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呼吸在古典舞身韻中的作用開題報告
董欣璐
【摘 要】人類離不開呼吸,而舞蹈也離不開呼吸。沒有了呼吸,舞蹈就沒有了靈魂,要想掌握好舞蹈中的韻律,就必須先從掌握呼吸開始。要使舞蹈具有生命力,舞蹈演員不能只靠肢體動作,而是要正確掌握好舞蹈過程中的呼吸,這樣才能夠幫助舞蹈演員完美展現舞蹈動作。在古典舞中,呼吸是生命,可見呼吸在古典舞身韻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呼吸;中國古典舞;身韻;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119-01
一、古典舞中呼吸的相關概述
(一)呼吸的種類。古典舞的呼吸是很講究的,同時它又是多種多樣的。多種多樣的呼吸既可以表現古典舞的風韻,又可以表現其“形”“神”“勁”“律”的風格特點。我們將呼吸分為四種類型,即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這四種呼吸方法是經常出現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掌握好這四種最基本的呼吸方法,并正確運用在舞蹈表演和課堂練習中,使舞蹈動作及作品具有生命力。
(二)生理呼吸與藝術呼吸的區別。生理呼吸就是人體正常的呼與吸,而藝術呼吸和生理呼吸有很大差異,藝術呼吸不同于人體正常的呼吸,而是隨著舞蹈節奏、動作節奏的變化進行呼吸,打破了正常呼吸的規律。一個正常的人是很難進行藝術呼吸的,而一名舞者則要在大幅度的舞蹈動作下打破正常的呼吸規律,隨著舞蹈動作、音樂節奏的變化而呼吸。
要想運用好藝術呼吸,需要一個漫長的訓練過程,只有達到了一定的要求才能掌握好藝術呼吸,也就是說,藝術呼吸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掌握的。而生理呼吸是通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肺部進行的,其主要功能是進行機體與外界環境間的氣體交換,即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這就是生理呼吸和藝術呼吸最根本的區別。
二、呼吸對身韻“形”的影響
(一)對動態之“形”的影響。常規而言,外部展現的舞姿、體態等元素都可以視為過程與形態的“形”,“動態之形”指代舞蹈表演中銜接不同動作的路線,從舞者的角度看,“形”和呼吸是始終存在的,肌肉在伸縮的同時,也需要依靠呼吸來完成。從本質上說,呼吸屬于胸腔運動,在具體舞蹈表演中,四肢動作是一種外在的表現,通過對肌肉自身的呼吸感進行培養,可以對腿部、手臂屈伸內在感等方面展開相應訓練。從一定程度上講,動作作為呼吸的拓展,呼吸也能夠使動作和生命力得到提升。
(二)對靜態之“形”的影響。當舞者自身的體態和姿態處于靜止狀態時,要有較強的自我審美意識,諸如“挺拔而含蓄”等看似矛盾又能夠協調統一的動作。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要遵循“由動到靜”的準則,在藝術中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亮相”。“亮相”也可以作為舞蹈藝術的關鍵,舞者完成表演后,能夠將所有的美和內涵進行整合。
三、呼吸對身韻“韻”的影響
(一)對“神”的影響。“神”作為舞者自身心態以及內涵的傳達要素,具體包括內涵、韻律、氣質以及神采等多個方面。倘若藝術缺乏神韻,那么就難以具有吸引力。以古典舞為例,人體在運動的過程中,神韻能夠被認知和察覺,只有抓住了“神”“形”等元素,才能使表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基于“神”而言,一般都和“神韻”“神采”等概念聯系在一起。舞蹈作為一種抒發情感的模式,為其注入生命力則能提升其“神氣”。
(二)對“律”的影響。身韻之“律”,涵蓋了對動作律動性以及規律的思考。不同動作之間的銜接要具備“順”的特征,這也可以歸納為“律”中的“正律”,在表現形式上注重一氣呵成。此外,中國古典舞十分看重“不順則順”的“反律”。舞蹈者在呼吸的過程中,需要對呼吸的強弱、時機等多個方面進行把握。“反律”內含有“一切從反面做起”的準則,舞蹈者需要把握好相應的動作要領,才可以自然實現“反律”動作。例如,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先吸后呼的形式,充分遵循“逢沖必靠、逢開必合、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準則。“提沉”則能夠將不同的動作銜接起來,對整個動作起到較好的潤滑作用,由于不同動作的銜接具有“氣”,所以也表現出了很強的延續性,這種特性又能帶給人們“韌”與“律”的感受。
(三)對“勁”的影響。身韻之“勁”是指對外部動作賦予一些節奏、層次的處理,動作的差異以及用力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分寸也需要把握。怎樣讓身韻合理地掌握好“勁”,則需要將“意、氣、力、形”進行整合。結合人們談及的“氣力”而言,需要將“氣”和“勁”有效整合,“氣”比較欠缺時則“勁”也會不足。舞者在表演過程中如果未能調控好呼吸,也無法對內在節奏與動作層次進行控制,難度比較大的動作也容易出錯。中國古典舞和戲曲、武術套路、芭蕾舞一樣,注重亮相和造型,由于亮相與造型十分注重“勁”,而且往往需要和動作相一致,所以舞者展現這一類動作時,更要注重呼吸。
四、結語
綜上所述,呼吸對古典舞的完美呈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者能否將古典舞的美感在觀眾面前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讓觀眾進入藝術的殿堂,掌握正確的吞吐呼吸非常重要。舞蹈是最美的視覺藝術,中國古典舞,博大精深,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以及獨特的東方美感,剛柔相濟,令人陶醉。
參考文獻:
[1]潘東升,李明駿.論中國古典舞的神韻之美[J].現代交際,2017(02).
[2]肖勁飛.談中國古典舞與戲曲的關系[J].明日風尚,2017(12).
[3]于平.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綜論(續編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