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到電子音樂作品中去,例如加入戲曲元素,或使用...
劉曉鵬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藝術審美追求越來越多元化,對不同形態的音樂欣然接受。從時代的角度來看,電子音樂是現代科學技術在音樂領域應用的產物,自第一部作品《地鐵練習曲》誕生以來,就展現出十分強勁的發展勢頭,并日漸建立了扎實的受眾基礎。戲曲作為我國的優良藝術文化遺產,具有豐厚的思想精神內涵,對其繼承與發展已然體現了多個領域,為藝術創作所重視。多元文化生態下,筆者就電子音樂創作中對戲曲元素的運用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電子音樂創作;戲曲元素運用;多元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067-02
一、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審美價值定位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由來已久,借鑒融合了大量文學作品,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哲學思想、美學思想等,其相關元素被廣泛運用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為作品增添生命力。例如,張小夫教授創作的《臉譜》,體現了中國“形聲兼備”的古樸思想,并精致地演繹了傳統戲曲藝術“化丑為美”的審美特征。
長期以來,戲曲作為一門獨特的音樂藝術,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它富有的構成元素,為電子音樂多元化、民族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時至今日,電子音樂創作中對戲曲元素的運用,已然成為了電子音樂創作家的普遍共識,它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美感,又明確了中國特色電子音樂發展道路,相關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如《渺·夢》《幻影三六》《意境》等。從辯證的維度分析,基于電子音樂創作的戲曲元素的運用,是對傳統藝術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訴求,同時亦是電子音樂創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標識,審美價值內涵越發厚重。
二、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特征描繪
傳統藝術視域下的戲曲元素包括故事、表演以及舞蹈等,從音樂的角度來劃分又有旋律與調式、樂器與音色、板式與節奏等。在現代電子音樂創作中,對戲曲元素的描繪特征研究,有助于后續運用實踐,具體表述如下。
(一)旋律與調式
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以五聲調式見長,它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構成的“三音組”為基本旋律音調,進行多用正音,甚少使用偏音,所以格調較為平和。在戲曲音樂的語言形態構成中,旋律對于音樂形象的塑造及人物情感的表達至關重要。在電子音樂創作中運用戲曲的民族五聲性旋律因素,不僅能夠體現傳統音樂藝術的旋律特點,還可以有效增強作品的時代感和創新性,是其保持經久不息活力的重要手段。以電子音樂與戲曲藝術結合的代表作《臉譜》為例,作者十分注重節奏理念,通過大量運用京劇唱段,配以現場實時演奏,簡單通俗的詞匯組織,造就了真正的空間視聽藝術。又如張小夫教授的《北海詠嘆》,作品依舊基于京腔旋律曲調譜寫,匯入新的音樂語言素材,增強了作品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與美感。同時,對微調式的頻繁使用,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藝術的和諧思想。電子音樂創作對戲曲旋律與調式元素的配合運用,著重展現了東方文化色彩及魅力,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對推進現代音樂藝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樂器與音色
在戲曲演繹的過程中,傳統制式的樂器如京胡、大鑼以及木魚等,節奏感強,塑造了古代人特殊的音樂藝術審美情懷。這些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運用,進一步增強了其即聽感,體現了現代電子音樂全方位多層空間的概念。在《臉譜》中,作者基于大鑼、京劇鑼等打擊樂運用,加以京胡快速、跳躍的演奏技巧配合,實現了音響效果在樂音與噪音之間的平衡,一度將氣氛推向高潮。此外,唱腔作為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元素,主要包括曲調、唱段等,其因流派、曲種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大相徑庭。在電子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對戲曲唱腔與念白進行運用,或者根據劇情需要,將此類聲音素材加以技術調制處理運用,可以取得新穎獨特的音響效果。同時,戲曲人聲素材中還蘊藏著十分豐富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表達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境界、審美追求以及價值觀念等,將之運用到電子音樂創作中,既將受眾帶入一種懷古情緒,傳承優良歷史文化,又具有啟蒙教育功能,對促進多元文化生態建設意義非凡,有利于受眾審美價值養成。
三、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建議
事實證明,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價值意義非凡,是諸多作家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戲曲元素作為中國藝術文化的代表,其元素構成多種多樣,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功能不一而同。筆者結合實際情況,有(下接第70頁)針對性地提出了在以下幾種電子音樂創作中對戲曲元素的運用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體現音樂張力
戲曲藝術在我國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所展現的魅力是其他藝術形式無可比擬的。現階段的電子音樂創作,大多會采用“片段式”的戲曲語言作為聲音素材,通過重復、變化等技術手段處理,體現不同藝術的雙重魅力。對于電子音樂創作而言,它不是一個單獨展現戲曲藝術的舞臺,其作為音樂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的產物,本身也散發著別具一格的魅力,因此,完整的戲曲唱段只會喧賓奪主,繼而影響受眾的觀賞體驗。在電子音樂創作實踐中,創作者應深入研究戲曲元素組成,了解其魅力所在,結合實際需求,盡可能選擇運用富有明顯特點的聲音材料,以充分展示個人風格。以作品《擊鼓罵曹》為例,創作者為了突出個人意愿及想法,對開場白“天寬地闊”四字進行了DOPPLER、 DALAY、PAN變化等處理,聽覺效果非同一般。
(二)增強人聲氣場
著名的民族情調交響樂《花鼓·安徽·CN》,可以說是電子音樂創作領域的名曲,它對人聲氣場的詮釋獨特而富有內涵。在第一部分的音樂組成中,電子技術手段的處理并不繁雜,節奏組合明快、柔和。而第二部分則與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通過對字節組合多聲部線條的共同呈現,實現了有規律節奏到無規律卻有意識的組織轉變,提升了作品的活力。在此過程中,聲音材料的組合不再局限于童聲音域,而是擴張到了極高或極低的電子聲音領域,其對“炫技”人聲色彩的運用,著重突出了電子音樂的魅力。隨著歷史文化傳承,人類社會進步,電子音樂創作的可應用素材越發廣泛,不僅包括戲曲種類,還包括古詩宋詞、民間音樂等。在現實的際遇中,不乏優秀電子音樂作品,其對戲曲元素的運用也并非個案,關于人聲氣場方面的探究不斷深入,是為后人所積極借鑒和學習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電子音樂創作中對戲曲元素的運用意義與價值非凡,是其走向民族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由于筆者能力有限,加之戲曲元素構成復雜、多樣,本文的分析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筆者希望學術界的大家廣泛參與此課題研究,認真分析前人優秀作品,積累實踐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戲曲元素在電子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建議,使之更加符合國人的審美情趣,同時發揮其文化價值、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曹曉晶.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戲曲音樂元素的應用分析[J].音樂創作,2016,(12):98-100.
[2]劉澤.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6,(01):65.
[3]鄭叢筠.傳統音樂元素在現代歌曲創作中的運用探求[J].戲劇之家,2016,(14):67.
[4]陳瑜.略論當下音樂創作轉向的趨勢[J].中國文藝評論,2016,(10):43-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