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及演奏處理研究.pdf
伊娜
摘 要:在19世紀,德奧藝術達到了頂峰,當時的聲樂藝術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本文通過分析作曲家的風格和歌唱技巧,對作品中的曲式和表情記號進行分析,從而確保表演者可以在演唱中靈活地處理這些問題,使歌曲的價值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舒伯特非常擅長各類藝術歌曲,其歌曲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且在歌曲中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
關鍵詞:舒伯特 藝術歌曲 風格 演唱
舒伯特的一生中,物質上比較貧困,但是他一生都在追求音樂。舒伯特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中,在他的音樂中,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在音樂中呈現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作品本身就是對自己心態的抒發,通過音樂,其可以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對大自然的贊頌
在18世紀到19世紀,由于歐洲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歐洲的音樂不僅僅是古典主義,而且已經朝著浪漫主義的方向發展。舒伯特在創作的過程中,將浪漫主義題材與民間的音樂融合在一起。例如,《聽,聽,云雀》就是融合了民間音樂,在民間音樂中創作的。這首歌曲在創作中有著深刻的背景,是當時舒伯特與幾位朋友用餐的過程中,其在飯桌上翻看莎士比亞的詩集,從而發現了一首描寫云雀的詩歌,其瞬間就激發了靈感,立刻拿起手上的筆和紙,編創了曲子。舒伯特的朋友在菜單上幫助其畫好了五線譜,在半個小時內,舒伯特的名曲就構思完成了。這首歌曲是一首抒情風格的歌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德國的抒情歌曲在歷史上占據的地位非常重。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作曲家通過不同的形式,將詩中不能充分表達的情感表述出來,舒伯特在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各類音樂語言的應用,可以將詩人內心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從而實現音樂和詩歌的相得益彰。
在《聽,聽,云雀》這首曲子中,描述了云雀在天空中唱歌,太陽升起的場景,并且有馬在泉邊飲水,泉邊被鮮花覆蓋,花兒在微風中搖曳,所有的場景都非常的魅力。這種歌曲的歌詞是在莎士比亞詩歌的基礎上改編,整首曲子的結構控制在6/8節拍,表達了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贊美和對姑娘的愛慕之情。云雀在天空中唱歌,太陽緩緩升起,舒伯特采用音樂的形式,將一幅如畫的場景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人們可以沉醉其中。
在譜曲的過程中,在第一大段,舒伯特采用了快板的速度,使曲子一開始就奠定了歡快的基調,然后在旋律開始后,舒伯特運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方式,實現二者的交替,這個過程中,聽眾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動態的圖畫,云雀在輕快的跳躍。通過上述的譜曲方式,就可以看出,舒伯特在譜曲的過程中,善于采用不同的節奏,表達歡快的場面,音樂和歌詞可以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在舒伯特歌曲的藝術創作中,采用鋼琴伴奏的方式,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在演唱的過程中,鋼琴輕快的聲音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感覺,在歌曲的演唱中,音樂和人聲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舒伯特的鋼琴伴奏和歌唱部分的旋律非常的突出,但是二者可以形成獨立的線條,鋼琴伴奏可以獨立的展現出來,呈現出獨立的美感,鋼琴伴奏和歌曲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演奏作品的過程中,二者融合。伴奏的聲部和歌唱的聲部可以完美的融合,使歌曲在鋼琴的伴奏下可以展現出生命力。
在《聽,聽,云雀》中,鋼琴的伴奏中,音符之間的跨度非常大,而且拍子的變化也比較大,從而可以充分的展現出云雀輕盈的步伐和大自然的生氣盎然。
在歌曲的結尾處,舒伯特運用了八度跳進伴奏的形式,而且各類旋律運用大跳音程,鋼琴的伴奏部分可以采用了相同的節奏,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的方式,從而使得這部分演唱更加的抒情,展現出對一個姑娘的愛慕之情。
在舒伯特的《聽,聽,云雀》這首曲子中,音樂語言的應用非常的靈活,而且在歌詞中表達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音樂和歌詞可以完美的融合。在采用鋼琴伴奏的過程中,舒伯特運用不同的節奏,使音樂的形象更加的生動。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很容易把握好歌詞的特征,在音色和音量上都可以做完美的調整。
二、對生活的寫照
舒伯特的一生非常的短暫,但是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曲子,舒伯特的創作使歌曲非常具有生命力,而且《冬之旅》已經形成了套曲,其中共有24首曲子,這部套曲深刻的表達了情感,而且曲子和曲子之間的結構非常的嚴謹。《春之夢》是套曲中的重要的一首曲子,這首曲子的歌詞來自有詩人威廉繆勒的詩歌,這時一首浪漫主義的抒情詩,舒伯特將詩歌和曲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在詩歌中充分挖掘優美的語句,結合完美的韻律和音調,從而使歌曲更加具有詩意。德國的浪漫主義歌曲是在舒伯特時期達到了頂峰,在歌曲的表達中,舒伯特可以將自己特殊的情感和心理融入其中,用靈魂來譜寫歌曲。
《春之夢》在整個套曲中占據的地位非常的重要,舒伯特在面對現實生活后,還可以引發一定的哲理性的思考。在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也希望殘酷的現實早一點結束,這首歌曲是舒伯特人生最后幾年的真實寫照。
《春之夢》主要采用了分節式歌曲的形式,曲子以A大調為主,整首曲子共有六個部分。在流浪者做美夢的過程中,曲子的節奏采用連續的形式,并且形成了切分音和上行的旋律,帶給人們輕松的感覺。當流浪者發現自己周圍都是黑暗,甚至可以聽到烏鴉叫的時候,這時流浪者的美夢被現實打破,曲子的節奏在突然的變快,旋律采用小二度的形式,觀眾在曲子前后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不同,對觀眾的聽覺產生的沖擊非常的強烈。
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的明快,而且形成了流暢的曲風,伴奏采用的是頓音和分解的方式,在波音的模仿過程中,形成了鳥鳴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明朗的曲風,曲子呈現出積極的特點,而且展現出流浪者對愛情的向往。采用夢境的方式,在夢境中,將春天的美景充分的展現出來,說明當時的奧地利人民盡管身處黑暗,但是他們還是對美好的生活非常的向往,期待早一點擺脫黑暗。
在第一段中,通過對比的方式,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樂句,主題在前奏的部分已經描述的非常的清除,而且在A大調的基礎上,對流浪者的回憶進行描述,而且在色彩方面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整首歌曲的最高的音做好了鋪墊,第一段主要展現的是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在鋼琴伴奏的過程中,低音的部分已經與休止符結合使用,而且流動的旋律可以與前奏相得益彰,從而展現出輕松和愉快的氛圍。在美麗的畫卷中,觀眾可以看到鳥鳴和花香。endprint
在歌曲的第二段中,歌詞意境從夢境回到了現實中來,雄雞的鳴叫使流浪者從美夢中驚醒,流浪者睜開眼睛后,發現眼前空無一物,流浪者只能面對著黑暗和孤獨。第二段與第一段描繪的景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且旋律也比第一段要急促很多,音調也非常的零散,通過歌詞可以表達相同的意境,呈現出流浪者不安的情緒。
在歌曲的第二段中,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還是曲子的力度方面,都與第一段產生很大的差異,描繪的是動態的雪夜中一個流浪者的孤獨,在曲子的描述中產生了一種戲劇性的效果,而且使歌詞的內涵可以更加生動的表現出來,對流浪者復雜的情緒進行描述,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活動的描述,展現出一種凄慘的場景。
在第三段中,主要采用了三個樂句的方式,而且題材非常的新穎,在兩個小節的準備環節中,曲子在情緒上的過度非常的自然,而且這個小節的曲子采用D大調,旋律非常的松散,仿佛是流浪者在自言自語,表達了流浪者在夢醒后的心理的變化。
《春之夢》這首曲子與詩歌相得益彰,而且舒伯特在譜曲的過程中,對詩歌中的內容非常的敏感,其對詩歌的意境有很強的感受能力,將音樂和聲音、旋律等融為一體。歌曲的時間不長,但是包含的內容卻非常的豐富,采用了三種速度標記,并且采用了不同的調性,曲調的變換非常的頻繁,使整個作品的意境非常的豐富,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舒伯特的套曲《冬之旅》促進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發展。
三、對故鄉的眷戀
舒伯特的《流浪者之歌》是早期創作的藝術歌曲,整首曲子描繪的是一個失意的流浪者的情緒,曲子深入的展現了流浪者迷茫的心境。舒伯特在這首曲子創作的過程中,其自身也是出于流浪的狀態,當時的舒伯特正在其他的城市,其非常的孤獨,并且對親人非常的思念,在曲子的譜寫中,描繪了其非常想與親人團聚。
這首曲子表達的基調非常憂郁,而且曲子是男音演唱,在歌曲剛開始就加入了人聲,在曲子創作的過程中非常特別,這種音樂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烘托的作用,鋼琴的伴奏部分的音質非常低沉,導致音樂非常不穩定。整個節奏都描繪了流浪者沉重的腳步聲,并且展現了流浪者在寒風中行走的場景。
在引子過后,音樂步入到主題中,連續重復的八度和弦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流浪者在異鄉的孤獨質感,整個主題非常的鮮明,使觀眾感受到的情緒非常的痛苦。在這個歌曲的后半部分,和聲的效果非常明顯,而且音樂的色彩也變得非常暗淡,表現出美好的景象也是幻影。在和弦的使用中,由于旋律非常的急促,流浪者美好的幻想被打破。在和弦中,流浪者的思想又被拉回到現實中。歌曲進入到現實部分,在新的材料的影響下,深沉憂郁的情緒又被激發出來。在進行舒伯特歌曲演唱中,應該把握好歌詞、和聲和旋律,音量盡量貼合曲子表達的內涵。
結語
舒伯特的很多曲子都是對孤獨和迷惘進行描繪的,通過舒伯特高超的作曲技術,可以將人物內心孤獨和憂郁的心境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而且也能表達當時很多知識分子的真實寫照。舒伯特在作曲的過程中,善于把握人們的心態,運用獨特的作曲方式,將音樂曲子的結構完善,從而可以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陳佳子. 舒伯特藝術歌曲《戰士的預感》創作及演奏處理[J]. 音樂時空,2015(20).
[2]田保衛. 如詩如歌的《魔王》——解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及表現[J]. 大眾文藝,2013(5).
[3]馮程程.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和演唱技巧研究[D].燕山大學,2010.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