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中西方背景下的文化類節目對比研究

      音樂
      戲劇之家
      2017年10月31日 16:04

      交換空間前后對比-交換空間報名條件 交換空間怎么報名

      劉麗翔

      【摘 要】2016年12月,黑龍江衛視引進英國《Letters Live》節目版權,制作出節目《見字如面》,受到觀眾追捧。央視更是參照此節目類型和模式,推出了《朗讀者》。這些節目,不僅僅是因為引進的節目模式出眾,還因為節目導演將中國傳統文化恰如其分注入節目中,外來節目成功本土化后順利占領中國電視市場。本文將以英國原版《Letters Live》和中國版《見字如面》為例,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節目的對比分析,闡述中國版權引進類節目的現狀。

      【關鍵詞】版權引進;節目模式;受眾收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107-02

      2013年,央視引進國外節目,經過本土化融合后,《漢字英雄》脫穎而出,收視率節節攀升,文化類節目開始進入中國電視觀眾的生活。試水成功后,央視相繼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詩詞》《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中國傳統文化類節目。自此,文化類節目在中國電視節目中擁有一席之地。

      從1998年到2010年,中國版權引進類節目逐步呈規模化、系統化趨勢。首先,引進的節目數量越來越多。據統計,被稱之為“模式引進年”的2013年,中央電視臺及各省臺引進類節目達49個。其次,引進節目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從最早引進的體育類節目到真人秀節目,再到文化類節目。但不是所有引進的節目都會受到觀眾追捧。電視節目需要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和習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模式創新,方能成功。

      一、中西方文化類節目的異同

      縱觀活躍在電視屏幕上的節目,無論從文化特質、觀眾的收視習慣,還是從電視體制與競爭形態上,可以發現,中西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人類與環境互動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具體體現在認識、藝術、規范、社會制度等方面,文化是人類與一般動物的本質區別。狹義的文化包括知識、藝術、信仰、道德、法律、習俗和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所需的其他能力以及習慣。它側重于人類精神創造的文化現象與價值觀念。這種文化是人們通過后天學習,代代傳承下來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同的民族、歷史時代、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等,形成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

      中西方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宇宙觀、宗教信仰觀、生死觀等價值觀念,個人與集體、民主觀、科學觀、道德觀、法制觀等社會觀念,以及思維觀念等維度上。

      (一)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差異與受眾收視習慣。價值觀念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價值體系,能夠影響人的思想及言行舉止。中國的價值觀形成于原始時期,發展于春秋時期,在封建半封建時代優化、補充和完善。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體現為儒家思想的“仁”“和”,道德至上,集體主義。而西方國家則強調個人主義、英雄主義,極度強調人性,他們認為,只有實現了個人價值,才能體現出社會價值。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個人本位主義的特性。因此,無論是西方的電視節目還是電影,內容都傾向于暴露人性的丑陋、人與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等。正因如此,才會使節目內容更加生動,真實展現人際沖突,大大推動節目的質量和觀賞性。

      中國提倡儒家思想、集體主義,反對相互離間、個人崇拜,批判勾心斗角,提倡“仁愛”“合作”“共贏”“以和為貴”等。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形成中國人謙虛謹慎、含蓄內斂的作風,不善于表達內心的情緒與沖突,致使中國的電視節目始終都是積極、團結向上的內容,缺乏真實、沖突和看點。

      二、中西方受眾心理差異和收視習慣

      收視心理是社會價值觀的直接體現,也是產生收視行為的直接動機。我們引進國外的節目,就要做到因地制宜,考察并了解中國觀眾的審美及需求,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中西方節目中的看點,抓住觀眾的好奇心、認知心理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制作出兼容并蓄的本土文化類節目。

      在引進國外節目版權的同時,如果照搬照抄別國的節目模式和風格,勢必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我們如何創新,始終都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連為一體,無法割裂。中國人重倫理、重感情,因此,在引進的節目中,剔除了性、暴力、血腥、諷刺等相關內容,按照中國人習慣的方式挖掘背后的故事,拉近與當事人的感情,找出矛盾點,解決沖突。由此看來,中國的受眾與國外的受眾,在心理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開放自由,我們則和諧包容。因此,引進的國外節目要想獲得高關注和高收視率,勢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的創新及融合。

      三、英國原版《Letters Live》和中國版《見字如面》節目分析

      (一)英國原版《Letters Live》節目分析。最初的《Letters Live》活動在2013年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發起,每年會邀請來自音樂、影視、藝術、文學等領域的名人到劇場內現場朗讀那些“理應受到更廣泛關注”的書信。他們朗讀的這些信件,都出自一部收錄了124封各國名人的書信集——《見信如晤》。其時間跨度從公元前至今,涵蓋了歷史上許多大事件,以及政要、明星、文藝工作者和科學家的逸聞趣事。這部書信集里,有二戰時期塵封的情書;有潸然淚下的“出柜”誓言;有英國女王寫給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司康餅配方;還有總統為給他寄信的小朋友寫的態度柔和的回信。

      《Letters Live》秉著向書信寫作藝術和精神致敬的態度,重溫那些有意思的、值得重提的有趣小故事。《Letters Live》由最初的小型閱讀會演變而來,隨著聲望逐步擴大,小團體閱讀會變成了一場盛會。因此,各行業的名人爭相參與,朗讀信件。

      節目中最具趣味性的就是讀信順序不對外公布,觀眾不會提前知道下一個朗讀者是誰,以及朗讀的是誰的信。這樣的節目設計緊緊扣住每一位觀眾的心弦,激起觀眾的好奇心,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每一位觀眾都充滿期待,增加了節目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該節目時長3小時,全場無主持人。朗讀者身臨其境般朗讀著,毫無違和感,氣氛自由、輕松、幽默;觀眾和嘉賓以朗讀者的講臺為中心,呈環形圍坐在四周,全場毫無等級之分,在場的每一位人都認真傾聽,沉浸在歷史的回憶中。演出現場配有一支樂隊,他們根據信件內容即興演奏,時而嚴肅,時而煽情,時而滑稽。現場觀眾感動時相互擁抱、鼓舞;慷慨激昂時伴著現場音樂輕輕舞動,整場節目呈現出一派輕松愉悅的氛圍。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體現出節目的大眾化、娛樂化和平民化。endprint

      (二)中國版《見字如面》節目分析。引進版權的《見字如面》,借鑒《Letters Live》節目模式,主打“純美”風格,一個人,一封信,一個麥克風,不多的觀眾。實力派演員靠自己過硬的臺詞功底,拿捏每一個字應該讀出的時機,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歷史,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節目融合了我國綜藝節目的特色,長相清秀的美女主持人,氣質雋永、文化底蘊深厚的嘉賓,以及當代電影電視明星、精美的文字語言及民國時期的“人文精神”等,勾勒出對歷史最溫柔的回憶。

      區別于英國版的《Letters Live》,《見字如面》中多了一些中國本土化要素,如兩位解讀信件的學者。之所以添加這一環節,是因為中國內地觀眾從小學習歸納中心思想的思維所致。因此,依筆者之見,兩位學者的解讀正是為了歸納中心思想而設。然而,來自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評論員許子東和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由于學識水平、出處、所處環境不同,導致節目現場點評配合難,缺乏默契,在節目點評期間觀點交鋒,部分網民甚至要求節目組更換楊雨,以保證節目收視率。

      雖然,觀眾對《見字如面》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它能突破如今“娛樂至死”的洪流,帶給觀眾一股高尚有價值的“清泉”。這正是電視媒體的職責所在。

      《見字如面》借鑒《Letters Live》更多的是其節目定位與思想創意,以同化的策略進行移植。但節目的成敗取決于是否立足本國國情,進行本土化的包裝與創新。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電視節目產業,版權引進類節目在中國確實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四、對版權引進類節目發展的思考

      面對越來越多的版權引進類節目,無論是文化類節目還是真人秀節目,均出現褒貶不一的狀況。毋庸置疑,版權引進類節目在我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一)娛樂效益顯著,媒體責任相對缺乏。 隨著傳播媒介的發展,媒介接觸方式由“讀文時代”轉為“讀圖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閱覽習慣。波茲曼早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就提及了媒體過度娛樂化給觀眾帶來的危害,也有學者表示“在信息爆炸媒體當道的時代,娛樂節目的出現讓人們停止思考,肆意接受各種低俗、沒有實際意義的娛樂信息”。在我國文化類節目發展過程中,“寓教于樂”一直是中國媒體人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然而卻舉步維艱。

      (二)節目創意有待提高,同質化問題嚴重。不少版權引進類節目在開播之際就陷入了版權糾紛。實際上,我們口頭提倡版權保護,但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最初的文化類節目,如《開心辭典》《三星智力快車》節目模式雷同,都是以回答問題闖關或給予物質獎勵來吸引觀眾參與。直到2013年,出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受到觀眾好評。文化類節目的發展瓶頸得以突破。

      版權引進類節目給我國電視節目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通過引進國外版權的文化類節目,看到了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國電視市場。這使得我國電視媒體人更應該加大力度搞創新,做優質節目。只有這樣,才能帶動中國文化類節目挺進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啟超.論中國文化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李貞芳,馬斯陽.娛樂至死的市場需求與限娛令[J].廣告大觀,2011(11).

      [4]李沛鈺.文化差異與適應——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5.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見字如面 朗讀者 節目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 日本黄色动画片|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COM| 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视频视频|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www香蕉视频| 国产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性感美女在线观看| 老师您的兔子好软水好多动漫视频|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高清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日韩网新片免费| 久久波多野结衣| 快播电影网日韩新片| www.99re6|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韩国男男腐啪GV肉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免费日韩三级电影|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