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吉納斯特拉《第一鋼琴奏鳴曲》音樂語匯分析

      音樂
      藝術研究
      2018年01月08日 13:06

      ...歲月 節選 ,吉納斯特拉第一鋼琴奏鳴曲,巴伯 鋼琴奏鳴曲怎么樣,...

      劉柳 馬冬妮

      摘 要:音樂語匯,包括旋律、和聲、節奏、調式等諸多元素,它不僅是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之體現,也是作曲家創作和表達意圖之呈現。本文主要通過對《第一鋼琴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基本的節奏素材、旋律素材,及音樂創作技法進行簡析,以實現筆者對此作品表現手法等要素的整體認識的提升,以期為學者在音樂處理方面提供學術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吉納斯特拉 第一鋼琴奏鳴曲 音樂語匯

      吉納斯特拉的鋼琴音樂誕生于二十世紀初期,以極具鮮明的民族風格與多種創作手法兼容的實現,成為了阿根廷鋼琴音樂之領域的杰出代表。在鋼琴音樂作品中,他非常重視選取和引用民族、民間的音樂素材,結合自己對文化的理解,以多種創作方式對音樂的主題進行陳述與展開;同時,他的多數鋼琴作品在節奏、音響方面有更深層的挖掘與追求,從而創造出鮮明的、具有較強的民族韻味的鋼琴音樂的語言。

      其中,被廣為熟知的《第一鋼琴奏鳴曲》,創作完成于1952年,曾在匹茲堡國際音樂節和奧斯陸國際音樂節中演奏。具體地說,吉納斯特拉在這首奏鳴曲中,以最直接的方式將阿根廷民族音樂語言與新的創作技法相結合,并予以完美的展示,獲得了Henk Banding(荷蘭作曲家)的最高評價:“在這里,我們終于聽到了,由熱情高昂、對比強大和無窮的動力組合而成的鋼琴作品。令人驚奇的并極具吸引力的是,他把音色與框架分明的結構,恰如其分地銜接在一起,吉納斯特拉是第一位能在一首作品中運用12音體系和多重調性素材的同時,不失去詩意性與歌唱性,卻又富有力量及感情豐富的作曲家”。①事實上,這首奏鳴曲被視為是一首轟動業界的經典作品,同時也是吉納斯特拉的創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音樂作品。

      本文從《第一鋼琴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分析著手,剖析吉納斯特拉所運用的基本的節奏與旋律素材,以及十二音音樂的創作思維,進一步研究作曲家運用的豐富的音樂語匯及精良的現代音樂創作技法,并對此加以闡述。

      一、曲式分析

      吉納斯特拉《第一鋼琴奏鳴曲》,共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Allegro marcato,3/4拍,a小調,共204小節,為奏鳴曲式。這是一個在節拍、節奏方面變化最多,最為復雜的一個樂章。呈示部(第1-80小節):包括主部(第1-29小節)、連接部(第30-51小節)、副部(第52-66小節)、結束部(第67-80小節),調性為:a小調-e小調-#f小調-a小調;音樂是以明亮的雙音在切分節奏的伴隨下開始的,在節拍頻繁的更換下,使節奏感更為強烈、鮮明,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而副部與主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以裝飾音的音型在兩個聲部同時開始,使音樂獲得了獨特的田園風格,具有很強的歌唱性。展開部(第80-138小節):由引入部分、實質部分、屬準備這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引入部分(第80-109小節)、實質部分(第110-131小節)、屬準備(第132-138小節),調性由G大調在引入部分開始,并在實質部分中轉入C大調;在這一部分中,主要運用的是呈示部中的主部與副部的音樂素材,并不斷地對其進行轉調、離調,直至主部在a小調原調上再次出現,即作品的再現部分。再現部(第138-204小節):主部(第138-166小節)、連接部(第167-183小節)、副部(第184-198小節)、結束部(第199-204小節),在這里仍然保持著傳統奏鳴曲式中的調性回歸的曲式特點,并以fff力度下的八度上行的模進結束全曲。

      第二樂章Presto misterioso,6/8拍子,d小調,共192小節,為復三部曲式 A 、 B 、 A、Coda。在這一樂章,作曲家運用有調性的十二音的創作手法,通過音區的變化、同音反復以及音的厚度變化,對音樂進行了動力風格的變化與發展。

      A 部分(第1-78小節),由A(第1-30小節)、連接部(第30-48小節)、B(第48-78小節)這三個部分構成。A為音樂的主題,由d小調開始,而后轉入bD大調進入連接部;音樂以均等的、持續的節奏律動在距離三個八度的音區上進行陳述,這不僅使音樂的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具備了動力性的風格。B為副題,為d小調,吉納斯特拉在這一部分中運用了阿根廷民謠作為音樂素材,使音樂顯現出清晰的風格。此外,連接部的調性發展為D大調-E大調-d小調。再現 A 部分(第117-167小節),與 A 相比,這一部分只陳述了A(第117-155小節)與連接部(第155-167小節),其中,A段的音樂是由g小調轉入原調d小調的,之后音樂直接進入了Coda。

      B 部分(第78—117小節),調性的發展為d小調-a小調-e小調,為音樂的發展部,由兩種音樂素材構成。Coda(第167—192小節),為d小調,運用了主題的音樂素材,并利用休止符的不規則的分布突出切分的節奏效果。此外,全曲的速度快,且要求聲音的均勻性,音樂充滿了很強的戲劇化。這一樂章的結尾處,在力度上與第一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一種逐漸消失的感覺。

      第三樂章Adagio molto appassionate,5/4拍子,d小調,共70小節,為減縮再現的復三部曲式: A 部分(第1-34小節):包括A(第1-18小節)、B(第18-34小節); B 部分(第34-40小節);再現 A 部分(第40-70小節):B( 第40-56小節)、A( 第57-70小節)。其中,調性的發展與布局為:b小調-d小調-f小調-bd小調-d小調-a小調-b小調。音樂是以pp的力度緩慢的開始,具有浪漫主義音樂的氣質。主題的音調是B、#F、C、bE、A、D,與吉他撥弦類似,具有很強的神秘感。而副題則是流動性較強,并且頗有復調對位的特點。

      第四樂章Ruvido ed ostinato,全曲共184小節,a小調,使用3/8=6/16的節拍,為回旋曲式A、B、A1、C、A2、(Coda)。其中,A(第1-26小節)、B(第27-36、36-61、62-81小節)、A1(第82-100小節)、C(第100-113、113-130、130-137小節)、A2(第138-161小節)、Coda(第162-184小節)其調性為:在主題A、A1、A2與Coda中,音樂始終a小調中進行;在插部B與C中,調性發展為a小調-d小調、#c小調-E大調-a小調。這一樂章不僅是在作曲家運用的音樂素材方面,在節奏型等方面也具有回旋的特點。在主部中,是以固定動機和對動機進行擴張的手法進行的,并以此來調動音樂的緊張情緒。插部主要運用了旋律性的音調進行展開,低音聲部常采用和弦的重復形式,以烘托出激烈的熱情的音樂氣氛。而在第138小節開始的A2中,出現了雙手交替的演奏形式,并使用大量的八度和弦,對主題旋律進行了再次的變化和發展,使樂曲在濃烈的fff音上輝煌的結束。

      二、基本的旋律素材

      《第一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阿根廷的彭巴大草原的音樂,其主題與民間歌曲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德里斯特民歌、米隆加歌曲,以及十二音的寫法等。

      德里斯特 為悲傷的意思,是秘魯最為古老的民歌。音樂中運用最多音程方向的是下行的大二度、純四度和上行的大三度,音樂情緒緩慢而憂傷。在第一樂章中,主題的進行為大三度音程上行→大二度下行→純四度下行,由此可以看出,這與德里斯特民歌的旋律進行基本相同。而副部主題(#F、E、D、B)則是對主部主題(E、D、C、A)的音樂素材進行重復的手法。

      米隆加 米隆加歌曲與印第安人的音樂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阿根廷的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米隆加多為兩拍子或三拍子,常運用大小調式交替的形式以擴展旋律,另外,旋律在走向上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與伴奏在節拍上,經常形成對位的效果,這在第一樂章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旋律上有所體現。

      十二音音樂的創作思維 吉納斯特拉在這一奏鳴曲的第二樂章、第三樂章中運用十二音序列音樂的創作手法,他在將自由無調性的音樂創作思維融入作品之中的同時,通過節奏重音的形式明晰了音樂調性。如:第二樂章主題的音高組織,沒有完全按照十二音序列的排列順序來進行,在多次重復的每一小節的第一個節拍重音D和F,使音樂形成了以D音為中心調的音列。此外,這一樂章的主題是通過兩個聲部在不同的音區上同時以持續、均等的律動來進行的,在音樂色彩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樂章的主題同樣也是十二音思維的具體表現,它的曲調源于克里奧人的吉他定弦音(E—A—d—g—b—e1),吉納斯特拉用阿根廷的五聲音階(E、G、A、B、D)將其重新進行排列,使音樂更具有民族特征。而在 B 段之中,他堅持打破了原來的在音高等方面的組織規律,并運用節奏的變化促使旋律更具有推動力,同時也體現出了12音的創作模式。

      三、基本的節奏素材

      在《第一鋼琴奏鳴曲》中,關于和聲織體、節奏不僅呈現出橫向與縱向的發展,還體現出馬蘭波舞曲和加托節奏的精神。

      橫向的交替 節拍、節奏的橫向交替是阿根廷民間音樂最重要的節奏類型之一,通過對節拍、節奏的變換,使音樂具有動力性的民族風。如:吉納斯特拉運用了變拍子的形式,作品的主題分別在2/4、3/4、6/8、5/8、8/8、9/8等節拍之中進行著,這使得音樂整體的節奏重音隨著節拍的變化而產生了變化,從而形成了切分的效果,生動體現了粗獷的、熱情的音樂風格。

      此外,在第四樂章第1—4小節中,他還運用了雙重節拍3/8和6/16的組合形式,以打破三拍子的節奏韻律,形成了2+3的復合節奏形態,這種創作手法不僅使音樂的節奏加快了一倍,還改變了節奏重音,體現出馬蘭波與加托節奏的精神,使音樂在節奏風格上體現了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的結合。

      縱向的重疊 縱向疊置的節奏型也是阿根廷音樂中最重要的節奏變換的類型,這在第二樂章得以突出的表現。另外,在第二樂章第97—100小節中,低音譜表的跨小節的連線,實際上是改變了節奏重音,從而形成了弱拍起的聽覺效果和節奏錯位的感覺。

      馬蘭波與加托節奏 馬蘭波舞曲與加托,都是阿根廷民間舞曲。其節拍為6/8,節奏復雜,速度較快,類似踢踏舞曲。在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及第二樂章A、B部分中,馬蘭波與加托的節奏形態均得到體現。

      結語

      綜上所述,吉納斯特拉《第一鋼琴奏鳴曲》的音樂創作,是與阿根廷的民族文化一脈相承的。一方面,它基于阿根廷民間歌舞的特點,吸收了民族曲調的元素,使音樂的個性創作從表面的音響性深入至民族文化的氣質與韻味之中;另一方面,他借鑒了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將阿根廷的五聲音階與十二音序列音樂的創作手法相結合,以實現旋律在不同音域上得到多樣化的擴展以豐富其內涵的效果,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而完整的音樂創作思維。

      注釋:

      ①由熹.特立獨行的創造者——阿根廷作曲家金那斯特拉的鋼琴作品[J].人民音樂 2008(6).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2]楊儒懷.音樂的分析與創作[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姚恒璐.二十世紀作曲技法分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小節 音樂 小調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 中文字日本乱码|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国产00粉嫩馒头一线天萌白酱|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女神捕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乱理伦在线播放| av狼最新网址| 欧美bbbbxxxx| 国产成人最新毛片基地| 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欧美性色19p|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123在线观看|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激情五月婷婷网|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亚洲三级在线看|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app| 放进去岳就不挣扎了|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权明星商标查询|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zoozzooz性欧美|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