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影院看了電影《縫紉機樂隊》。
影片講述了在東北邊境小鎮集安,曾有一個“破吉他樂隊”和一座“搖滾公園”,公園中心還豎立著一把“大吉他”。
小鎮青年胡亮為守護家鄉的搖滾公園,高薪請來音樂經紀人程宮。
最后他們集合了背景各異的鼓手炸藥、貝斯手丁建國、吉他手楊雙樹、鍵盤手希希,共同組建了“縫紉機樂隊”。
然而,演出籌備之際,當地房地產大亨為盡快拆除搖滾公園,表示愿意出高價讓程宮取消演出。
面對高額誘惑,程宮曾經迷失了方向,搖滾公園中的“大吉他”也隨即被拆毀。
在北京的路上,當程宮看到樂隊演唱會的宣傳橫幅在路上飛揚時,他一下子覺醒了。
他知道,那才是他真正的夢想,一個關于音樂的夢想。
影片結尾,縫紉機樂隊在“大吉他”的廢墟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
無數樂手潮水般地涌入搖滾公園,一起合奏著那首《不再猶豫》。
雖然劇情并不新穎,但看到他們從冷清的樂隊招募現場,走到有萬千觀眾的演出舞臺時,心里依舊有莫名的感動。
如果說一開始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為夢想的決心與勇氣,那么當再次回想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會發現最讓我震撼的卻是他們身上堅毅的品質。
01
什么是“堅毅”
堅毅(Grit)不是單純的堅持。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安杰拉?達克沃思認為,它是由激情和堅持兩部分組成,二者缺一不可。
具體來說,堅毅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見到一個孩子“很長時間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這就是堅毅。
用通俗的話來說,堅毅就是做你所愛的事情,并且持續的愛。
02
“堅毅”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西點軍校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在200多年的歷程中,它培養了眾多的美國軍事人才,許多政治家、企業家、教育家和科學家也都畢業于此。
西點軍校的招生條件非常嚴苛,除了年齡身高學歷等硬性標準外,學校還要申請者獲得高管的推薦。
每年都有超過14000多名學生向西點軍校遞交申請,其中只有4000人能夠得到推薦,而這些人中大約只有2500名能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的標準,最終只有1200人會被錄取。
盡管標準如此嚴苛,錄取比例如此之低,但在被錄取的學員中,每5個人就會有1人退學,而且很多學生在第一個夏天就會離開了。
對此,心理學家一直想要弄明白,到底什么樣的人最終才能熬過西點軍校野獸營的訓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堅毅指數量表應運而生了。
堅毅指數量表一共有10道題,描述了10種情況。測試者需要對照自身情況,從“一點兒都不像我”到“特別像我”5個答案中做出選擇。
以下有兩道選自堅毅指數量表的測試題,讀友可以自行測試。
“我不會輕易放棄”你覺得這句話 (單選) 0人 0% 一點兒都不像我 0人 0% 不太像我 0人 0% 有點兒像我 0人 0% 很像我 0人 0% 特別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