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pdf
張冬莎
【摘 要】琵琶是一種重要的撥弦類弦鳴樂器,一般由木頭制作而成,外形呈半梨形,分為上裝四弦和下裝四弦,最原始的弦是用絲線繞成,現今多用鋼絲、鋼繩、尼龍等特殊材料制成。琵琶演奏有許多技巧和獨特的方式,本文主要依據琵琶演奏中的氣息和氣韻,對琵琶演奏的模式和理念做一些實質性的分析和深層次的研究。
【關鍵詞】琵琶;氣息;藝術;演奏
中圖分類號:J63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071-01
琵琶演奏者要對琵琶樂器的發展歷史進行一些適當的了解和學習,這會有助于日常的練習,培養自身對琵琶演奏的熱情和積極性。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其中,琵琶的由來極為特別,“琵琶”二字中的“玨”意為“二玉相碰”,蘊意獨特,吸引諸多樂器愛好者,能有效地培養演奏者的藝術情懷,演奏時能發出悅耳碰擊聲,優美動聽。
一、注重琵琶演奏的曲調形式,加強旋律氣息
想要把琵琶的音色和音調全面地激發出來,琵琶彈奏時要注意演奏技巧和音色韻律的掌握理念,控制好節奏,以豎抱的演奏形式,左手專門負責按弦,右手進行五指彈奏,左右手相結合,協調演奏。琵琶的演奏入門極其簡單,但演奏者想演奏精湛,必須嚴格對待自己,注重日常的音弦練習,并需要投入大量的琵琶曲調練習,才能控制好自己左右手演奏的力度和方向,發揮琵琶練習的極大優勢及特點。在琵琶演奏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琵琶手在樂曲某些地方恰當地運用了有效的演奏理念,比如虛音與實音的有機結合,這是一種很好的演奏技巧,可使樂曲在各個層面上帶給聽者聽覺上的奇妙體驗,而且音量方面都能增添對比,學習琵琶要掌握這種虛音與實音組合進行的方法,不斷進行訓練,優化訓練技巧。
學習琵琶時,一定要掌握琵琶演奏的理念和基本技巧,才能做到訓練有效,方法獨特。琵琶的音域琵琶上的音位,又稱為相與品,當代的琵琶演奏形式和古代古人的演奏有一定的區別,琵琶演奏者一般都按照平均律依半音順次排列琵琶的音序,而不同形式的琵琶,一般安裝有六相二十五品,但大體上總是相同的。演奏者要清楚自己的琵琶各個音調,掌握重要的琵琶演奏理念,把四條弦定作“Adea”,對于每一個音符都要掌握并熟悉。
二、訓練琵琶演奏的氣韻表達,提高藝術氣息
琵琶手平時要注重基本功練習,掌握基礎知識,對音階、練習曲和樂曲練習音調都要牢靠記在心里。在進行琵琶音律感知時,通常的做法是把音弦和曲目的旋律相結合,安靜地聆聽,感受過后再把音階和練習曲在每天練習的時間內占到二分之一的比例,把握自身的演奏技巧,另外一半的時間用來練習和鞏固琵琶演奏樂曲,注重虛實結合,里外如一,才能發揮自身的長處和優勢,減少短板,在不斷的練習中發現琵琶的音律美和和諧美。
此外,演奏者在演奏樂曲的時間內又可以再通過不斷的強化和細分,轉變為練習樂曲占用一半的時間,而日常的表演樂曲占用一半時間。這樣就合理地安排了琵琶演奏練習的時間和形式,高效又有質量保證。通常情況下,琵琶裝置有六相二十五品的音弦,整體音域是從A到e,每個音符受單獨的音域控制,而裝置有六相三十品的琵琶,它的音域是從A到a,演奏者可以依據曲目音調的旋律,隨時調整音調,技法不斷豐富,曲調的音律也就能不斷加強。
三、優化琵琶演奏的演奏方式,保證琵琶旋律
琵琶這種樂器極大注重“彈”的動作,即演奏者要合理地配合左右手,腦部高度運轉,在右手動作啟動之前,左手要做好準備工作,大臂自然下垂,反應要靈敏,眼疾手快,小臂自然抬起隨時做好與大臂形成接近于90°夾角的準備,雙手腕部也要配合整個曲目的抑揚頓挫,稍向外凸出,整體配合。此外,手背與腕部外側也要保持基本持平,不能隨意地偏向哪一方。腕部在運作時要力度適中,小臂與手部的協調動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琵琶演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極度考驗學習者的耐心和毅力,在練習時要把手部呈半握拳自然彎曲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大指和四個手指要極力配合,構造音符時,輕搭在食指第一關節處,而且大拇指是四個手指彈奏的關鍵力量,力度一定要適中,無論演奏高音或者低音,大指第一關節呈微微隆起狀態,隨時做好演奏的準備,并與四肢配合,食指呈四分之一圓的弧形,交叉大約形成45°,這是最適合,也是最有利于演奏者發揮技巧的手勢。此外,手腕要隨動作自然下擺,動作不能過于僵硬,否則會影響琵琶音色和韻律,阻礙練習效果。小臂應與手腕連帶輔助性旋動,整體配合,但不起主動的作用,有效附和,不斷提高琵琶演奏技巧。
總而言之,演奏者和學習者要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不斷鍛煉自身的演奏技巧,建立自信,注重琵琶演奏的曲調形式,加強旋律氣息,不斷訓練琵琶演奏的氣韻表達,提高藝術氣息,時刻關注自身的訓練程度,找出訓練的突破口,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努力學習,優化琵琶演奏的演奏方式,保證琵琶旋律的優美和諧。
參考文獻:
[1]孫穎.從日本琵琶藝術的差異性發展審視兩國民族音樂文化[J].藝術百家,2016,(5):45-46.
[2]朱藤蛟.假聲歌唱與兩性相與——貴州平架嘎琵琶個案調查研究[J].中國音樂學,2016,(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