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民族聲樂中傳統戲曲演唱技巧 -民族聲樂歌唱
劉寧
摘要:一首民族演唱作品能否完美演繹,其中能否把握“聲”與“情”的有機結合是關鍵。說到“聲”與“情”,不僅在演唱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也是評價演唱水平的標準之一。對于民族聲樂演唱來說,“聲”代表的是演唱技藝,而“情”則是演唱者感情的抒發,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會使聽者與演唱者產生共鳴,而且也是對民族聲樂最基本的要求。
關鍵詞:聲與情 民族聲樂 演唱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9-0081-02
如今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僅只是單單的表達感情那么簡單,而更多是傾訴心里感受的一種藝術。歌唱作為抒發感情的藝術手段,也是眾多表演藝術形式中,人們最能接受的一種。往往評價一首音樂作品的好壞,除了通過演唱者對作品如何詮釋之外,演唱過程中是否存在真情實感也是關鍵因素。而在民族聲樂演唱中,聲音的完美是基礎,情感的抒發是關鍵。
一、“聲”演唱的技巧
一首歌曲是否動聽,首先就是檢驗一個演唱者是否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在民族聲樂演唱中,關于聲音的技巧主要包括呼吸、發聲、共鳴、語言四大部分。所謂呼吸,它是聲音的動力源泉,它與發聲相輔相成,往往我們深呼一口氣后發出來的聲音就比其他時候的聲音更加有力;而共鳴能讓演唱者的聲音得到擴大;語言就能使聲音更具魅力;共鳴可以說是總體,沒有前面一系列內容的烘托,自然就沒有聲音共鳴的發出。這四項內容,每一項都看似很簡單,每一個人也都能做到,但是在具體的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每一項,如何更好地使這四項有機結合,卻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簡單。
(一)歌唱的發聲
說到歌唱如何更好的發聲,我們都知道,很多演唱者都要經過日夜的刻苦訓練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其實這只是一方面,首先發聲要以科學有效的方法作為基礎,其次是要符合人體生理特征,最后就是演唱者要有足夠的氣息。其實聲帶它本身不會發聲,它是經過振動之后產生的聲音。每個人對著鏡子就知道其中的原理,在我們喉嚨口腔處有一個小舌頭,就是它受到振動產生共鳴發出的聲音。而說到這里,對于演唱者來說,有時是真聲,而有時卻是假聲,其實這是人的嗓子特有的另一種功能。但無論是哪一種唱法,都該是真假聲音都有的。大多數情況來說,利用低音區部位發出的真聲多些,而要想真假都有在中音區的情況多些,往往那些民族女高音,利用的都是高聲區的假聲唱法。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真假變換唱法,這是需要演唱者經過科學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的。世界上的演唱作品之多,每一首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及不同的情感表達,因此,演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演唱更加的打動人心,訓練時科學的發聲練習是關鍵。
(二)歌唱的呼吸
對于歌唱的呼吸來說,它是完整演繹歌曲的關鍵也是基礎。說到呼吸可能有的人覺得很簡單,平時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呼吸,但是日常的呼吸我們可以有長有快,有時停頓,有時縮短。但對于演唱中的呼吸來說,雖有長短之分,但卻是根據音樂的長短來劃分,加上不同的旋律、抒發情感的不同,呼吸都是要隨時變化的。呼吸就是呼氣和吸氣的過程,對于演唱者來說,一定要調節好呼吸過程的放松、自然,做好呼氣和吸氣的配合,是保證演唱水平的前提。
(三)歌唱的共鳴
如果說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基礎,而共鳴則是演唱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歌唱訓練的重點對象,共鳴不僅是把聲音進行美化,更是決定了不同的音色變換。我們往往說,評價一首演唱作品,關鍵是聽者與演唱產生共鳴。在真正的演唱中,頭腔、口腔、和胸腔構成人體的共鳴,只要把這三者運用好,才能使歌唱作品更加打動人心。大多數情況下,在遇到低音時,主要以胸腔共鳴,這時候的共鳴聲音醇厚有力;而在中音時,則以口腔共鳴為主,聽起來的聲音更加的自然流暢;最后的高音演唱,則以頭腔共鳴為主,聲音尖銳但不刺耳。在不同的演唱作品、不同的演唱唱法來說,我們聽到的音色不同,說明演唱者運用的共鳴體不同。對于人體中的共鳴器官來說,它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其中的一小部分缺少都會影響整體效果,只有各個部分協調有序,才能使歌唱產生共鳴,才能使演唱者更好的發聲。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共鳴是發聲的基礎,只有共鳴才能使聲音變得更加柔美、順暢、演唱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
(四)歌唱的語言
說到歌唱的語言,其實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中,需要字正腔圓、吐字清晰一樣。對于歌唱來說,就是在演繹歌曲時把音樂與語言結合在一起,以此表達情感。作為民族聲樂的評判變準來說,清晰的吐字是重要標準之一。要想使一首民族聲樂作品更加的打動人心,除了要求演唱者足夠深厚的演唱功力以外,演唱過程中字正腔圓也是關鍵因素。對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來說,一切都是以語言展開的活動。比如在演唱激動興奮的歌曲時,就要求演唱者吐字非常的有力;當演唱歌曲輕快舒服時,就需要吐字敏捷不拖泥帶水;而當在演唱抒發感情的歌曲時,就需要咬字柔和不間斷;最后當遇到具有地域色彩的歌曲時,除了吐字清晰之外,還必須要求地道的咬字。而對于我國民族聲樂演唱來說,“字正腔圓”的發音是民族聲樂演唱的基礎,要想使作品更富有感情,演唱過程中就必須掌握清晰的吐字,運用好語氣、語勢更好的配合演唱。
二、情——民族聲樂演唱的表演藝術
(一)一首歌唱作品,編寫者在編寫時是情感的首次抒發,那么演唱者進行演唱時就是感情的再次抒發。一首民族聲樂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演唱者演唱過程中的感情是否到位。而要想使自己的演唱作品更富有感情,除了要求演唱者具備深厚的功底以外,還需要演唱者對作品的背景、內容等正確的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演唱的作品,才是進行演唱的基礎。一首民族聲樂作品,是詞曲家的智慧結晶,其中包含了他們的感情、精神寄托。而聲樂又不像繪畫、寫作等,能夠直觀明了的呈現在觀眾面前,聲樂作品僅僅靠的就是演唱者的再次情感表達,把譜寫在紙上的音符賦予生命力,讓聽眾真正感受到作品中表達的情感。endprint
(二)上面提到,一首歌曲情感的抒發,創作者是其一,演唱者是其二。因為每首演唱作品的創作人具有不同的背景、文化水平,就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創作手法也會有不同,而演唱者要想對具有不同風格作品準確把握,就要做到對作品的精準分析理解上。無論演唱什么類型的作品,演唱者都要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歌曲當中,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切實的表達情感,才能讓自己的演唱更具有活力,聽眾通過作品才能感受其中的情感。對于我國有56個民族來說,不同的民族其生活習慣、生活背景等都有所不同,而對于如何更好的演繹民族歌曲來說,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領略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蒙古族來說,他們不拘一格的特點決定了表達歌曲時的豪邁奔放;苗族悠久的音樂文化決定了歌曲多以嘹亮悠遠。對于聲樂作品來說,其中還包括抒情、舞曲、流行等風格,對于不同作品的風格,都需要演唱者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本意,配合好完美的演唱技巧,才能呈現給觀眾完美的演唱作品。
(三)對于評價一個演唱者的條件來說主要包括智慧、感情和自身條件三部分。對于智慧和感情來說,都與文化底蘊相關,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運用智慧,表達感情。歌曲不僅是一門演唱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表達,而對于演唱者來說,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接受新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才能演繹出更好的音樂作品。而演唱者應該在演唱事業過程中,不斷摸索,從而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而目前對于很多剛興起的演唱者來說,他們會去刻意的模仿某位演唱家的風格,雖然在短時間內會提高演唱技巧,但是要想自己的音樂道路越走越遠的話,還是應該具備自己的演唱風格,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自己音色的特點,才能音樂道路上取得發展。這些都是演唱者文化底蘊的體現。
三、結語
由此可見,民族聲樂作品作為編寫者情感的寄托,還具有特殊性,其中還需要演唱者再次進行創作,真正將歌曲內容通過演唱形式成為聲樂,抒發出作品中蘊藏的真實情感,由此實現編寫者創作的真正意圖。而對于如何更好地完成一首民族聲樂作品,演唱者是否具有聲音與感情是基礎,只有真正通過“聲”與“情”的傳達,才能使聽眾感受到演唱的魅力所在,這不僅對于提升演唱的水平至關重要,也是演唱者與聽眾感情得到升華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爽.淺談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聲情并茂”[J].戲劇之家,2017,(13):55-56.
[2]劉秀文.從聲樂表演藝術視角看民族聲樂演唱學科的發展[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