不僅僅是會講故事那么簡單,需要商業和藝術頭腦兼備。“如果創始人只是故事講得很好,但是沒有商業頭腦,沒有互聯網思維的話,這些事情你沒辦法做得到。反過來說,如果你有這個創業的想法,但是你對藝術和產品駕馭沒有這種極致的要求和信任,你也做不出這個茶。”
在王凱看來,藝術家和企業家,很多天性往往是無法融合的。藝術家講求自由,一般不會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藝術家創造出一個產品之后,往往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占盡它的主角。這句話是我的,就是我一個人打造的,我要占盡它的榮光,這是藝術家的世界”。
而進入市場的商業化的聲音產品,這里面有音效,有音樂,有改編,有節奏等諸多的東西。一個錄音演員在錄音棚內,外面是有導演的。這不是一個人的能力,這是一群人的能力,最終會匯聚成一個產品。
“原來我覺得創業這事兒是拼智商和資源的,但是,我現在發現這些真沒有什么關系,與之有關的是心胸和心性——是不是有心胸招來更多比你強的人,是不是愿意在沖沖撞撞的過程中不斷否定自己,是不是愿意承擔可能與自己關系不大的責任。”
讓人驚喜的是,2018年,褪去央視主持人光環,回歸一個創業者本色的凱叔,帶著“凱叔講故事”和一顆對配音熱愛的赤誠之心出現在《聲臨其境》的舞臺上,這一次他是節目主持人,也是多位嘉賓的搭檔。他繼續用多變的聲音展現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從擎天柱到央視再到凱叔,20年以來,凱叔一直在尋找最合適自己的方向。一如他之前所說“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