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節奏訓練教程 上下
潘威
摘 要: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中對于節奏的訓練更是直接影響了學習日后的演唱或演奏。視唱練耳課程中的節奏訓練應該成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手段,力求讓學生學習的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節奏,更多通過節奏去認識音樂和詮釋理解音樂。本文對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入手,力求總結出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和意義,為視唱練耳課程的實踐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視唱練耳 節奏 訓練
引言
視唱練耳是所有音樂門類中都會涉及到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最早起源于歐洲。創立之初就是為了教會唱詩班服務的,通過簡單的音樂聽辨和音準的模唱來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當時視唱練耳一詞的意大利語為soleggio,譯為“為歌手而設的歌唱訓練”,但并不是一門專門的音樂類學科。十八世紀末,隨著法國巴黎音樂學院成立,視唱練耳被譯為“solfege”,也被正式定制為一門音樂基礎課程來對學生進行發聲訓練、讀譜訓練以及歌唱訓練。視唱練耳隨著音樂的發展而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有專門訓練目標、訓練體系和訓練方法的學科。實際上,視唱練耳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視唱,專門訓練音準演唱,另一個部分是訓練聽力,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單音、音程、和弦、旋律以及節奏節拍。單音、音程、和弦和旋律都是發生在12個音符的組合羅列基礎上得來的,彼此之間聯系密切,但是節奏節拍卻是單獨存在的,也是所有藝術門類都不能規避的音樂基礎元素。音樂發展至今,各類別的音樂形式也讓節奏節拍的組合變化更加多樣,更加復雜,這也讓視唱練耳中的節奏節拍訓練變得尤為重要,本文著重對視唱練耳的訓練進行總結分析,力求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一、視唱練耳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
1.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音樂是由音高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和時間長短組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音樂中音高與節奏是構成的最基本的兩個元素之一,但是音樂可以脫離音高存在卻不能脫離節奏獨立存在,這是因為所有的音樂都要遵循 “物質的發展是運動的”的自然規律,有了運動勢必要有節奏。在音樂中,節奏是一種時間元素,它讓簡單的音高變得多樣化,單純的節奏性樂器也在音樂演奏中必不可少。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總結出哦“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由此可見,如果脫了節奏,音樂只是散亂的音符和無序的音樂聲響。實際上,音樂在形成之初就是以節奏的形式出現的,例如我國的勞動號子。由此可見,節奏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在視唱練耳的訓練中,節奏訓練對學習者關于音樂作品的詮釋、演繹、解讀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2.節奏在實踐表演中的重要性
音樂是時間藝術,是通過表演者的演唱或演奏傳遞給觀眾,讓觀眾以聽覺的方式獲得審美體驗。表演者在進行演奏或演唱訓練時常常會出現節奏不穩定的情況,主要原因除了對于作品的熟練度、表演能力和心理因素以外,最重要的是對于各類節奏型的理解和訓練不足導致的。如今絕大多數的音樂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節拍下進行的,在這些節拍模式下,節奏的類型是相對比較固定的,而且這些節奏型的特征更是十分明顯。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的節奏型在節拍的規則下也不是十分復雜的,表演者熟練的掌握了這些特征并在訓練時加以注意則會很好的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另外,節奏在表演中除了體現在音樂中以外,還能夠幫助表現作品的風格和內涵起到很大的作用,當表演者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各類節奏型之后對個人的風格樹立也很有意義。
3.加強節奏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的必要性
視唱練耳作為各種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科,節奏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無論是演唱還是演奏,如今的學習大多是基于十二平均率中的音符音高,雖然有諸多的組合形式,但是在一定的規律下還是很容易掌握學習的。但是很多學習者對于單音、音程甚至和弦能夠很好的辨識,但加入了節奏的旋律卻出現了困難,筆者總結認為,學生要對音符進行聽辨模唱,還要對節奏進行聽辨模式,致使一心二用,所以效果較差。但是對于視唱練耳節奏的學習并不應該僅僅體現在接種形式中,更要掌握好各類節奏型特征,這樣才能用節奏特征幫助理解旋律中的節奏元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音準的辨識上。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需要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的,熟練運用和掌握這些節奏型對作品的學習理解可謂事半功倍。
節奏的訓練是視唱練耳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也為日后樂譜的理解、詮釋甚至音樂風格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視唱練耳中節奏訓練的方法
在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實際上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分別為速度、節拍和節奏,這三種要素雖然各為獨立個體,但是在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卻是相互關聯的,它們的組合衍生出了諸多的節奏類型,影響了音樂作品。
1.節奏感的培養
(1)速度感和節拍感
音樂雖然是由固定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排列而成,但是音樂中存在的樂感和節奏感卻是現實存在的。其中速度感和節拍感是節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種感覺是視唱練耳節奏訓練的前提。因為速度是節奏的外在體現方式,在進行此類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分辨出基本的速度快慢,這也是學習和訓練節奏的前提。節拍感是要了解和感受到不同節拍下重音的出現位置,無論融合或表現任何音符,在規定的節拍下重音的表達是固定的,這也是音樂在根本上得以區分和辨識的基礎所在。學習者在進行節奏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先學習和體會速度感和節拍感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以后的練習,值得一提的是,速度感和節拍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只要靈活運用才能為節奏的學習保駕護航。
(2)潛在節奏感
潛在的節奏感實際上是一種內心對于節奏變化體驗的律動感,這種律動感往往是很難溢于言表的,但是在經過長期的引導和訓練之后是可以被發掘出來的。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和天賦水平是不盡相同,在掌握了基本的節奏型、節拍強弱變化之后,可以通過進一步學習追尋到屬于自己的訓練和學習方法。例如有的學生在進行節奏聽寫的時候習慣雙手打拍子,有的學生卻習慣用腦記的方式進行記錄,這些方法沒有優劣,只有適合不適合。除了上述單純節拍的訓練方式外,在旋律中的訓練也有不同的潛在節奏感,例如有的學生可以通過樂曲的風格來辨別節奏型,有點學生則是通過強弱因變化區分節奏型,這些都是潛在節奏感給予對節奏訓練和理解的幫助。
2.節奏型訓練
節奏是以時間長短和速度的快慢組合體現而成的,節奏型的意思是說很多節奏組合而成的獨特形式是固定的,也是一些樂曲風格的基礎,對于節奏型的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能夠讓對音樂詮釋更加深入、準確。在視唱練耳的節奏型訓練時,腦、眼、手、口以及一些其他肢體動作相互協調參與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和進度。實際上這些外在肢體動作的長期實踐和進一步培養可以發展為內心節奏,以習慣性的理解方式來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音樂的其他元素上。我們常見的節奏型可以均勻節奏型,例如一拍兩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等等,他們都有對應的獨立時值的音符,比較簡單。另外就是復合型時值,例如切分音,連音線以及三連音、五連音、六連音等等,他們需要一個或若干個音符組合而成。掌握這些節奏型的特點和通過肢體的配合能夠很好的進行訓練。在這里筆者還是比較建議在訓練的中前期使用聽記的方法,即為用簡單的“\ /”的形式來代表一個四分音符,在確定了節拍后按照聽的節奏進行劃分,再按照重音位置來劃分小節。這種方式雖然比較繁瑣,但是效果顯著,在對基本節奏型掌握熟練之后可以逐漸通過腦記的方式訓練,并逐步加入旋律,使得學習成果提高。
實際上,視唱練耳中的節奏訓練也應該因人而異,并不是一概而論的,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夠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進度,也讓日后的應用有的放矢。
三、視唱練耳中節奏訓練的多媒體應用
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它所呈現的訓練手段往往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師通過課本和講解的方式教學,通過鋼琴演奏和聽寫的方式來記錄。這種方式在以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發展緩慢,但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多媒體的應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節奏訓練也是可以進行與之結合的。
1.多媒體應用的可行性
多媒體和互聯網一直被廣泛的使用在科技和經濟領域,在藝術教育中更多推崇的是言傳身教和口傳心授,雖然教材也在不斷演進,但是其本質卻沒有發生變化。如今信息時代下,視唱練耳課程中對于節奏的訓練也應該與時俱進的進行一定的改革和互聯網、多媒體應用。可以在新的課程中讓每個學生通過電腦軟件來進行學習和測試,可以開發專門的節奏訓練軟件,讓每個學生可以同時進行訓練,節約時間成本和手腦同步訓練。例如三連音,軟件的精確性可以完美的進行呈現,與此同時也可以進行其變體的同步呈現,這樣學生在學習一個三連音的同時也有五連音、六連音甚至其他同類型的節奏訓練,這是傳統教學模式不可能達到的效果。
2.多媒體應用的優勢
多媒體和互聯網在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優勢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多媒體的即時性和便捷性可以提高上課的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一個教師和多個學生構成上課主體,但是成果的檢驗卻是需要逐一印證的,在印證某一學生的訓練成果時其他學生只能自我檢驗。但是在應用多媒體進行學習成果的解答和檢驗是可以同步進行的,甚至可以直接在多媒體設備上這屆評判聽寫或模唱的結果。其次,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可以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從網站上下載諸多不同的節奏型來進行播放,這種方式通過數字化的處理使得節拍和時值更加準確,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完成聽力。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節奏型進行訓練,通過耳機聽辨的形式使得諸多學生可以同時進行不同的節奏型學習。最后,傳統的節奏型演奏主要是通過鋼琴完成。但是學習音樂的學生除了鋼琴意外還有其他樂器或演唱。可以通過電子模擬的方式變換演奏出不同樂器的同一節奏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配合不同專業的學生更針對的學習和訓練節奏。
多媒體和互聯網在視唱練耳節奏訓練中的作用實際上是非常大的,只是相關的模式或軟件也需要進一步的投入開發,這也需要一系列的視唱練耳教育工作者和互聯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達成。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視唱練耳中,對于節奏的訓練并不應僅僅只注重各類節奏型的反復重復,更多的應該是通過不同節奏訓練來了解作品中節奏應用的特點和方式方法。這種基礎性學科的訓練一切音樂高級學科的前提,也是不斷總結和不斷創新的過程。如今,很多新興的音樂形式在節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細細研究也不難發現,很多新的節奏型也是有據可循,有理可依的,也都是在傳統的節奏型發展過來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視唱練耳課程中節奏訓練,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正文.視唱練耳教學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蔣維民.視唱練耳與樂理教學指導[M].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王光耀.視唱練耳教學法論集[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4]楊通八,張韻璇.和聲于復調文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
[5]徐孟東.20世紀帕薩卡利亞[M].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