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立德”與“審美”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的互動整合

      音樂
      藝術百家
      2018年05月02日 13:50

      ...中師范大學素質教育中心主任陶宏開近日再次成為網絡熱點人物.昔...

      俞鋒

      摘要:立德與審美是高校德育和美育的主要任務,藝術創意實踐作為創意行為在藝術實踐和藝術產出中的教育形式,將立德與審美有機融合。兩者在目標指向、實踐內容和教育效果上邏輯互合。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通過教育主體的契合與溝通、教育內容的通常講融合與綜合、教育師資的創新與提升,在互動整合中實現立德樹人和審美育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高等藝術教育;文化創意產業;立德;審美;藝術創意實踐;互動整合

      在文化創意產業迅猛發展的今天,高校中的藝術創意實踐教育蓬勃興起

      藝術創意實踐通過激發創意思維實現創意構想設計創意產品策劃藝術展演,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藝術鑒賞和創作能力。其已經成為高等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將藝術學基礎理論和創意產業發展有機勾聯,成為藝術創作轉換為市場價值的實戰式訓練平臺,更重要的是因為其使“藝術作為心靈的教育”,有了實驗和評效的場景,在藝術創作動機表現手法象征意義方面可以導示出“以文化人、以德立身”的藝術教育成果,更可以此培育出學生對“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審美觀照和審美追求。“立德”與“審美”的教育目標有機統一于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之中。

      一、“立德”、“審美”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的互合邏輯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的要求。德育和美育教育作為教育的兩大任務,在目標指向上都是美化人的心靈,在實踐內容上都是美化人的言行,最終在教育效果上都是美化人的生活。因而,兩者具有邏輯的共通性:立德樹人、審美育人。藝術教育作為培養人類審美意識形態的教育形式,可將兩者有機統一,兩者可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產生良性互合的共鳴效應。

      (一)目標指向上的互合:美化心靈

      德育和美育教育在培養目標的指向上都是凈化人的靈魂、美化人的心靈,最終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德育通過對教育對象的道德認知教育和道德實踐教育,使之成為思想自覺、品德高尚的人,其核心基礎是對美的思想和道德的認知和辨別,這與美育教育通過體驗美、感受美、發現美最終創造美是內在一致的。正如王國維說:“美學上最終目的,與倫理學上最終之目的合”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全真性觀察和體驗,幫助學生找尋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激起他們用藝術的想象來表現對真善美的追求與憧憬,不僅僅體現為藝術語言形式表達出的美感,更體現為深層的是對真善美內涵的準確把握和充滿激情的向往與追求,“藝術的想象是一種道德上的審美,而道德上的圣潔更是一種藝術上的審美,再進而可得,藝術上的審美是一種道德上的教化(教育)”。這正是“內化于心”的德育與美育的教育功能。

      (二)實踐內容上的互合:美化言行

      藝術創意實踐作為創意行為在藝術實踐和藝術產出中的教育形式,它基于對自然和人社會的道德認知和審美情感,利用創造性的具象或意象表達,通過實踐平臺,進一步挖掘和激活創作資源,以一定藝術語言呈現的藝術作品感動感染感化受眾,以實現藝術教育效能。所傳達的正是對已然“內化于心”的真善美道德認知和審美情趣的外顯化,在一部部藝術創意作品的誕生中驗證著立德與審美的“外化于行”。因此,豐富多彩的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不但有助于學生審美創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對于受教育者的思想認知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就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學生在審美能力的幫助下,對社會各種現象的評價會從原來的真假善惡的層次上升到美丑的層次。最終形成自身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觀照,內心對真善的德育準則和美的審視標準,就會外化展現出美的言行。

      (三)教育效果上的互合:美化生活

      古人在倫理學上有“三不朽”理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而后要立功立言。唐代孔穎達曾在《春秋左傳正義》曰:“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可以看出,“立德”系指個人修煉道德操守,“立功”乃指事功業績,要為社會、國家建功創業,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著書立說,傳于后世,影響后輩。所以立德不僅僅是把自身修煉成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且要在社會形成道德風尚,為國立業,最終還要傳諸后世、為萬世開太平。當立德從個體層面升華成一種社會道德風尚和良性秩序時,就創造了一種和和美美、充滿道德正義的美好生活。在審美教育的效果追求上,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意即當人們學會懂得欣賞自己創造的美時,同時又能以包容的心態去欣賞別人創造的美,如此就呈現出各自之美和他人之美匯合在一起的美麗圖景,理想中的大同美也就實現了。所以,立德與審美,從終極教育效果上,應是實現美美與共的美好生活。而這一效果恰可以通過藝術創意實踐加以驗證和評效。從個體對美、對德行的理解上去創作藝術作品,到實踐層面去展現藝術作品,用作品去打動感化更多的人,從校園走向社區走向城鄉的各個角落,最終提升更多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乃至影響審美時尚,形成審美潮流,使人們在道德正義和藝術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二、“立德”、“審美”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的互動體現

      (一)立德:德育功能的展現

      藝術教育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之一,也是培養非智力因素的主渠道。俄羅斯美學家別林斯基說:“美和道德是親姊妹”。尤其是藝術教育中創意實踐教育,不僅能夠使受教育者通過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進而獲得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而且更能通過對美的人物事物、社會活動的道德辨別,甄別出社會美,以此陶冶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如此通過長期潤物無聲的德育浸潤,就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1.團隊精神和共識培育

      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集體合作為主要形式,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個體和集體、個人和他人之間的關系,藝術創作很多是個體的創作行為,創作者的配合協作意識不強,而任何一項藝術創意實踐都是成員通力合作的群體活動,有賴于成員之間的有效分工和相互配合協作,在合力完成的過程中就會培育出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如在文藝演出或藝術品策展等創意實踐活動中,要求所有參與者各盡其職、分工協作,否則就會影響到整個活動的效果,同時,在藝術創意實踐過程中,組織者應自始至終注意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因為共識是實現實踐目標的前提,是達到實踐效果的基礎。藝術創作者更多喜歡各自的個體創作,尊重他人、包容別人、協作他人的意識不強,這就需要:一是注重團結一致形成共識的氛圍營造。遇事多商量、一致才行動,懂得合作共贏、一錯俱損的道理。二是團隊成員都必須明確藝術創意實踐的目標和要求,對目標、進度、任務了然于心。三是根據情況及時應變調整,如遇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組織者應根據情況根據大多數人意見及時調整分工、消解各種矛盾。這也是價值多元化時代下形成向心力、凝聚力的前提。在這種協作團結形成共識的氛圍下,指導教師就可更多地發揮組織能力和聚合能力,提升活動質量和教育效益,而參與的學生能更多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藝術創造力,提高社會適應性和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真正在創意實踐中得到鍛煉,增長才干。

      2.民生情懷和國情浸潤

      藝術創意實踐活動有著和現實接軌的深厚土壤,如田間調查、藝術街區對市民開放、走進社區進行文化調研和藝術展演等等,在這些實踐中,可以接觸到課堂校園以外的各種社會場景:可能是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程度的城市、城鎮、鄉村、偏遠山區,也可能是不同資源稟賦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還可能是不同生活狀態下的鮮活藝術原型。這樣多種的社會生活場域可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理解層面和不同的審視角度觀察國情地貌、風土民情,更直觀地了解我國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征,各民族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況、奮斗故事和精神面貌,從中可深化專業知識、豐富創作素材、經歷實踐鍛煉。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還有利于矯正青年學生自視清高、自我封閉和浮躁不定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能夠深入社會了解民風,深入群眾體察民情,深入生活感受民生。在了解、體察、感受中,加深對基本國情和現行國策的深刻理解,加深對普通民眾的深厚感情,加深對自己才學的正確估計,然后自覺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擔當,自覺增強參與改革服務群眾的信心決心,自覺增強提高實際藝術創作能力、多出藝術精品的緊迫感。

      3.完美人格與心理調適

      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通過激發創作者與生俱來的藝術感知力,發現生活中的美,用多種藝術形式組合自由創作出新的藝術形象。這是一個自由創造力發揮的過程,這是一個個體人格自由適應生活美化的過程。藝術創意實踐通過搭建與生活,社會實際緊密相連的觀察、創作的平臺,使學生找到展示自我才華的廣闊舞臺,學生在參與活動參與實踐參與創作的過程中個人創作愿望得以實現,自身才華價值得以彰顯,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信心和成功感,積極向上進取自信的學習生活態度也隨之形成。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都是有組織的集體創作展演活動,學生的交際范圍在活動中擴大,學生可以廣泛結識更多不同專業和不同職業的人;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增強,大家可以通過相互協作加強交流結交朋友,使不善言辭和不善交往的學生自然地融入到群體當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活動中得以提升,通過成功組織演出展覽、義教等活動,感受集體的溫暖與力量,承擔自覺為集體奉獻的責任,如此學生人格得以逐步健全完善。

      部分藝術大學生,由于從小學習藝術或者因高考臨時改學藝術,從而在心理適應能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要么過度自我個性十足,與周圍人相處關系緊張,要么性格內向、自卑情緒較重、怕與人打交道等等:而藝術創意實踐教育從激發個體創作自信和增加團隊合作兩方面對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起到了較好的培育作用,文藝創意過程,文化生產,舞臺表演等就是自我創作能力的一種激發,就是合作協調能力的一種培養,就是對心理素質的一種挑戰。當登臺次數多了創作次數多了,心理緊張情緒慢慢消融,心理適應、應變能力就會逐步增強,與人合作也就更加自如。一方面,當更多的肯定和贊許來臨時自信心就隨之提高,從而激發出更大的創作進取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能在偶爾的演出創作失誤遭遇挫折時,因同學的及時勸慰團隊的合作幫助而很快走出失敗陰影,不斷增強耐挫力和意志力,從而促進健康心理的養成。

      (二)審美:美育功能的拓展

      藝術創意實踐是通過創意實踐形式來進行的美育教育,目的就是通過集體創意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激發審美情趣,增強審美體驗,升華藝術審美觀照,從而培養學生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最終提高學生以藝術美化生活的能力。

      1.激發審美情趣

      大學生正值青春勃發人生最美好的年齡,對一切美好的事情充滿渴望和憧憬。黑格爾認為,“人類本性中就有普遍愛美的要求”。然而大學生對美的理解在審美觀念上還有些膚淺甚至偏頗:他們追求美,但偏重外在的美,常把外表整容靚麗、外形叛逆夸張視為美,甚至把怪誕出格也視為美:注重短瞬的美,常把時尚流行、奇裝異服視為美,而不善于追求內在永恒的美,往往不懂得美所該內含的人文共識和藝術意蘊。然而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通過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深度解讀,通過對創造文明進程中的人物典型的深度挖掘,激發出學生對審美情趣的追求天性,使其深刻理解美的內涵,提高他們對自然世界和生活場域的審美辨識力及創造美的能力。因此,藝術創意實踐教育的審美功能在學校精心打造的教育平臺和教育情景下,通過受教育者的協力配合得以實現。使學生從各種自然寫生、藝術策展、社區演出等鮮活的實踐教學情景中,迸發對自然、對人民、對生活的美的情感,激發出創造美、傳播美的強烈動機和蓬勃的創作欲望,使審美情趣天性在審美實踐中得到觸發和歷練,進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2.體驗審美過程

      藝術創意實踐組織學生開展寫生、演出等活動,就是開放辦學、實踐育人理念的體現,通過深入到各類區域、各個民族、各個階層的生活實際之中,發現美、感受美,增強審美體驗。無論是經濟社會欠發達的鄉村山區、草原戈壁,還是發展繁榮的大都會、城市群,無論是清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是燦若星河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藝術創意實踐使學生不僅領略到大自然的秀美風光,增加對自然美的熱愛和體驗,更可親身感受、領悟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建設成就之美文明創造之美,激蕩起美學情懷,促進審美意識的形成。美的發現在于生活體驗和生活歷練,大學生在創意實踐活動中接受了自然美和社會美的陶冶,并觸發了美的體悟和美的遐思,由此在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的前提下產生審美和創作的沖動,就會以各種形式積極開展藝術創作活動,由此激發出來的藝術創作靈感和創作出的作品必將深植于生活中的文化土壤,同時這種源于生活的創作通過感知情感想象思維和創造力,塑造著學生的品德人格和審美意識,使學生在這種新型藝術課程中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3.升華藝術審美

      美的事物按性質可分為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三種。其中,社會美高于自然美,而藝術美又高于社會美,它是社會美與自然美的高度統一和完美結合,是真善的思想內容與和諧優美的感性形式的統一,具有形式的完美性內容的思想性以及美學的感染性和愉悅性。藝術創意實踐教育同時可以通過不同區域的自然社會人文背景比較,激發來自不同地區的課程受教者,融合各地的自然美和社會美,創造出高于各地區域審美標準的藝術美形式和作品。創意實踐中,培養學生高于自然美和社會美的藝術美觀應是重中之重,唯有藝術美觀的形成,才能創作出意境深遠美學價值永恒的藝術精品來,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說“美的藝術是一種意境”,如同古聯“鐵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生動地表達了書法形態意境之美:一場音樂會把你帶到了置身意境、身心俱融的境界,感受到的是音樂的生命律動之美:一個畫展會給你寧靜、狂歡、躁動、叛離等情緒感知,體察到繪畫以心言情、以景言志的生命思索之美。正是這種超出物象的意境表達,將內容的真善和形式的完美有機地融入美學的意象之中。藝術院校利用城市和學校的深厚文化積淀,打造校園藝術創意街區,讓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時浸潤其中,把對自然美和社會美的理解自覺地升華到藝術美的層次。

      三、“立德”、“審美”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的整合路徑

      由上所述,“立德”和“審美、邏輯上的內在一致和實踐上的互動體現,為兩者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實現互動整合提供了可能,當然要實現這種可能,需要注意五個方面的“統一”,在教育目標上,更加強調在藝術創意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健全人格和培養學生藝術創意能力的統一:在教育手段上,通過不同學科的結合和融合,強調鼓勵學生體驗性探究性創作和感受實戰性運作的統一:在教育內容上,為學生提供更多鮮活的創作素材和創意信息,拓展美學視野,強調激發學生藝術學習創作興趣和提高藝術學習創作水準的統一:在教育評價上,在尊重學生個性志趣差異的前提下,強調考量學生審美認知和道德修為的統一:在教學環境上,充分利用學校的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強調藝術創作和嘗試體驗藝術商業運作的統一。總之,“立德”、“審美”在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中的互動整合可以通過以下三個路徑得以實現。

      (一)教育主體的契合與溝通

      藝術創意實踐教育的主體為何?顯然不僅僅是教育者教育實施的情境或者受教育者。創意教育和實踐的特殊性,在于教育主體的多元化。如前文所述,即由教育者所實施的理性教育范式,通過營構有利于激發創造性思維和行為潛能的教育過程,激活受教育者自身資源的組合方式,最終提升藝術教育效能。在這當中,教育者教育過程(教育情境)受教育者三者應形成共同主體,要突破傳統的教育者和受教者主客體關系的阻礙,體現出三個共同主體對于參與創意實踐教育的主動性主導性和主體性。三者共同主動參與組織設計、主導實踐目標過程、主體實施活動環節,在民主平等、友好協商氛圍中始終保持良性溝通,特別保護和尊重受教育者在創意實踐中藝術創作的主體性先發性獨特性,如此就會形成藝術創意實踐教育環節的有效運轉。換言之,現代藝術創意實踐教育應該是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的創新教育形式。這一教育范式是構建于尊重信任的價值觀基礎之上通過開放互動的平臺設計和制度安排,激活受教育者內心尋求自我發展和實現的需求動力,促其展現藝術個性、實現藝術夢想。這一范式的構建還要特別注重教育情境及教育生態的建設,借助如大學藝術街區、大學生創客空間等物化實體,通過與社會藝術機構的廣泛合作,不斷活躍校園藝術氛圍,沉淀和凝聚主流藝術價值觀,讓受教育者對民族文化和主流藝術審美觀進一步產生認同,豐富藝術創意實踐的時代內涵,逐步形成“美美與共”的藝術生態,推動學生在創意實踐環境中順利成才。

      (二)教育內容的融合與綜合

      藝術創意實踐教育必須有著很強的交叉融合性,使藝術教育、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要素互補共生,結合形成一個新的教育場域。傳統藝術教育模式中,由于藝術院校的獨立設置,藝術學科門類的單一性,學校主要圍繞音樂和美術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這種模式下,缺乏文史哲的熏陶,缺乏數理邏輯的訓練,受教育者在藝術觀察力理解力以及表現力上就受到了瓶頸制約

      因此,藝術創意實踐教育要彌補傳統藝術教育的缺憾。首先是強調各藝術學科的綜合。因為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已日益走向綜合,不僅音樂和美術開始交叉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也進入藝術課堂,新的課程將更加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拓展藝術視野,提高整體素質”。尤其隨著人民審美品位的提高,綜合性藝術形式越來越受到歡迎,如電影和音樂劇,這兩種藝術形式幾乎是各種藝術品種的綜合和集成,在市場上遙遙領先于其他藝術形式??梢姡绞遣皇軙r空限制、聲臺形表兼備、多種審美要素齊全的綜合藝術形式越是受到市場的肯定和公眾的喜愛。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還要強調不同學科門類的綜合。藝術要大踏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引領社會審美風尚,還要將藝術學和文學哲學歷史學管理學新聞學教育學心理學甚至計算機學等等不同門類的學科進行綜合以當下比較受到關注的校園藝術創意街區為例,綜合化的藝術實踐教育除了要求不同的藝術學科如音樂舞蹈美術設計影視戲劇等在藝術文化氛圍下各司其職相得益彰,更要使學生在藝術史科學史學習過程中把握藝術發展的歷史縱深感,在管理學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把握藝術傳播的規律和機理,在哲學的學習過程中把握藝術思維的養成和藝術創作的方向。這與以往“只重技法不重人文、只重創作不管傳播”教育模式相比,使學生在藝術的綜合想象力理解力創造力和傳播力上有著更大的發展提升空間。

      (三)教育師資的創新與提升

      藝術創意實踐教育的實施者和指導者,必須具有主動學習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綜合的藝術知識結構和實踐教學的組織能力。

      具體而言,首先,創意實踐的教育師資要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和情懷藝術創意來自于創作者的主動觀察和感悟,激發學生發現美和鑒賞美的主動性,是實踐教育成功的關鍵作為教育的共同主體,就要善于通過平等的交流和啟發,進發出學生對美的現象觀察鑒別思考的激情和欲望,即使遇到偏頗想法也要予以尊重和包容,以理解和鼓勵的心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審美體驗和審美實踐。

      其次,要有綜合的藝術知識結構對于各個藝術學科要有足夠的理解,對各個藝術形式的相互交融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時要有足夠的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加廣闊的藝術修養和文化視野,對藝術的分類和運用規律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在教育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藝術學科融合的魅力。

      再次,要有較強的實踐教學組織能力。教師在具備了綜合的藝術視野和知識水平后,還必須對各類藝術形式市場運作的方式有較好的把握,了解最新科技在藝術領域的運用,既善于將多種藝術元素多種藝術形式多種技術方法融為一體,指導學生進行大型綜合性創作實踐,又要善于將藝術創作任務合理分工、合理配置人財物、合理管控進度。

      當然,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藝術創意實踐教育,還須要學校提供政策保障,一定的教育場地教學設備以及學分政策等,還要幫助開發校外的藝術創意實踐教育資源,等等。

      總而言之,創意實踐教育模式之于傳統藝術教育模式,需要德育和美育的互動和整合,也需要創新性和系統性的支撐。

      (責任編輯:楚小慶)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自然美 藝術 創意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99热在线观看|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四虎地址8848最新章节|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正在播放年轻大学生情侣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 免费无码看av的网站| 毛片网站是多少|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野草|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好男人社区在线www| eeuss草民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网站|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最近在线观看视频2019|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视频|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尤物视频在线看| h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igao视频|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羞羞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