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宣傳海報-央視良心綜藝朗讀者上線 江疏影優雅現身
吳瓊
摘 要:一個節目的內涵和風格,需要由前期充分的策劃、主題人物的確定、內容的篩選來決定,并最終通過剪輯來實現。《朗讀者》做為2017年春季央視推出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以其鮮明的風格為綜藝節目帶來一股清流,用平實自然的方式給人以強烈的文化沖擊和感召,甚至掀起了一股全民朗讀的熱潮,這種影響力的形成與節目準確的定位和完美的剪輯是分不開的,本文謹結合《朗讀者》的節目編排形式淺析它獨特的剪輯風格。
關鍵詞:剪輯 ;《朗讀者》;清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57-01
一、《朗讀者》簡介
看過《朗讀者》的觀眾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但它又不同于以往娛樂性的綜藝節目,而是創新性地設計了一種新的模式,每期設置不同的主題,選取不同的人物及人物故事進行個性鮮明的朗讀分享,其清新的風格給人帶來全新又難忘的感受,而這種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巧妙科學又精細獨到的剪輯技巧。
美國著名剪輯師鮑比.奧斯廷曾說過:“一個剪輯師天生就該具有強烈的節奏意識,對“好看”的細節具有敏感的直覺。他必須有好記性,這樣才能在腦海中不斷重放他所看見的一切影像,然后把組接起來的片段,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他必須對“魔術”效應有一種直覺,要能察覺到觀眾的情感和意識。只有這樣,他的剪輯才能變成某種難以察覺的情景交換,從而抓住觀眾的感覺,讓他們如同身臨其境。”
二、剪輯風格特點
看過《朗讀者》之后不難發現,節目的剪輯師同樣具備這樣的敏感和直覺,他一定也一直參與到節目的拍攝、錄制等各個環節,才能更好的運用一些精彩畫面,實現與觀眾的共鳴。綜合來說,其剪輯風格有如下特點。
1.場景色調協調。《朗讀者》以‘訪談‘朗讀‘輕解析的版塊模式,重點解決“誰來讀、讀什么、怎么讀”的問題。這種模塊設置由兩部分場景組成,一是由主持人和嘉賓進行微訪談的封閉式空間,二是由主持人、嘉賓與現場觀眾互動、嘉賓朗讀的半開放式空間。在封閉式訪談空間里以白色等淺色調為主,給人以輕松舒服的訪談環境,更適宜嘉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同時一些配合嘉賓談話內容的道具也設置其中,比如趙文暄的大咪的照片、李亞鵬的巧克力等等,穿插的一些特寫鏡頭也會讓觀眾更好的理解和帶入談話的情境。
在半開放式空間里,以書架為背景的暗色調場景給人以沉靜的感覺,與封閉式空間形成一定的反差。而大屏幕背景所選擇的圖片、動畫很好的配合嘉賓朗讀的內容,能夠讓觀眾更好的跟上朗讀的內容和節奏。
2.情感調動準確。在整場節目中,訪談的內容需要通過主持人與嘉賓的交流來體現,也需要通過觀眾的傾聽來實現較好地傳遞效果。這就需要在剪輯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人物語言的精華和人物表情的關鍵點,《朗讀者》人物表情的剪輯和銜接就非常到位。比如董卿在與嘉賓交流時,那種認真地思索、會心地大笑、動情地流淚等表情鏡頭都在恰當的時候很好的表現出來;也比如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談起往昔那熱淚盈眶的表情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人物的精神狀態,讓人為之感動。而在嘉賓訪談及朗讀的時候,觀眾的表情也很好地與訪談內容相呼應,形成很好的互動效果。比如在表現拳擊手鄒市明一家的朗讀時,節目先展示出全家配合默契的朗讀,然后又回放了朗讀過程中孩子活潑好動的花絮,引觀眾一笑,讓節目還原了自然本真又人性化的理念。
3.音樂轉換自然。在整個節目中,音樂起著重要的烘托和串聯作用。節目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為舒緩。在節目開場主持人入場、進入訪談空間、主持人與嘉賓走出訪談空間以及嘉賓朗讀時,都配有相應的音樂,或大氣雄渾、或悠揚婉轉,音樂與音樂的銜接過渡流暢自然,讓人聞之舒心,加上真人鋼琴演奏,很好地配合了節目的節奏,突顯了節目的風格。而在節目的最初一期和最后一期,由胡德夫演奏并演唱的歌曲《匆匆》與嘉賓們畫面的交替出現,對節目形成了一種很好地推介和總結的效果,是一種非常生動地展現。
4.特技運用增色。在嘉賓朗讀的過程中,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朗讀的內容,節目組擺脫了常用的字幕形式,而是配備了書本翻閱的模式,這種特技的運用能夠讓觀眾更容易同步跟上朗讀的節奏,了解文字的內涵,也帶給人們只有書本才能體現的閱讀感,在無形中更加深化了《朗讀者》文化傳播功能。
三、結語
《朗讀者》的成功不僅因為它選擇了恰當的時機呈現給大眾一檔高雅而親民的文化節目,還因為其內容的選擇和形式都給人全新的印象。說它是一股“清流”,是因為它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而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其完善的前期策劃和精細的后期剪輯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文獻:
[1]奧斯廷,張曉元,丁舟洋(譯).看不見的剪輯[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2]宋崇.打造明星—影視表演、編導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3]陳惠芹.數字電視編輯技術[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涂濤.影視后期制作技術[M].成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