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論《淮南鴻烈》中音樂教育思想

      音樂
      藝術研究
      2017年08月28日 22:03

      論《淮南鴻烈》中音樂教育思想-淮南子

      劉嵬

      摘 要:《淮南鴻烈》是由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主持他的門客們集體撰寫的一部論文集,其具有包容性和綜合性的特征,使它在美學上擁有了深廣的理論視野和獨到的闡釋功能,從而在許多美學問題上都做出了超過前人的建樹,其中也包容了關于音樂教育思想的流露。由于《淮南子》中未曾單獨的提及關于音樂教育的論述,而是將其觀點透過他的音樂美學思想表述出來,本文試圖通過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其音樂教育思想加以論述。

      關鍵詞:《淮南鴻烈》 音樂教育思想 人性本體論

      一、概述

      《淮南鴻烈》是一本論文集,該書由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持他的門客們集體撰寫完成,因其主持者為淮南王劉安,故又有《淮南子》、《劉安子》之稱。該書共著錄五十四篇,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二十一篇論道,外三十三篇雜說。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諸子百家學說各派的思想,是一部戰國時期到漢代初期黃老理學體系的代表作,為后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起到了不可獲取的作用。

      高誘在《敘目》中指出該書寫作的主旨時說到:“講論道德,總統仁義,而著此書。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從這點中我們不難發現該書是在黃老之學的基礎上,以清靜無為作為旨趣的。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家學派。除繼承道家思想外,它還注重仁義禮樂、修齊治平,有時還明確反對“無為”的觀點,認為“以五圣觀之、則莫得無為明矣”(《修務訓》)。這說明本書雖繼承黃老,但又不完全復制,而是采取了一種包容性與綜合性的理論觀點。《淮南子》所謂“講論道德,總統仁義”,或“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覽冥訓》)等觀點,便充分說明了其對道、儒等各派的思想傾向的包容特性。

      《淮南子》中的包容性和綜合性,使它在美學上擁有了深廣的理論視野和獨到的闡釋功能,從而在許多美學問題上都做出了超過前人的建樹,從中也包容了關于音樂教育思想的流露。由于《淮南子》中未曾單獨的提及關于音樂教育的論述,而是將其觀點透過他的音樂美學思想表述出來,本文試圖通過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其音樂教育思想加以論述。

      二、音樂教育思想

      《淮南子》的音樂教育思想如其書中其他方面理論觀點一樣,體現了包容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具有很強的變通性,吸收了儒道各家之所長,同時又不恪守古法、居于一意,而是將各家學說中的合理成分加以融會變通。

      《淮南子》因其綜合性特點,所以他在闡述問題上與道家和儒家相比更加多方位、多角度,更為全面。在音樂教育思想中繼承了老子提出的關于“大音希聲”、無聲之樂、“清靜無為”的音樂美學思想,即“無聲者,聲之大宗也”(《原道訓》),認為沒有聲音的狀況,是聲音的根源。以及老子所提出的“非樂”的音樂思想,“……耳目淫于聲色之樂,則五藏搖動而不定矣;……是故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譁耳,使耳不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趨舍滑心,使行飛揚。此四者,天下之所養性也;然皆人累也。……”(《精神訓》),他認識到五色、五聲、五味、取舍不定是人的本性,然而就是因為這四件事又成為人生的累贅,這與老子所提出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十二章》)的命題相似,老子認為,人因為有了欲望,所以產生了紛爭,紛爭后則亂。原本五聲、五音、五味是用來滿足人的目、耳、口的欲望的;可是在他們的眼里成為了足以傷害人的目、耳、口的東西。在這樣一個相似的命題上二者觀點又有細微的差別,老子為了順應道法自然的原則,為了保全“真”和“樸”,則全力反對五聲、五音、五味,雖然他也看到了這種方法不盡合理,但是他所希望的不是要解決這種矛盾,而是阻止音樂的發展;而淮南子除了看到了不合理的方面以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目好色,耳好聽,味好味,接而說之,不知利害,嗜欲也。食之不寧于體,聽之不合于道,視為之不便于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詮言訓》)。這句話說明,從本性來看,人是具有欲望的,色聲味作為欲望的表現,是不知利害的。若想要達到食聽視合乎自然的法則,就要靠“心”的“以義為制”。

      《淮南子》中記載“……逮之衰世……性命之情淫而相脅,以不得已則不和,是以貴樂。是故,仁、義、禮、樂者,可以救敗,而非通治之至也。夫……樂者所以救憂也。……由此觀之,禮樂不用也。是故……和失然后聲調,禮淫然后容飾。是故知神明然后知道德之不足為也,知道德然后知仁義之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后知禮樂之不足修也”(《本經訓》)。從上述段落中我們發現淮南子將道德、仁義、禮樂、作了由高至低的排列,其重要等級程度依次遞減。教化人的最高手段是道德,仁義、禮樂是為其服務的。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發現在同樣的問題上淮南子與老子的觀點產生了分歧,老子徹底地否定禮樂,而淮南子融合儒家的禮樂教育思想,認識到禮樂教育有其本身的教化作用。

      “……樂者所以致和,非所以為淫也!” (《本經訓》),本句說明音樂是用來招致諧和的,而不是用來使人放縱的,在這一觀點上他對老子認為的音樂是導致社會敗壞的重要因素的音樂觀點做出了否定,他提出“古者,圣人在上,政教平,仁愛洽,上下同心,君臣輯睦,衣食有余,家給人足,……皆有流連之心,凄愴之志,乃使始為之撞大鐘,擊鳴鼓,吹竽笙,彈琴瑟,失樂之本矣。”(《本經訓》),音樂的本意是用來調和節制的,表現為一種流離失所的心情就失掉了音樂的本意了。只有統治階級英明,社會和睦,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才具有本身的意義,即統治階級的統治政策和社會的發展狀況是實行音樂教育的前提。

      二、重視音樂教育方法的運用

      《淮南子》十分注重音樂教育方法的運用,其提出音樂教育學習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其一、重視基礎的重要性。“欲學歌謳者,必先徵羽、樂風,欲善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說山訓》),“同日披霜,蔽者不傷;愚者有備,與智者同功”(《人間訓》)這里指出學習音樂首先要打好基礎,即使是愚笨之人,如肯多加練習同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其二、學習音樂要進行反復的練習。“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徵,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修務訓》)學習音樂要進行不斷的練習,經過長期的積累就會取得進步。其三、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原道訓》)學習音樂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即使勉強學習最終的演奏也會不入人耳,學習的興趣是學習效果最大的動力。其四、學習要達到精通。“人做一事而遺后世,非明弗能見者何?萬物至眾,而知不足以奄之。”這說明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能做的盡善盡美,在學習中應專其長,但不是說就學習的越少越好,對自己所擅長的方面,還要“各悉其知,貴其所欲達”。這就要求要精通與通達的有機結合,才可取得較好效果。

      三、《淮南子》音樂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人性本體論

      人性本體論是《淮南子》提倡音樂教育的思想基礎。書中認為音樂教育應當適應人自身發展的需要,并指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也是針對人自身所具有的欲望而言。這種觀點與秦漢時期道家音樂教育思想存在相似之處,首先從“皆象其氣,皆應其類”(《墜形說》)“所謂真人者,性合于道也。”(《精神訓》)的觀點來看,認為所謂“真人”應為生理和心理皆合乎于“道”,具有自然本性的人。而關于自然本性,書中又加以解釋,“凡人之性,樂恬而憎憫,樂佚而憎勞。心常無欲,可謂恬矣,形常無形,可謂佚矣,游心于恬,舍形于佚,以佚天命。” (《詮言訓》)肯定人所具有的天性本能,從而主張人的天性欲望的合理性,不主張禁欲主義思想。但是這種不主張禁欲主義的思想并不意味著天性的自由放縱,《原道訓》中指出“能至于無樂者,則無不樂;無不樂,則至極樂矣”,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音樂審美的相對論,認為對于人的欲望需要通過適當的教育行為加以節制。

      《淮南子》除繼承了道家音樂思想外,還博采眾長融匯貫通的對其他各派音樂思想進行了吸取,從而構筑了新時期音樂教育思想特征。《淮南子》在音樂教育思想上受儒家學派“因時變而制禮樂”音樂教育觀點影響較大,但其并不是對儒家音樂教育思想的完全復制,而在繼承中又有創新。下面將《淮南子》與先秦時期儒家學派音樂美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樂記》進行比較,二者都提出了關于“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的觀點,《原道訓》中記載“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而后動,性之害也。物而至神應,知之動也。知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誘于外,不能反已,而天理滅矣。故達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不失其情。”這段話成為了本書“人性論”音樂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要想做到“外與物化而內不失其情”,就要“因民之所好而為之節文”。這與儒家所提倡的禮樂教育對于人性培養的必要性觀點不謀而合,但二者對于“天之性”含義理解卻并不相同,《樂記》中所指的“天之性”,有仁義道德屬性(“德”)的意義,而《淮南子》中所指的“天之性”,具“清靜恬愉”(“道”)的意義,除與先秦儒家的思想不同外,其實這也是說明了《淮南子》與漢代初年道家道家與獨尊儒術后的漢代儒家的區別所在。《淮南子》中的這段話,在《禮記·樂記》中又重新經過再次深化理解成為了人性論音樂教育思想的基礎,為《禮記·樂記》音樂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最終確立了其音樂思想(包括其音樂教育思想)在音樂美學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

      綜上所述,《淮南子》一書雖未成篇講述關于音樂思想的部分,卻在多篇文章中提及關于音樂思想、音樂教育的觀點,其學術思想體系十分龐雜,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同時又糅合了儒家、法家、陰陽諸家的思想,使得其成為了一部“雜家“著作。在音樂教育思想上融合儒道,但又區別于儒道,即繼承又別于儒道的音樂教育思想,這一點也正是秦漢道家思想所具有的歷史性特點,使其成為了繼《呂氏春秋》之后秦漢道家的又一力作,其音樂教育思想也為后世音樂教育思想提供重要的依據,對我國音樂教育思想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不韋,劉安等,高誘注,楊堅點校.呂氏春秋·淮南子[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6.

      [2]陳廣忠,等付譯注.淮南子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3]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修海林.漢代的音樂教育思想[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6).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論道 思想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校草被c呻吟双腿打开bl双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二厂| 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 亚洲欧美性另类春色|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特黄高清免费观看的|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欧美zozozo人禽交免费大片|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免费的毛片基地|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欧美xxxx喷水|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操动漫美女视频|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1314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高| 小雪你好紧好烫好爽| yy111111影院理论大片| 妞干网在线免费观看| sqy2wc厕所撒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女人和拘做受口述| 99热都是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美女扒开胸露出奶乳免费视频|