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音樂風 廣東原創音樂十虎評選 亮劍 CD 最佳音樂
周而密
摘 要:流行音樂風行大學校園,大有超越高雅藝術向大學校園“第一文化”攀升之勢。本文通過分析流行音樂在大學校園的成長基礎、傳播條件、發展趨勢,探討教育主管部門規范大學音樂教育、加強對引導和監管流行音樂、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關鍵詞:流行音樂;校園文化;審美教育;音樂元素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88-01
一、前言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它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許多高校確立了“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以音樂教育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把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列入工作議程,促進了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近年來,許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學生管弦樂團、大學生合唱團等大學生藝術團體,課外音樂活動十分活躍。在各種音樂實踐中,大學生不僅精神上得到了愉悅和滋養,提高了感受、鑒賞、創造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健康的審美情操。
二、流行音樂與大學生的關系
在大學校園里,流行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流行歌曲,它與其它校園文化一道,成為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大餐,不一樣的學生,在對流行音樂的享受中,呈現出的卻是相同的感動與感慨,無數的流行歌曲匯聚成一個群體乃至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現如今快捷并且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手段,使流行音樂在大學校園里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如影相隨在大學生周圍,讓大學生們難以抗拒。大學生是最具朝氣和活力的一代,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思維活躍,對流行文化敏感且反應迅速。流行音樂之所以在大學校園成為一種強勢文化,究其原因,在于流行音樂在文化功能上與高校校園文化環境、高校青年學生身心特點的緊密契合。流行音樂具有時尚的特征與魅力,并且包含多種現代音樂風格,有別于傳統藝術和高雅藝術,以其獨特的韻味吸引著諸多學子欣賞和演唱。它是一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追求時尚的欲望,也符合了大學生的審美品味。因此流行音樂既有娛樂休閑的功能,又能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求。
三、流行音樂標識(元素)的價值
流行音樂是一種文化形式,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在人們的生活、情感、性格、追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流行音樂元素經常用于與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相結合,例如馮曉泉、曾格格這對流行歌手夫婦,將笛子、簫等民族樂器加入到了音樂作品中,演唱的同時進行器樂獨奏表演,把古典與流行的時尚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一種創新的音樂風格。像這樣巧妙的結合還有許多,例如《又見炊煙》《我只在乎你》等在配樂上也加入了古箏、二胡、揚琴等民族樂器,使中國的古典器樂得到了全新的展示,這樣的創新使得這些作品的“旋律線”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
古代詩詞以及各種傳說與流行音樂中的結合也非常多,例如《但愿人長久》就借用了蘇軾的詞《水調歌頭》,運用了流行音樂的韻律和演唱風格。《枉凝眉》不僅以原曲的形式表現,而且源自于古典名著《紅樓夢》。而現在許多很流行的“中國風”歌曲的歌詞也巧妙運用了我國古代詞賦的特點。這些作品將現代的流行音樂元素和復古的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利用流行音樂的快速流傳性,使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有效的傳播開來。
中國流行音樂也結合了不少地方民歌素材,創作出了許多極具民歌性的作品。如騰格爾的《天堂》、《蒙古人》都帶有蒙古族風格的音調;《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帶有帕米爾高原地區民歌的音調;《青藏高原》、《高原紅》帶有西藏民歌音調,還有《黃土高坡》、《信天游》則帶有陜北地區民歌的音調。
四、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
(一)提升校園文化的思想性
流行音樂是大學生增長才識的途徑之一。不少流行音樂歌詞頗具文采,大學生征文作品里,常見大學生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詞;另外,不少大學生將歐美流行歌曲作為自己提高英語水平和培養學習外語興趣的學習手段。
流行音樂是普及傳統文化的手段之一。歌手陳升的《北京一夜》、李玟的《刀馬旦》均成功的把京劇的原素融人流行音樂。屠洪綱的《霸王別姬》、周杰倫的《青花瓷》等歌曲則把大學生帶入古典的藝術境界,使大學生產生對古典文化的濃厚興趣。這些流行歌曲的歌詞里包含了古典詩詞中的精華詞句,這些元素或多或少都會傳播和普及一些中國古典文化。
(二)正視流行音樂的資源性
2009年教育部曾向大學生和社會各界廣泛征集原創性曲譜,這意味著政府相關部門也開始對以流行音樂作為大眾文化的強勢載體的資源性意義予以了肯定。而之前我們耳熟能詳的《龍的傳人》、《我的中國心》、《大中國》、《水手》等一大批經典歌曲,更是早已凸顯了流行音樂在內容和形式上具備的教育資源性特征。
不管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看,流行音樂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更是一種好的資源。因為如今傳統的音樂欣賞課程已不可能成為學生獲得音樂資源的壟斷者,音樂老師也不可能成為唯一提供者,流行音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覺地了解和接觸音樂的機會。當今的流行音樂以其多元的傳播形式和豐富的主題內容,足以成為青年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中的最佳伙伴。擺正流行音樂的地位,教會大學生正確地從各方面去欣賞流行音樂,必將為他們增添又一種有益的認知途徑和工具。
(三)堅持流行音樂的藝術性
流行歌曲在演唱形式和表現手段上,十分強調與聽眾的交流互動,遁常會運用現代最新科技手段演繹,服裝、舞蹈、音響等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運用,使流行音樂更具現代感、時尚感強,滿足大學生追求多樣化感受的審美特征。流行歌曲具有傳統歌曲缺乏的審美優勢,它在本質上是屬于青年的,是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
據調查,我國大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較低,60%以上的大學生不識譜,能夠熟練掌握一門樂器的大學生只占1.5%,多數人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基本理論,大學生對音樂教育的渴望與實際具有的音樂素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堅持流行音樂教育的藝術性,既可以消除流行音樂娛樂和商業的外在特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內在的音樂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任何藝術都折射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流行音樂絕非粗俗、膚淺的代名詞,它獨特的藝術價值是其他音樂類型無法替代的。
(四)塑造流行音樂的校園性
校園歌曲是流行音樂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學生課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能反映大學生文化精神意識的主體方向。優秀的校園歌曲是青年一代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養料,好的校園歌曲應該關注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體現嚴謹樸實、奮發奉獻的校園人文精神,應該是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知識、表達感情的最好的工具。
五、結語
流行音樂對于學生來說,是享受音樂的一個最佳選擇,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密切接觸的元素,也能夠起到很多積極作用。事實證明,健康的流行音樂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然而,另一方面媒介對流行音樂的過度宣傳,使學生們對流行音樂的消費呈現出符號化、象征化趨勢,降低了流行文化的實際價值,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宣傳流行音樂的角度對學生的認知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正確適當的引領學生去從積極有益的一面去接觸它,那么流行音樂會成為下一代強有力的教育工具。同時,學生自主接觸流行音樂的時候,也要注重它其中蘊含的各種正能量信息知識,除了享受流行音樂所帶來的娛樂性,也要讓它成為自己培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王思琦.“流行音樂”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樂藝術,2003(03).
[2]李嵐清.關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響音樂的講話[J].人民音樂,1998(03).
[3]王麗娜.論我國當代大學生音樂文化的構建[J].中國音樂,2009(01).
[4]琚軍紅.試述流行音樂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
[5]高潺,祝杰.現代流行音樂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J].青春歲月,2011(10).
[6]陳偉霞 論現代流行歌曲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意義[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