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和圣蝎展開策略性對戰:九宮陣會隨機顯示亮的區域,對應不同的...
摘要:隨著電子音樂的飛速發展,為加強電子音樂的學科建設和應用普及,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電子音樂術語選擇對應的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出兼具學術性、實用性并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音樂術語。
關鍵詞:電子音樂術語 翻譯策略 歸化 異化 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2-0164-05
電子音樂是20世紀中葉誕生于西方的一門新興學科,短短幾十年的發展,電子音樂的概念、思維、創作手法、宿主軟件、聲音處理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紀的現代電子音樂已經不同于初創時期,它已從純粹的專業探索領域擴大到社會、家庭的應用領域,電子音樂術語也在此過程中不斷擴充。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借鑒和使用的專業術語的源語言主要為英語,而在中文語境下,要構建電子音樂學科體系必須要以中文作為語言基礎,因此,對電子音樂術語的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電子音樂術語翻譯研究相對滯后和混亂的狀況,翻譯策略與方法的正確選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先明確翻譯策略與方法,才能翻譯出兼具學術性、實用性并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音樂術語。
一、概念辨析
(一)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
筆者在論文《新格羅夫音樂辭典中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中指出,新格羅夫音樂辭典中定義的“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實為“電聲音樂”(Electro-acoustic Music),是指將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子技術應用于存取、生成、探索和配置聲音材料,并以揚聲器作為播放的主要媒介,即為應用電子技術處理聲音材料而得到的作品。[1]專業界一直堅持采用這個約定俗成的明確概念。然而,隨著現代電子音樂的不斷發展,電子音樂拓展到非專業界,不再局限于“實驗室制作”,從而擴展出許多其他形式類別的電子音樂,也使電子音樂有了更寬泛的理解,包括商業性和娛樂性的電子音樂以及以現場演奏為主體的電子化的流行音樂。本文所提到的電子音樂是廣義的,因此其術語包括了電子音樂的專業領域和非專業領域。
(二)翻譯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
翻譯策略是翻譯活動中,為實現特定的翻譯目的所依據的原則和所采納的方案集合,它更多強調的是宏觀的翻譯原則和基本方案。[2]根據翻譯活動兩極的參與者——原文作者和譯文接受者,將翻譯策略分為“異化”(Foreignizing strategy or Foreignization)和“歸化”(Domesticating strategy or Domestication)兩類。“異化”采用原文作者取向,即譯者在翻譯中盡量向原文作者靠攏;“歸化”與“異化”相對應,采用譯文接受者取向,即譯者在翻譯中盡量向譯文接受者靠攏。異化與歸化這兩個概念表達的是一種傾向性,它們是相對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三)翻譯方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方法是翻譯活動中,基于某種翻譯策略,為達到特定的翻譯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徑、步驟、手段,它是翻譯中的一種概括性處理方式,而非具體的、局部的處理辦法。因此,它區別于翻譯方法在具體實施和運用時所需的技術、技能或技藝。[2]
二、電子音樂術語的分類及對應翻譯策略
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不能一概而論,電子音樂術語涉及的范圍很廣,有英語詞匯,也有非英語轉譯詞匯;有技術性用語,也有描述性用語。因此,只有先對電子音樂術語進行分類,再選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才更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才能為構建中國電子音樂學科體系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一)已有的分類方式
1.陳國順的分類
陳國順編著的《英漢電子音樂詞典》中,將收集到的電子音樂相關詞匯分成十類,分別為:
(1)便攜式或雙排鍵電子琴用語。
(2)合成器用語。
(3)MIDI理論及其周邊設備用語。
(4)音序器或音序軟件用語。
(5)電腦及音樂軟件用語。
(6)電子樂器音色名稱。
(7)合成器或音源的音色編輯用語。
(8)樂器名及其用語。
(9)樂理術語。
(10)電子技術術語。[7]
本文的撰寫主要以該詞典為基礎,對比其它渠道出現的電子音樂術語。《英漢電子音樂詞典》于2001年出版,但它卻是市面上最新的一本英漢電子音樂詞典,距今已有16年的時間。雖然它已落后于電子音樂的發展,但是它已有的術語和分類方式值得借鑒。它按電子音樂所涉及的不同領域將詞匯分成了十個類型,這有助于翻譯意思的選取,因為同一個詞在不同領域可能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access path control在電腦用語中表示“存取路徑控制”,在電子技術術語中則表示“連接路徑控制”。
2.張小夫的分類
張小夫在2002年發表的論文《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中所講的電子音樂是廣義上的電子音樂,并劃分出電子音樂平行發展的三個不同層面:
(1)具有學術性、探索性和前衛性特征的“專業化”電子音樂。
(2)具有商業性、實用性和流行性特征的“社會化”電子音樂。
(3)具有娛樂性、普及性和多樣性特征的“家庭化”電子音樂。[3]
張小夫所指的“專業化”電子音樂,實為電聲音樂,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專業性和實驗性。筆者認為第二種“社會化”電子音樂和第三種“家庭化”電子音樂是可以合二為一的,因為它們都同時具有商業性和娛樂性。娛樂性是商業運作的賣點,商業性是娛樂性的技術支撐,二者相輔相成,將電子音樂推向市場。
3.陳吟的分類
陳吟在其《電子樂起源》(預計2017年出版)一書中,將電子音樂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學術電子音樂,即學術界所稱的“電聲音樂”(electro-acoustic music);一種是非學術電子音樂,可稱為“大眾電子音樂”(popular electronic music),其下分為“大眾實驗電子音樂”“電子舞曲”(EDM)和“其它大眾電子音樂”。[4]此種分類是筆者比較認同的,只是“大眾”這個名詞表示“民眾、群眾”,而學術界的研究者實際也在這個名詞范圍內,因此其在表述上不夠準確。
(二)新的分類方式及對應翻譯策略
綜合上述已有的分類方式,筆者根據電子音樂的創作和研究目的將電子音樂分為兩類:一類是學術性電子音樂,即“電聲音樂”,適用于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是為“未來”而作,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界限,不斷實驗和探索,擴大電子音樂的研究外延;一類是市場化電子音樂,適用于市場領域,是為“現在”而作,目的是為了擴大電子音樂的商業性和娛樂性。因此,電子音樂術語也分為兩類,并分別對應不同的翻譯策略。
1.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
此類術語應采用“異化”翻譯策略。電子音樂誕生于西方,中國電子音樂的創作與研究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異化翻譯策略能夠在目的語中引入源語言的音樂、文化和科技要素,便于中西方學術交流,跟上西方先進技術的發展,并且譯文的接受者是電子音樂專業領域的學習者和研究人員,他們既具有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又肩負開拓創新和學科建設的責任。因此,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對應異化翻譯策略,它主要包括電聲音樂術語、電腦和電子專業術語、MIDI理論術語等。
2.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
此類術語應采用“歸化”翻譯策略。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電子音樂相關產品成本不斷降低,電子音樂不再是專業領域的專屬,許多針對市場的電子音樂及相關產品應運而生,進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因此,術語應翻譯的流暢地道、通俗易懂,便于初學者和愛好者上手和學習。雖然市場化電子音樂的創作人包括一些專業人士,但還有一部分是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業余人士。市場化電子音樂及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大多數是孩子、初學者和業余愛好者,因此,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對應歸化翻譯策略,它主要包括常用插電樂器用語、MIDI周邊設備(包括音序器、音源、鼓機、效果器、調音臺、MIDI連線等)用語、音樂軟件用語、電子樂器音色名稱等。
三、電子音樂術語的翻譯方法
翻譯方法是以翻譯策略為前提的。異化策略下的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是源語言作者取向的,主要有三種翻譯方法:零翻譯、音譯、直譯。歸化策略下的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是目的語接受者取向的,主要有三種翻譯方法:意譯、改譯、創譯。
(一)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的翻譯方法
1.零翻譯
“零翻譯”就是直接把源語言中的某些成分直接引入到目的語中。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存在很多首字母縮略詞,這類詞匯是約定俗成的常用術語,應采用零翻譯加括號注釋的形式,例如電腦和電子專業術語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和MROS(MIDI實時操作系統)。零翻譯法既能使翻譯后的學術性用語與源用語保持統一,又容易記憶,使用起來簡單方便。電子音樂術語中的首字母縮略詞通常有兩種情況:
首先,一個縮略詞對應一個詞組,所代表的意思是唯一的。這種情況采用零翻譯,即使不輔之以注釋也不會產生混淆,方便學科建設和市場應用。例如:MIDI,在音樂術語中只代表一個意思——“電子樂器數字接口”,可以直接譯作“MIDI”,也可以譯作“MIDI(電子樂器數字接口)”。
另外,一個縮略詞對應多個詞組,所代表的意思不同。這種情況應采用零翻譯,需要在括號中補充術語的詞組原形和中文釋譯,使術語的理解更準確,避免產生誤解。例如下面這些電腦用語:
①Multi Media Controller.
②Main Memory Controller.
③MIDI Machine Control.
④Midcourse Measurement Correction.
它們都對應縮略詞MMC,但對應的源語言詞組和意思都不同,如果不用括號作補以說明就無法準確理解其意思,因此,可以將它們譯作:
①MMC(Multi Media Controller多媒體控制器)。
②MMC(Main Memory Controller主存儲控制器)。
③MMC(MIDI Machine Control MIDI機器控制)。
④MMC(Midcourse Measurement Correction中段測量校正)。
2.音譯
“音譯”就是把源語言的文字符號用目的語中與它發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號表示出來的方法。音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用目的語文字符號表示源語言的發音,但不管譯文本身是否有含義,例如:bit音譯作“比特”,表示電腦中的(二進制)位,是數字信息里最小的可計量單位,而“比特”這個中文詞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另一種是用目的語文字符號表示近似源語言的發音,并且譯文本身表達的意思與術語的意思相關,例如:patch,在李斯心的論文《計算機音樂學科重要基礎術語的確定及其創新性譯釋》中,譯作“排秩”。patch用作電腦和電子專業術語時,它是指在數字化的模擬系統中,將各組成部分復雜的連接與軟件各功能單元的連接以一個解決方案的形式即某個patch存儲在機器中。編程者所寫的指令序列會挑選在一個計算中使用哪些功能單元以及使用的順序。[5]因此,patch譯作“排秩”既符合“排列次序”的意思,又簡潔明了,其漢語發音還與patch相吻合。
3.直譯
“直譯”指保持原文內容和形式的翻譯方法,即在詞匯意義及修辭的處理上不采用轉義的手法,并且在語言形式的處理上允許適當的變化或轉換(如語序轉換),譯文符合目的語詞匯和句法規范。[6]直譯是學術性電子音樂最常用的方法,許多術語都是在已有詞匯的基礎上組成新的詞組,例如電腦和電子專業術語pulse譯為“脈沖”,在其基礎上的派生詞大多采用直譯法,如:
(1)pulse amplification脈沖放大。
(2)pulse back edge脈沖后沿。
(3)pulse decay time脈沖衰減時間。
(4)pulse regeneration脈沖再生。
這些派生詞組均保持原文內容和形式,譯文亦符合中文句法規范。而有些派生詞組的直譯譯文需要作語序上的調整,如:pulse string應譯為“一串脈沖”,而不能譯為不符合中文語序的“脈沖一串”。
(二)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的翻譯方法
1.意譯
“意譯”區別于“直譯”,指根據原文大意來翻譯,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譯,主要強調原語文化體系與譯語文化體系的相對獨立性。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應符合市場需求,貼近市場人群,因此其翻譯需要符合譯語文化體系,下面flanger和envelope的翻譯為例。
flanger在維基百科網站中解釋為:產生“flanging”這種效果的效果器。flanging指一種音頻效果,它由兩個相同的信號混合產生,其中一個信號會稍有延遲并持續變化,通常延遲時間小于20ms。現有對flanger的中文翻譯五花八門,如:鑲邊效果、鑲邊、鑲邊器、法蘭音響效果、弗蘭格等。flanger是MIDI周邊設備,也是編曲軟件常用術語,因此,其屬于市場化電子音樂術語,應在歸化策略下選擇翻譯的方法,所以直接音譯的“弗蘭格”不可取。“法蘭”也是音譯,是模具常用術語,即軸與軸之間相互連接的零件,用于管端之間的連接,與flanging的意思不符合。“鑲邊”則形象的表達了產生此種效果的過程,比直譯成名詞“凸緣”“邊緣”更形象,也更易讓人理解,符合目的語文化,并且以er作為后綴的英文詞通常表達“做……的人”或“做……的器物”,此處正是指實施鑲邊的器物,因此應譯作“鑲邊效果器”。
envelope本身是“信封”“外殼”的意思。在幾何學中Envelope譯作“包絡線”,是指跟某曲線族的每條線都有至少一點相切的一條曲線。(來自“互動百科”)envelope在電子音樂中代表聲音隨時間變化的振幅(或其他參數)的曲線形狀,它決定了波形的外形走向,包括振幅、頻率和音質,它是一種控制信號,被應用到音色合成的各方面,也是音色編輯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envelope屬于編曲軟件常用術語,表現形式為勾畫聲音的曲線,像是把聲音以曲線脈絡的形式包裹起來。若直接用“信封”“外殼”這兩種譯文都不合其意,而套用“包絡線”這個翻譯,既表明是一種曲線,又表現出“包裹”這個動作。因此,用目的語中已有的詞匯進行意譯,既符合歸化的翻譯策略,又能較準確的傳達源語言的意思。
2.改譯
“改譯”指原文直譯與實際意思相悖時,需要用目的語合理表達出實際應用中的意思。“意譯”與“改譯”的區別在于:“意譯”仍按原文大意翻譯,而“改譯”則需改變原文大意,糾正可能產生的歧義。例如編曲軟件中的常用詞noise gate,已有的譯詞為“噪音閥”“噪音門”。noise gate的原理是阻止額定頻率以下的信號通過,使聲音得到過濾,它可抑制一定頻率范圍內的噪音,使聲音更加自然逼真。因此,它的作用實為“降噪”,而已有譯詞沒有明確表達“降噪”的意思,“噪音閥”“噪音門”會讓人以為是可以控制噪音升和降的開關,而與原本的意思相悖。筆者認為譯作“降噪閥”更為恰當,其中“閥”能表達控制的意思,比“門”更貼切。
3.創譯
創譯,是指譯者為滿足譯文接受者特定的需求,拋棄原文的意義和形式,創造性地對原文進行重新處理的翻譯方法。電子音樂新術語層出不窮,有的采用已有的英文詞匯,但卻與單詞本身的意思無關,在這種情況下應譯作既與電子音樂應用中新含義相符,又易于目的語接受者理解的中文詞匯。例如bounce這個詞,其本身是“跳”“反彈”“拒付”“退票”等意思,但作為音序器、音序軟件的常用語時,意思是將一個音軌的所有事件合并到另一個軌道,因此其已有的譯詞都不適用,而創譯作“并軌”。
(三)電子音樂術語翻譯的基本原則
以上對電子音樂術語翻譯策略和方法的總結,是對大多數情況而言的,隨著電子音樂的飛速發展,許多術語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譯者不知如何選擇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擴大到市場應用時,應保留學術界已公認的譯文。學術性電子音樂術語雖以異化策略為主,但其譯文仍以“信、達、雅”為基本準則,符合中文表述方式,這樣既有益于學科建設,又能使學術性和市場化用語逐漸同步。例如最早的電子樂器:Theremin“泰勒明琴”和Ondes Martenot“馬特諾琴”,它們都是以發明者的名字命名,采用音譯法翻譯,后來才逐漸從學術領域擴大到市場范圍,并一直沿用直譯的名稱。
同一詞匯或詞組在不同領域意思不同時,應保持其差異性。例如:access path control作為電腦用語時譯為“存取路徑控制”,而作為電子技術術語時譯為“連接路徑控制”;access denial作為電腦用語時譯為“訪問否定”,而作為電子技術術語時譯為“拒接”。從這兩個詞組可以看出,在電腦技術中access表達的是“存取,訪問”的意思,而在電子技術中access表達的是“連接”的意思,兩者并不相同。因此,應保留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差異。
在同一領域中,不同詞組若包含有共同的術語詞匯并且該詞匯表達意思相同時,應盡量保持該共有術語翻譯的統一性。例如電腦術語default,指未經其他任何指令更改,是程序或系統默認的(設置),即“缺省”,又譯作“默認”。在電腦應用領域default大部分的派生詞中都選用“缺省”這個譯詞,比如:
(1)default attribute缺省屬性。
(2)default binding缺省結合。
(3)default initialization缺省初始化。
然而,有一些詞組則沒有將default譯作“缺省”,但確為“缺省”的意思,例如:default literal被譯為“系統設定直接量”,而系統設定直接量的即為默認的直接量。因此譯為“缺省直接量”在意思上是一致的,統一采用“缺省”這個譯詞可以保持與其它default派生詞的一致性,也便于追溯源語言所用詞匯。
按翻譯策略和方法得到的譯文與約定俗成不相符時,以前者為準并在括號中加注約定俗成的譯文。例如電聲音樂術語Acousmatic music,實際指的是只能聽到聲音而看不到聲音來源的音樂,直譯作“唯聲音樂”,但是其約定俗成的譯文為“幻聽音樂”。而acousmatic并沒有“幻聽”的意思,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翻譯時應選擇更優的譯文并加括號將約定俗成的譯文加在后面,即:Acousmatic music唯聲音樂(幻聽音樂)。這樣可以逐漸用更準確專業的譯語代替易產生混淆的約定俗成的用語。
四、結語
從電子音樂源語言術語的出現、傳播,到目的語接受者正確辨義、準確表達,最終在業界形成共識、構建學科,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過程。對電子音樂術語提出具有方向性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在應用當中能有效地適應電子音樂術語數量龐雜、涉及眾多學科、不斷有新創詞的特點,使規范和統一學科術語少走彎路。然而,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并不絕對化,我們翻譯電子音樂術語時必須要遵從一點:從符合未來電子音樂學科發展的角度,擇優而從。
參考文獻:
[1]余珉露.新格羅夫音樂辭典中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J].黃河之聲,2017,(15):66.
[2]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J].中國翻譯,2014,(03):83.
[3]張小夫.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3,(04):32.
[4]陳吟.電子樂起源[J].預計2017年出版.
[5]李斯心.計算機音樂學科重要基礎術語的確定及其創新性譯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8,(01).
[6]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J].中國翻譯,2014,(03):85.
[7]陳國順.英漢電子音樂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