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鋼琴伴奏實記封
孟醒
摘 要:組合演繹是一種音樂演繹方式,也是一種高級的音樂演奏技巧。結合組合演繹方式,可以將所使用樂器的優點完全發揮出來,提高樂器之間配合的默契性,提升演奏效果與質量。本文以單簧管和鋼琴伴奏的組合演繹作為研究對象,試圖揭示出這種演繹方式的使用現狀,分析其優點和可以借鑒的地方,找出其不足,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為接下來的其他研究打下基礎,為音樂教育工作的推進做出貢獻。
關鍵詞:單簧管 鋼琴伴奏 組合演繹
單簧管因為其顏色,又被稱為黑管或是克拉管,在部分地區也被稱為豎笛,屬管弦樂器。單簧管聲音清脆,音質純潔,高音嘹亮,低音深沉,音域較廣而音色優美,深受廣大音樂從業者的喜愛,在眾多的優秀曲目演奏過程中,都會出現單簧管的影子。單簧管誕生于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最早出現于莫扎特A大調的單簧管協奏曲K.622中,隨之名聲大噪而享譽樂壇。常見曲調主要為降B調、A調、C調、降E調,應用譜號一般為高音譜號移高大二度記譜。單簧管聲音清脆,但如果只用它來演奏曲目則會顯得略為單薄,聲音的厚度也難以達到要求。所以業界經常會想辦法來改善編曲的質量,解決這個問題。鋼琴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樂器,在國內深受廣大愛好者的青睞,也有眾多的學習者。在古典音樂行業中,鋼琴的地位更是不用贅述。鋼琴聲音多變,有高音區和低音區,可以演奏出各類不同的音色;除此之外,鋼琴伴奏又可以為其他樂器演奏打下基礎和底音,配合其他樂器演奏效果很好。將單簧管的演奏與鋼琴伴奏相結合,可以演奏出非常好的效果?譹?訛。
一、單簧管結構及演奏技巧
單簧管主要有五個組成部分,分別是單簧管的笛子頭、單簧管的小筒部分、單簧管的主體、喇叭和機械聲音按鍵。其中單簧管的笛子頭又包含了單簧管發聲片、以及單簧管的哨片;單簧管的小筒部分則分為兩個不同的節段,上段主要負責氣息的傳遞,而下段主要負責聲音的加大以及擴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傳遞。單簧管的材質因為用途的不同而有著明顯的分別,業余愛好者使用的單簧管一般為橡膠制品,部分結構由塑料制作,其中結合處一般為樹脂材質;而專業人員所用的則為實木構造,一般為烏木、紫檀木以及紅木。結合處常采用有機玻璃制造?譺?訛。
單簧管的聲音特點非常明顯,音色優美而純凈,中音區可以充分的表達演奏者所希望表達出的感情,低音區非常深沉,可以隨著氣息的變化而變化,總體來講非常渾厚;高音區則是它最大的特色,聲音非常的嘹亮、回旋、悅耳。單簧管擁有四個八度的遼闊音域,可以演奏從降B調到A調的幾乎所有的聲音;演奏時候的手法也很多變,可以模仿出各類不同的聲音,演奏技巧很靈活,在旋律、音色、音階的掌控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力。單簧管還有個特點就是長短不同,可以輕松的調節,長度的不同會使得音色和演奏的技巧更為多元。單簧管的價格較為低廉,適合普通人學習,而且非常容易攜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演奏。
演奏單簧管的過程中,首先應當保持雙腳的自然站立,靈活而機動;雙腳的開叉程度大致與雙肩的距離齊平,兩眼應當自然直視前方,肩、胸、頸、膝應自然的放松;保證呼吸的順暢平穩。兩臂要自然下垂,然后抬起自己習慣方向的小臂,一手在上另外一手在下,按下相關的按鍵,按照節奏開始演奏。演奏過程中口中必須無異物,干凈純凈;口型必須保持相對穩定,防止演奏過程中,因為口型變化而產生氣息的不穩定,影響整體演奏;嘴部的肌肉必須保持足夠的松弛,不要發力過猛地咬住單簧管部件,導致單簧管構件損壞;也不要發力過小而導致單簧管從口中脫落,影響演奏整體的效果。將單簧管放入口中的整個過程,要注意唇向內收,吸住上部結構,舌頭自然擺放,氣息必須足夠的穩定?譻?訛。
二、單簧管與鋼琴伴奏的組合演繹
上文研究已經分析了單簧管的結構、音色以及演奏技巧,本節將結合具體的曲目,卡爾雷內克的《中提琴、單簧管和鋼琴三重奏》來具體分析單簧管與鋼琴伴奏的組合演繹。
卡爾雷內克的《中提琴、單簧管和鋼琴三重奏》是其在晚年才創作出的一首作品。卡爾雷內克是一位德國作曲家,在鋼琴演奏方面頗有造詣,出生于1824年6月23日,7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演奏鋼琴,而12歲就已經登臺演出。他的首次正規巡回演出開始于1843年,那時他只有19歲。隨后因為高超的演奏技巧,卡爾雷內克直接被任命為地方首席演奏家。在隨后的職業生涯里,卡爾雷內克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書育人上,潛心研究如何才可以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學生。1851年,卡爾雷內克受邀成為了科隆音樂學院教授,開始指導音樂演奏和相關教學工作。在長達35年的教學生涯里,卡爾雷內克培養出了眾多的演奏家,其中不乏演奏大師,比如葛利格、羅勒哈伍德、查爾斯維利爾斯斯坦福、克里斯蒂安辛丁等。他的作品集包括曼弗雷德滑稽戲,該作品于1867年問世、誰能主宰世界歌劇,該作品于1874年問世、Auf hohen Befhl滑稽戲,該作品于1886年問世、Der Gouverneur戲劇,該作品于1891年問世、1號交響曲A大調,該作品于1858年問世、2號交響曲C小調,該作品于1874年問世、3號交響曲G小調,該作品于1895年問世。其余作品還包括幾部歌劇和戲劇。
卡爾雷內克一生總共創作發表了近三百首作品,是一位非常高產的演奏家。本文研究的作品《中提琴、單簧管和鋼琴三重奏》,是卡爾雷內克的第264首作品,該作品共分為四個樂章。在第一樂章中,節奏類型主要是moderato中板和allegro快板等,引子為第1至28小節,顯示部為29至96小節,其中主部為29至51小節,連接部為52至64小節,副部為65至81小節,結束部為82至96小節。調性則主要為A大調、升D調及升G調。其中97至108小節為本章的重點,中間鋼琴伴奏的部分,主要采用了卡農的演奏手法,整體節奏非常固定和輕快,在此章當中,單簧管起到了輔助高音的作用,二者的結合演繹將鋼琴的低沉踏實和單簧管的回旋嘹亮發揮得淋漓盡致。第二樂章主要采用了intermezzo間奏曲的演奏形式,節奏類型為moderato中板,分為六個結構,分別是第1至34小節的A結構、第35至58小節的B結構、第59至81小節的C結構、第82至113小節的A結構、第114至115小節的D結構和第156至171及172至179的Coda結構。本章的主要調性是A大調、F大調、d小調、a小調、C大調、A大調。本章音色和調性變化非常多,鋼琴伴奏在A、C、A節起了主要作用,而單簧管主要是在中間的B以及Coda章節起到了輔助演奏的作用。該章的單簧管和鋼琴伴奏交替出現,不同音色轉換非常的吸引觀眾。第三章主要采用了legend傳奇演奏形式,節奏類型主要是andante行板節奏。結構上共分為了五個部分,第1至3小節為引子部分,第4至32小節為A結構部分,包括a+擴充+a+擴充,而第33至71小節為B結構部分,第72至88小節為A結構部分,第89至98小節為Coda結構部分。調性上主要包括了升f小調、升f小調、D大調、升f小調以及升F大調。其中有單簧管和中提琴齊奏、單簧管獨奏和單簧管與鋼琴伴奏組合演繹的演奏形式。該章的演奏非常符合古典曲目的演奏要求,單簧管的演奏手法也較偏重于古典演奏的方式。相比于上一章,本章的單簧管與鋼琴伴奏組合演繹方式比較深沉,沒有那么歡快。第四章主要采用了finale終曲的演奏形式,節奏類型主要為allegro moderato快板,節奏感非常好,主要結構分為五個,分別是第1至第34小節的A結構部分、第35至57及第58至84小節的B結構部分、第85至118及第119至144小節的A部分、第145至第159小節的B部分、第160至第191小節的Coda部分。調性上主要包括了A大調、E大調、c小調和e小調、A大調和a小調及C大調、A大調、A大調。該章主要為華彩部分,所以單簧管和鋼琴伴奏的演繹多次結合,產生了共鳴,非常吸引人?譼?訛。《單簧管、中提琴和鋼琴三重奏》的編曲具有很明顯的特色,值的相關的從業人員深入研究學習。卡爾雷內克的該作品影響力很高,在業界頗受好評。
結語
結合實際的樂曲演奏來看,單簧管和鋼琴伴奏的組合演繹非常悅耳,同時也非常默契,但也存在著些許問題?譽?訛。首先,單簧管的聲音比較輕脆,很多時候音高太高,遮住了鋼琴的底音,這時候就需要演奏者把握好氣息;其次,單簧管演奏的形式比較多元,鋼琴伴奏的形式則相對固定,在結合和轉換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斷檔,需要演奏者注意其間的結合問題;再次,單簧管演奏者和鋼琴伴奏的演奏者之間必須足夠的默契,才可以完美演奏樂曲。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相關從業者必須加強單簧管和鋼琴的單獨演奏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兩者的結合問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展開相關的研究?譾?訛。
注釋:
?譹?訛馬競鴻,王玲.兼容并蓄 融合統一——論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J].黃河之聲,2014(19):33-34.
?譺?訛紀歡格.曹光平“前衛·中衛·后衛”的作曲理念探析——以三首唐詩藝術歌曲為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 (3):91-98.
?譻?訛秦文誠.鋼琴技巧的革新典范——羅森布拉特雙鋼琴《卡門幻想曲》教學初探[J].鋼琴藝術,2016(9):48-51.
?譼?訛何平.科普蘭“法國—爵士音樂”時期的經歷與創作(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3):49-58.
?譽?訛蔡鶯.論鋼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維和綜合素養[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12(1):59-64.
?譾?訛李明月.通透,酣暢,純真——“當代音樂周”駐節作曲家約爾克·威德曼速寫[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4(1):114-118.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