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伴奏
孫立偉
【摘要】隨著社會的全面發展,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的運用十分重要。它讓戲曲伴奏的效果更加良好。為了使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發揮出更好的效果,需要不斷增強其整體的藝術表現力。
【關鍵詞】揚琴;戲曲伴奏;運用
中圖分類號:J63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086-01
我國民族樂器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揚琴,該樂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除了作為許多曲藝、地方戲中的伴奏樂器外,還以多種表演形式出現在舞臺上,例如,協奏、重奏、獨奏等。經過廣大音樂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揚琴在樂隊中的表現力越來越豐富,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有人將其稱之為中國民族樂隊的基礎樂器。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就是揚琴。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讓揚琴的表現效果得到相應增強是十分重要的。
一、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的表現方式
目前社會上已經有許多有關揚琴的學習技巧與訓練,通過教材認真學習,其實并不難掌握。評劇伴奏學校主要是培養戲曲樂隊人才,結合評劇伴奏的音樂特點,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學為所用。另外,揚琴具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1]在戲曲伴奏上,結合不同的表現方式讓揚琴的表現效果更加突出,從而使得戲曲伴奏的整體效果得到相應提升。
二、揚琴教學的特點及運用方法
對于評劇的伴奏,我們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風格進行相應搭配。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抓好揚琴基本功的訓練與學習,同時還要對評劇的伴奏音樂進行協調搭配,掌握戲曲伴奏的變化技巧、風格、方法等。
在為評劇進行伴奏時,要結合劇情內容讓伴奏風格發生較為明顯的細節變化。[2]這樣能夠對各種伴奏方法進行熟練運用。
在評劇伴奏中揚琴的幾種常見形式如下。
第一,在演奏旋律的同時,能夠加以變化,豐富音樂的表現力。
第二,齊奏時,能夠與二胡等樂器對一種唱腔曲調進行同時伴奏。
第三,輔奏。該技術能夠加強音樂的感染力。例如,大型古裝評劇《香妃與乾隆》,為了表現音樂的感染力,可以運用輔奏的形式,讓作品更加具有魅力。
第四,節奏型伴奏。該種形式被多次運用在評劇中,從而使得作品效果更加明顯。
三、揚琴演奏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曲目的選擇。在揚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注重揚琴的獨奏曲目練習,因為這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熱情。對于戲曲伴奏的基本功練習而言,整個過程比較枯燥、單調、無味,此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加以引導。[3]例如,請二胡班的學生演奏主旋律,揚琴擔任伴奏,或者揚琴演奏主旋律,二胡擔任伴奏等。
(二)伴奏的技巧。許多人認為,評劇的伴奏比較簡單,沒有什么技巧可言,但實際上,評劇伴奏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因為在戲曲音樂中情緒的轉換、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變化等都較為復雜。所以,對于這種偏向性較強的學科,教師要對學習加強教育,畢竟未來社會是人才社會,沒有專業技能最終會被淘汰。[4]隨著事物的不斷發展,評劇伴奏也在不斷發展,從三打七唱發展到今天的管弦樂隊,有時還會加入電聲樂器,對于演奏員而言,隨著要求不斷增高,學習難度也越來越大,如果不學習,則難以適應現代藝術的發展。
(三)節奏的控制。在揚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對各種節奏進行良好把握,控制好各種音符,尤其是在長音調、短音調頻率的切換上,更要注意揚琴曲目的配置效果,投入相應的情感,這樣才能打動人心。[5]在曲目的伴奏過程中,還要新增加一些音調的轉移,讓整體節奏穩中求勝,從而使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的效果更加顯著。
四、結語
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的運用十分重要,它能夠使整體藝術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揚琴伴奏過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伴奏方法,充分發揮其特點。同時,在揚琴伴奏及學習過程中,還要對曲目有明確選擇,融入不同的伴奏技巧,控制好整體節奏,使得揚琴在戲曲中的伴奏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金麗雯.試析揚琴技巧在戲曲伴奏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6,(14):72+78.
[2]趙其松.論揚琴技巧在戲曲伴奏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6,(02):63+71.
[3]曹琬銘.揚琴在湖南花鼓戲伴奏音樂中的藝術[D].吉林大學,2014.
[4]張菁.揚琴在戲曲伴奏中的運用及教學方法初探[J].評劇藝術,2013,(03):51.
[5]王義茹.揚琴在說唱音樂伴奏中的運用[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