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董小姐的專欄『好歌獻給你』
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
當下樂壇,教父咖位的音樂匠人,羅大佑往下數就是李宗盛。羅大佑走人文關懷的風格,李宗盛則著眼于紅塵俗世的男歡女愛。
關于愛情,大概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詠嘆調。李宗盛也總有能耐讓人唱盡愛情國度里,“你心中不與人知的小秘密”。
李宗盛出道之初,并非是幕后制作人的身份。年輕時代的教父,同樣有著成為歌壇巨星的抱負,軋了幾年樂隊之后,他所在的木吉他合唱團也小有起色,甚至簽約到大名鼎鼎的寶麗金唱片。
當年的寶麗金多牛,那可是誕生超級巨星的搖籃。鄧麗君、許冠杰、譚詠麟、張學友,這些在華語樂壇排得上號的名字,都是發跡于此。
也許當年的李宗盛比較有自知之明,深諳娛樂圈是個先看臉蛋、再論才華的大染缸,自己雖然年紀輕輕,但臉上寫滿了飽經滄桑。
臺前的歌手夢指定不好實現,不如曲線救國,即便迂回著也能實現,反正自己最不差的就是才華。
剛好趕上李宗盛當時的女朋友鄭怡出《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專輯,之前的制作人由于某些不能言明的原因,臨陣撂挑子跑路了,病急亂投醫的唱片公司找來李宗盛頂缺。
李宗盛摸著石頭過河,華麗麗的實現了由歌手到制作人的轉身,多年以后他功成名就,仍然沒有忘記當年的歌手夢,時不時的攛掇出幾首經典來給自己過過癮。
因為年輕時自己那段并不怎么輝煌的歌手經歷,教父特別了解歌手們的“疾苦”,簡言之就是接地氣兒,所以他為每個人量身定制的作品,都格外走心。
李教父可以稱得上是“閱歌手無數”,說句危言聳聽的話,經他捧紅的歌手,比起汪峰自封的歌壇“半壁江山”,可要實至名歸的多吧。
他創造了陳淑樺、周華健、趙傳、娃娃、辛曉琪一個個的銷量神話,讓無印良品、莫文蔚、梁靜茹闖出一片天,提攜五月天、楊宗緯、李劍青。。。
可以說,李宗盛以制作人的身份挖掘歌手,碩果累累。他有識人之明,是歌壇久經考驗的“伯樂”。
人常言千里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作為伯樂的李宗盛如果犯了錯誤,會有什么后果?
后果當然會很嚴重!因為他是教父嘛。
當年還不是浪子的王杰,跑到滾石唱片李宗盛的辦公室,想在滾石謀個歌手的差事。80年代的滾石唱片在臺灣簡直牛到炸裂,初出茅廬的王杰自然想著找棵大樹投靠。
試唱之后,李宗盛當面拒絕了王杰的請求,給出的理由竟然是
“唱歌太直白,可能將來不會紅。沒有顫音的歌手已經火了一個齊秦,其他人應該很難超越了。”
這個時候,可能李宗盛還沒有意識到,他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太高估了自己也太低估了王杰。
王杰跑到滾石的死對頭——飛碟唱片,發行的專輯張張大賣,從銷量上斃得滾石歌手滿地找牙,一時間滾石唱片沒有了招架之功。當年還是新人的陳升,被派上陣對抗王杰,最后落得慘敗。
臺灣唱片業界的龍頭霸主交接給了飛碟,恰恰是因為王杰的發跡帶動飛碟的騰飛,也恰恰是因為當年李宗盛拒絕了來面試的王杰導致,你說這個后果有沒有很嚴重!
滾石與飛碟纏斗多年,一直是重人文風的滾石壓著小弟飛碟打,李宗盛的無心之過把王杰推給了飛碟,無形當中幫助對手把自己東家干翻,不知道后來滾石的老板有沒有清算老李這一出。當然這是句玩笑話。
了解過去華語樂壇輝煌的人,都會知道滾石與飛碟兩家唱片公司的淵源。今天董小姐在這里稍作普及。
其實滾石與飛碟同出一門,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對分家之后的兄弟。70年代末段氏兄弟與吳楚楚、彭國華等人聯合創立滾石雜志,后更名滾石有聲出版社。
80年代初,吳楚楚與彭國華從滾石帶著一批人自立門戶,成立飛碟唱片。飛碟之名,便是為了影射滾石——“地有滾石,天有飛碟”,同出一脈的兩家唱片公司,就此結下梁子,由此開啟紛爭。
滾石與飛碟的開山之作,分別是羅大佑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和蘇芮的首張專輯《搭錯車原聲大碟》。
兩家唱片公司不僅憑此攫取到商業上的第一桶金,奠定基業。并且卷起黑色風暴滌蕩歌壇,成為臺灣唱片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張專輯。
在此后滾石與飛碟的對壘中,因為滾石的底子夠硬,資源夠多,所以聲勢上壓過飛碟一頭,直到王杰的出現,方才逆轉了這種局面。
王杰與李壽全
被李宗盛拒絕的王杰后來被李壽全發掘,值得注意的是,李壽全在臺灣可是不輸李宗盛的金牌制作人。
他就是那首膾炙人口的《張三的歌》首唱者,李壽全的資歷更多體現在制作人的角度,李建復《龍的傳人》、潘越云《天天天藍》、蘇芮《搭錯車原聲大碟》這些經典皆是他制作出的專輯。
甚至人人都會哼唱的那支最經典的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也是由李壽全擔任制作人。李宗盛是眾所周知的教父、金牌制作人,樂壇上人人景仰,但李壽全卻是可以稱他“小李”的那個人!
幸運的王杰,當年被李壽全慧眼識金,用現在的話來講,好像他不紅都天理難容。
但放在當時卻沒有這么樂觀,李壽全給了王杰一批歌,都是“沒有人要”的作品。
那些歌是被人家挑選之后剩下的,都是王文清寫的歌,黃大煒不唱,其他人也不唱,王杰在中間找出了一批歌,并最終以王文清寫的《一場游戲一場夢》命名專輯。文案上寫著
專輯文案
他歌唱的很好,他的眼神深邃銳利,他的感情濃得化不開,他的背影比誰都孤單。和其他很多歌星一樣,他有段長長的過去,雖然不能忘記,卻也不用再提。因為一切正要出發,因為他將成為巨星,BORN TO CONQUER。
生來獲勝,生來征服——王杰,站在卑微與高貴的交界對自己與全世界說:“我來了,一切便不一樣了!”
獻給——在愛情中心靈饑渴,在生活中百無禁忌,在音樂中追求個性的一代。
王杰與陳樂融
專輯的文案由陳樂融撰寫,他是飛碟唱片的御用填詞人。語境豐富、風格全面,幾乎當時所有的港臺紅星都唱過他的填詞作品,是影響華語流行樂壇的重要詞人。
飛碟三巨頭之一的陳大力
王杰叱咤歌壇的不羈“浪子”形象,大半則是唱片統籌陳大力的功勞。他是飛碟三巨頭之一,另外兩人就是吳楚楚和彭國華,陳大力早期司職歌手的定位包裝,姜育恒、小虎隊、林志穎的形象設定多半是他的功勞。
《一場游戲一場夢》的幕后班底中,還有負責全部編曲工作的陳志遠,以及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同時也是最為神秘的王文清。
編曲大師陳志遠
陳志遠是臺灣唯一一個憑借編曲賺到一億新臺幣的音樂人,經他編曲的經典無數,此處不再一一贅述。你只要記住,他與李壽全一樣,是鮮有的幾個可以叫李宗盛為“小李”的音樂巨匠之一。
王文清創作了最初捧紅王杰的《一場游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等等一大票歌曲,陳百強攀上事業巔峰的粵語經典《一生何求》也是他的作品,葉倩文、趙傳、呂方、彭羚、王力宏...都唱過他的歌,甚至連成龍大哥也有份!
齊秦的虹樂隊
齊秦身邊的白衣少年便是王文清,這是他僅有的幾張影像資料之一。王文清曾經加入過齊秦的虹樂隊,擔任第二代鍵盤手。
1991年,齊秦在他巔峰經典的《狂飆演唱會》上,向臺下觀眾介紹樂隊成員時,指著長發飄飄的鍵盤手說道
“他就是王文清,寫過很多歌,像《忘了你忘了我》《一場游戲一場夢》都是他的作品。”
王杰言之鑿鑿的說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擁有如此金光閃閃的人生履歷,他卻憑空消失了,而且消失的無影無蹤,王文清成了華語樂壇的頭號失蹤者。
不過王杰說沒見過王文清,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就像為鄧麗君寫下《甜蜜蜜》《小城故事》的莊奴,他是華語詞壇三杰之一,地位與黃沾、喬羽并尊,竟然與天后鄧麗君也是素昧平生。
詞壇宗匠—莊奴
上面講過的陳樂融與陳志遠這對黃金搭檔,締造的經典簡直不計其數:《再回首》《感恩的心》《永遠不回頭》《瀟灑走一回》《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
陳志遠老師去世的時候,有媒體記者捕捉到陳樂融在北京的消息,跑去采訪他,最后發現兩人壓根就不相識,甚至連招呼都沒打過,用陳樂融的話講他跟陳志遠就是“陌路知己”。
這班當年歌壇上最頂尖的宗師巨匠,從別人挑剩下的歌曲里撿出來《一場游戲一場夢》《故事的角色》《惦記這一些》《說聲珍重》,再加上王杰創作的《安妮》《只因我愛你》《心里的呼喚》《別再說想我》《風和霧》,鍛造成當年最暢銷的夢幻大碟。
最后,王杰憑借《一場游戲一場夢》銷量破百萬的的傲人成績,勇奪當年的唱片銷量冠軍,讓當初拒絕過他的李宗盛幾乎要驚掉下巴,再也無話可說。
要知道,王杰的成功看似偶然,也絕非偶然。他進入歌壇的時候,適逢臺灣流行音樂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黃金”體現在當時涌現出的音樂人,能夠很好的抓住時代脈搏,把握藝術與流行的平衡點。像李壽全、陳志遠、陳大力、陳樂融這班樂壇名宿,單打獨斗尚且不輸李宗盛,更何況,這還是一群教父級大咖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